有板胡、三弦、板鼓、唢呐、梆子等。
1、板胡 板胡,拉弦乐器的一种,中国大约有300多年的历史,多种名称,如秦胡、胡呼、梆子胡、大弦等。音色高昂、坚实,具有很强的穿透力,是北方戏曲、说唱的主要伴奏乐器,也可用于合奏和独奏。 最初,板胡主要流行于中国的北方地区,当地的许多地方戏曲和曲艺,比如像河北梆子,评剧、豫剧、秦腔等都是用板胡作为主要伴奏乐器的。由于板胡和中国的戏曲、曲艺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因此它在演奏戏曲、曲艺音乐时最能发挥自身的特长,在地方戏曲和曲艺伴奏中,各地区的板胡善于表现各自不同的风格,富有独特的地方色彩。
2、三弦 三弦:又称“弦子”,中国传统弹拨乐器 ,其他少数民族也有类似三弦的乐器。柄很长,音箱方形,两面蒙皮,弦三根,侧抱于怀演奏。音色粗犷、豪放。可以独奏、合奏或伴奏,普遍用于民族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 在北方,各种鼓书,如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山东大鼓、东北大鼓、乐亭大鼓、京东大鼓、北京单弦、天津时调和陕北说书等,以及曲剧、吕剧、豫剧、山西梆子、评剧和京剧等,三弦都作为主要的伴奏乐器。
3、板鼓 板鼓,打击乐器。又名单皮、班鼓。唐代清乐中使用的“节鼓”可能是其前身。在民间流传历史久远。《清朝续文献通考》载:“班鼓,又名搭鼓,音嚼急,为各器之领袖,击法甚不易”。是中国戏曲乐队中的指挥乐器。 板鼓构造独特,音色清脆。随着明、清戏曲艺术的发展。便世代相衍,流传至今,广泛用于昆曲、京剧、评剧、越剧、汉剧、豫剧、河北梆子、山东梆子、陕西梆子、山东柳子等地方戏曲伴奏和器乐合奏,也可以独奏(如苏南吹打中的快板鼓)。
4、唢呐 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呈圆锥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称作碗),所以俗称喇叭。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在广东地区又被称为嘀嗒 ,是广东“八音”乐器中的一种。 唢呐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
5、梆子 梆子,又名梆板,中国打击乐器。约在中国明末清初(十七世纪),随着梆子腔戏曲的兴起而流行。梆子由两根长短不等、粗细不同的实心硬木棒组成。长25厘米的一根为圆柱形,直径4厘米,另一根短而粗的为长方形,长20、宽5-6、厚4厘米。戏曲四大声腔之一,因以硬木梆子击节而得名。 梆子又称广东板,广泛流行于南方地区,在戏曲和民间器乐合奏中使用,也用于京剧高拨子唱腔的伴奏。多以花梨木制作。为长方形中空体,中间有一长方形音孔。坠梆又称脚踏梆子,用于豫剧及河南坠子的伴奏。外形如鸭蛋,梆与槌连为一体。秦梆用于秦腔伴奏。椭圆形,长20厘米。 来源:-板胡 来源:-三弦 来源:-板鼓 来源:-唢呐 来源:-梆子
肖炳,男,汉族,1938年出生于陕西省合阳县北廉村。1951年参加西北民众剧团(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前身),从事戏曲音乐创作和板胡演奏。1965年在中国音乐学院进修作曲。曾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副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秦腔研究会副会长。从艺四十余年为秦腔五十多本(折)戏进行谱曲,代表作品有《祝福》《洪湖赤卫队》《千古一帝》等。1985年《千古一帝》在全国戏曲观摩演出中获音乐创作一等奖。1980年编著了《秦腔音乐唱板浅释》,1989年编辑并演奏了《秦腔传统曲牌》《秦腔板胡教学》。1993年被评为在文化艺术事业做出贡献的知识分子,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在文艺北路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可以看碗碗腔。必到的西安旅游景点:大慈恩寺(玄奘法师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大雁塔(安置玄奘法师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大唐不夜城(中国第一文化MALL)、大雁塔北广场(亚洲最大的喷泉广场和最大的水景广场)、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出土文物精品藏地)、小雁塔(建于唐代景龙年间,是唐代精美的佛教建筑艺术遗产)、西安博物院(是一座集博物馆、名胜古迹、城市园林为一体的博物馆)、曲江遗址公园(目前西安市最大的游乐公园)、曲江寒窖(是传说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等待丈夫薛平贵的地方)、曲江海洋世界(海洋动物)、西安碑林博物馆(全国最多的碑石藏地)、明城墙(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钟楼(我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鼓楼(比钟楼大四岁,迄今已有625年历史)、大唐芙蓉园(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唐朝盛世的皇宫)、西安半坡博物馆(原始社会母系氏族聚落遗址)、白鹿原·白鹿仓景区(功能齐全、涵盖面广、跨界经营管理的综合智慧景区)、白鹿原影视城(首座集影视拍摄与体验、文化休闲、儿童游乐、精彩演艺于一体的大型影视城)、华山(五岳之一)、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陪葬陶俑)、华清池(唐玄宗和杨贵妃的行宫别墅)、临潼大唐华清城(人文景观的历史遗迹)、秦始皇陵、兵谏亭(西安事变时蒋介石藏身处)、骊山(被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骊山晚照”;烽火戏诸侯的“烽火台”;纪念西安事变的兵谏亭;纪念女娲补天的老母殿)、法门寺(供奉释迦牟尼佛舍利之处)、法门寺博物馆(收藏、展示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珍贵文物之处)、乾陵(唐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永泰公主墓(武则天之女永泰公主)、懿德太子墓(武则天之子懿德太子)、章怀太子墓(武则天之子章怀太子)、汉阳陵(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到汉阳陵博物馆必看幻影成像)、大唐西市(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中心)、书院门步行街(古文化一条街)、钟鼓楼广场(西安市中心广场)、都城隍庙(明朝天下三大城隍庙之一)、++街(西安++聚居之地和++小吃街)、化觉巷++寺(西安建筑最早、规模最大、保存较完善的++寺)、德福巷(茶馆、咖啡馆和酒吧一条街)、骡马市步行街(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超大型的时尚、人文、休闲生活广场)、永兴坊(原唐朝魏征府邸故址,现建成汇集了陕西各地特色美食聚集地)、西安事变张学良公馆旧址、西安事变杨虎城公馆旧址、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旧址、兴庆公园(唐玄宗朝政的重心,唐玄宗和杨贵妃长期居住的地方)、罔极寺(太平公主为母后武则天祈福而修建的皇家寺院)、广仁寺(喇嘛寺。是康熙1703年来陕西巡视时拨专款敕建。为全国唯一绿度母主道场)、小寨(西安市最具青春、活力的商圈)、西安天坛遗址公园(隋,唐代作为皇帝祭天活动的礼仪建筑。南郊陕西师范大学天坛路南面)。
电视剧《白鹿原》秦腔插曲有:《游西湖》《鬼怨》《窦娥冤》《喊天冤》《三英战吕布》
《白鹿原》是作家陈忠实先生于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主要讲述的是白鹿原上的两大家族白家和鹿家,在时代变迁及政治运动中,围绕着祖孙三代之间的恩怨纷争。1997年这部作品荣获中国长篇小说第四届矛盾文学奖。影视领域对于这部小说的关注,不仅有眼下正在热播的电视版《白鹿原》,还有导演王全安拍摄的于2012年上映的电影版《白鹿原》。
电视剧版的《白鹿原》几乎完整地再现原小说内容,以原小说的记叙顺序展开剧情,对小说中涉及的多个核心人物及百余个群像人物,都一一还原在电视剧中。电影版的《白鹿原》则以田小娥的个人命运作为唯一的叙事主线,勾连出白鹿两大家族的世代变迁。
电视剧版《白鹿原》和电影版《白鹿原》配乐作曲的,都是活跃于电影音乐创作领域的作曲家赵季平。自1958年首次为电影《黄土地》配乐以来,赵季平先后为数十部电影、电视剧创作配乐,并多次在国内外的电影(视)节中,获得“最佳作曲”、“最佳音乐”等奖项。
秦腔,别称“梆子腔”,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所以称之为“秦腔”。因为早期秦腔演出时,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又名“梆子腔”。
秦腔成形后,流传全国各地,因其整套成熟、完整的表演体系,对各地的剧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 影响,并直接影响了梆子腔成为梆子腔剧种的始祖。
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