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阿诗玛的歌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阿诗玛的歌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电影《阿诗玛》插曲:
01、问歌
02、姑娘们踩麻在湖旁
03、长湖水,清又凉
04、一朵鲜花鲜又鲜
05、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
06、惜别
07、你绣的茶花送给谁
08、阿诗玛你在哪里
09、千花万花不如她
10、阿黑的神箭
原唱:胡松华,杜丽华
《阿诗玛》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64年,本片根据同名民间长诗改编;由著名导演刘琼导演执导,杨丽坤、包斯尔、韩非、崔超明等主演。
主要剧情为:在撒尼族的传统节日里,阿黑射箭、摔跤都战胜了富家子弟阿支,夺得了彩绸,与阿诗玛互订终身。阿支早就看中阿诗玛,趁阿黑不在抢走了阿诗玛。阿支对歌、比武都敌不过阿黑,只得放了阿诗玛。就在他们高兴而归时,阿支搬开了锁住洪水的兽头。汹涌澎湃的洪水淹没了他们,待阿黑挣扎起来后,阿诗玛已化为一座山石。
1、阿诗玛五朵金花歌曲中,男生原唱胡松华,女生原唱杜丽华。
2、 歌词:马铃儿响来哟玉鸟儿唱,我和阿诗玛回家乡,远远离开热布巴拉家,从此妈妈不忧伤,不忧伤。蜜蜂儿不落哟刺蓬棵,蜜蜂落在哟鲜花上,你织布来 我放羊,你织布来 我放羊。哥哥哟像顶帽子,盖在哟妹妹头上,妹妹哟像朵菌子,生在哟哥哥的大树旁。马铃儿响来哟玉鸟儿唱,我和阿诗玛回家乡,远远离开热布巴拉家,从此妈妈不忧伤,不忧伤。
阿诗玛的原形态是用撒尼彝语创作的,是撒尼人民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集体智慧结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它主要流传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彝族撒尼人聚居区,分为南北两个大同小异的流派。
《阿诗玛》源远流长,关于《阿诗玛》起源时间,学界看法不一,有研究者认为萌发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时期,形成于封建社会时期,跨越了若干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用撒尼彝语创作并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一代又一代地流传至今。
由于千百年来都用撒尼语传播,直到近现代,外界才知道《阿诗玛》。
阿斯玛是姑娘的意思,阿诗玛是流传在萨尼人民口头上的一只美丽的歌,是萨尼人民实实在在具体操作,它充分体现了萨尼人民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人情,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音乐歌舞片阿斯玛,于1982年获西班牙桑坦德第一届国际音乐最佳舞蹈奖
阿诗玛,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区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阿斯玛使用口传尸体语言讲述或演唱阿诗玛的故事,阿诗玛不屈不挠地同强权势力作斗争的故事,揭示了光明终将代替黑暗善美,终将代替丑恶自由,终将代替压迫与禁锢的人类理想,反映了彝族撒尼人断了弯不得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云南阿诗玛的诗;崖神何故榄纤手,玉鸟池边等太久。
翅首遥望阿黑哥,蜂缠蝶恋采花篓。《阿诗玛》是云南彝族支系撒尼人口头流传的美丽而富有特色的长篇叙事诗,被撒尼人称为“我们民族的歌”,阿诗玛的传说已经成为撒尼人日常生活、婚丧礼节以及其它风俗习惯的一部分,在人民中间广为传唱。
波光潋滟三千顷,莽莽群山抱古城。
四季看花花不老,一江春月是昆明。
万树梅花一布衣,如橼巨笔五更鸡; 楼前自有长联后,更见人天物我齐。
暮春三月别昆明,大好山河记忆新; 只惜行程太匆促,碧鸡金马系离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阿诗玛的歌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阿诗玛的歌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