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送别歌曲原唱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送别歌曲原唱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原唱是李叔同。《送别》分三段,第一段是“写景”,写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具象情景;第二段则是抒情,抒发知交零落天涯的悲慨;第三段从文字上看,是对第一段的重复,其实不然,是文字重复而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而感悟到人生短暂,犹如日落,充满着彻骨的寒意。
歌曲《送别》最早的中国版本是李叔同所作词之后录制的,歌曲的曲旋律是来自约翰·P·奥德威所写,中国第一个版本在1935年百代唱片录制,因为录制时间悠久,至今无法追究第一个唱出送别的人是谁。
原唱是李叔同。《送别》是由李叔同于1915年填词的歌曲,曲调取自约翰·庞德·奥特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 1936年,百代公司发行了北师附小学生龙珣独唱的灌录唱片 ,该版本后被中国唱片2004年出版的专辑《百年经典1:秋水伊人》收录 。 《送别》曾被选为《早春二月》《城南旧事》等电影的插曲。
《送别》原唱完整版:朴树,
歌词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情千缕,
酒一杯,
声声离笛催,,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不是的,《送别》的原唱是约翰·P·奥德威。
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于1915年的《送别》,并且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所以《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原唱便是《梦见家和母亲》的歌手约翰·P·奥德威。
送别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自从开始传唱以来,由许多歌唱家陆续翻唱。
朴树不是原唱。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庞德·奥特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
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
原唱为陈绮贞。
歌曲:送别
歌手:陈绮贞
歌词: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
惟有别离多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
惟有别离多 惟有别离多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庞德·奥特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
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李叔同《送别》手迹似未留存。《送别》最初发表版本见于裘梦痕、丰子恺合编的《中文名歌五十曲》。此书收入李叔同作词作曲或者填词的歌曲作品十三首。 1927年8月由开明书店出版。有人说此书在1921年出版,是错误的。此书的歌词字体不是标准印刷体,而是手写体。书写之人正是编者丰子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送别歌曲原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送别歌曲原唱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