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铮,女,河南坠子演员。1925年,农历乙丑年生于河南开封。2006年12月1日,农历丙戌年十月十一日,凌晨逝世。河南坠子赵派创始人。
赵铮 - 简介
赵铮(1925、3月—2006、12月),女,原名赵淑君,赵沨(详见前文)胞妹。祖籍今项城市范集乡小王庄,出生于开封,是国家一级演员,河南赵派坠子宗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获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曾任政协河南省第一、第六届委员,民盟河南省委七届委员,民盟河南省文艺界支部主任委员、民盟河南省妇女委员会第六至八届主任,第四届全国文代会代表,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曲艺家协会河南坠子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赵铮 - 生平
赵铮就读于河南省立开封艺术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1951年春节,河南籍诗人徐玉诺看过赵铮演出的河南坠子《摘棉花》后,找到她说:“赵铮,你唱的坠子,听起来像乔清秀的唱调,可又不是,你把它改动了、丰富了,这就对了。不能停留在学谁像谁,那是继承。要有发展就要有自己的创造,要走自己的路。”在徐玉诺的点拨下,赵铮对《摘棉花》进行了反复揣摩,进行了创新。
1956年,赵铮带着此剧到北京参加首届全国音乐周,在天桥剧场演出。“太阳出来满天霞,五色彩云照南洼。从那村庄里,走过来两个姑娘,她们本是小姐儿俩呀。”甩着大辫子的赵铮一上台,马上赢得个满堂彩。赵铮一炮走红,《摘棉花》轰动京华,波及全国,该剧也成了赵铮的成名之作。自此,赵铮开始了自己创作、演唱河南坠子的全盛期,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
如果从1951年在河南省立开封艺术学校创作并演唱豫剧《朝鲜儿女》开始算起,赵铮的艺术生涯足足进行了55年。这55年里,不算其他剧种,赵铮创作、演出的河南坠子就有50余部。她的唱片大部分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掉了。只剩下《双枪老太婆劫狱车》、《一片丹心焦裕禄》和《岳母刺字》。除了这3部作品,能见到的只有赵铮创作的曲谱。这些曲谱是赵老师为自己的学生和后人创作的,她自己已无法演唱。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赵铮被迫停止艺术活动,被抄家、游街、批斗、隔离长达4年之久。4年后,赵铮被调入郑州市金水区卫生队当清洁工,一干就是3年。那时天天凌晨3时起床,从大石桥开始,一直扫到省军区门口,当年的金水大道,几乎全是她的“势力范围”。“当时心态特别好,因为我知道我还会回到曲艺工作中来,观众还需要我。”赵铮说。
扫了三年地,赵铮创作了坠子中折《双桨》、坠子小段《十个大鸡子儿》以及《马路宴席》等作品,主要创作对象正是周围的清洁工人们。
1973年,赵铮调回河南省曲艺团。遗憾的是,由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的迫害,嗓子坏了,赵铮已无法重返舞台。出于对“河南坠子后继无人,曲艺创作人才缺乏,演出无阵地”的判断,她认为,曲艺必须有新生力量才能发扬光大,而办学,是她对曲艺事业尊重的体现。赵铮返回曲艺团的第一件事就是招募了20多名学员,这其中就包括河南省歌舞团的优秀演员于根义、陈涛等人。
1981年前后,赵铮开始筹办省戏剧学校曲艺班。当时的建制是中专,每届4年,赵铮一共办了4届,也是仅有的4届,一共培养了100多名学生,从于根义、赵静到王小岳、范军,以及梅花奖获得者杨帅等,知名者数不胜数。
在河南提出“办曲艺教育”,赵铮是第一人。她认为,曲艺要发展,首先要抓文化。不少学生因为文化基础偏低,不能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唱了一辈子糊涂戏,说了一辈子糊涂书。年轻的曲艺演员要从基础学习,文史、乐理、声乐、器乐都要学,要扩大知识面。
赵铮 - 成就
1996年赵铮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聘为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06年获得“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赵铮 - 参考资料
[1] 非著名曲艺网 http://www.guodegang.cn/html/83/n-483.html
[2] 项城文化网 http://www.xcwhw.cn/ReadNews.aspNewsID=444
- 1[MP3]晓东、伊然 - 哥妹拜年歌 (DJ月之歌版)播放:1.2万
- 2[MP3]六仔哥 -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做一天牛马发一天疯)播放:0.86万
- 3[MP3]Moonlit Dream - 汽车摇 (love to the city)播放:0.66万
- 4[MP3]Justin Owen_Cyber Punk - Minimal Bandman (feat CYBER PUNK)播放:0.38万
- 5[MP3]djkk强力打造最新舞曲播放:0.79万
- 6[MP3]梵影 - 最后一个问候 (dj默涵版)播放:0.97万
- 7[MP3]魏志璇 - 思念说给月亮听(DJ默涵版)播放:0.98万
- 8[MP3]田园 - 逃爱(DJ沈念版)播放:0.9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