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实业 - 林天强
林天强

林天强

林天强,著名文化创意产业专家,完全导演论与导演资本制创立者,北京大学艺术资本协会会长,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化产权交易运营中心首席顾问,北京798艺术区总规划师暨艺术总监。
展开

林天强 - 简介

林天强,文化创意产业管理运营专家,完全导演论与导演资本制创立者,产权交易专家,创意金融工作者,创业者,电影电视创作者。先后担任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化产权交易运营中心首席顾问,北京798艺术区总规划师暨艺术总监,北京大学艺术资本协会会长,八一电影制片厂创作研究员以及多家企业高管,曾获投资创办网络电视台并担任总裁,曾参加CCTV首届《赢在中国》并获得商战特训营冠军。他的作品“大爱永生”入选2010上海世博会。在电影理论领域,他在美国制片人中心制和法国电影作者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完全导演论。先后获得清华大学工学士(电子信息系统专业),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金融专业),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博士(导演专业)。


 

林天强 - 相关报道

林天强 ——侠骨柔情读书人

 
   


一脸书卷气、身穿黑色唐装的林天强潇潇洒洒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第一感觉是一种与丰富历练形成鲜明对比的年轻与斯文。林天强是北京大学光华MBA99级的校友,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信息系统专业,毕业后投身于电影行业,也曾担任过多家企业的高管,创办过网络电视台,拓展过手机短片制作的新职业,博士研究是在北京电影学院攻读导演,如今他在北京798艺术区发起艺术设计部落和艺术资本沙龙,奔忙于各处打造区域形象和特色文化,这些都使他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天南海北四处忙碌的林天强充满活力与热情,他才思敏捷,而且具有高雅的幽默感。如果说《赢在中国》的比赛中,林天强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是执著和张扬。那么如今坐在面前的他,让我们看到的是谦逊、包容和善良。他称自己是终身读书人,但是在这个不折不扣的“书虫”身上,却看不到固步自封,也感受不到墨守陈规,而是充满了新想法,他乐此不疲地做着许许多多的“新鲜事”。 

  

从读书开始,做喜欢的事 

林天强说自己很喜欢读书,是那种发自内心的爱学习的人。 
很小的时候林天强就常到母亲工作的学校图书馆里看书,据说他是唯一一个通览了那个图书馆藏书的人。那时侯他读的书很多很杂,而且不受高考指挥棒的限制,阅读闲书居多,然而他依然以当地理工科状元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大学期间,他曾经担任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生助理馆员,那时候他就经常扎在图书馆里,广泛地交往各种朋友,大量地阅读各类书籍。爱读书且会读书不仅造就了林天强广博的知识架构,也使他不同于只懂钻书堆的学究,同时也使得他的心很“野”,也会玩。 
用林天强的话说,“我的确是个很爱玩的人,能在玩中快乐的工作多好啊。但是我也真的很爱学习,爱读书。从小我妈妈就告诉我,做任何事要么就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所以,不管是学习,还是玩,我都会很认真地对待。我认为做事就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只有发自内心的喜欢,你才可以把事做好。” 
林天强是个爱玩的书虫,却又事事都玩的很好。当我们问他,你认为怎样才能顺利地做好自己喜欢的事? 林天强说:要会选择,做事要有好的切入点,思想不能局限于太狭隘的角度。当有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的时候,因为是自己的选择,你就会更加认真,结果一般就会更好,你就会得到别人更多的认可与鼓励,然后你就会产生更大的兴趣,你就逐渐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中,也就拉开了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在这过程中,你还要不断地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不固步自封,不安于现状。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学习能力。学好专业给人基本的谋生之道,但是发展需要广阔的心胸和视野,“博士”可别仅仅变成了“专士”。博览群书,广交朋友,走遍天下,我认为博士的博就是这个意思。 
在林天强的心目中,读书是他终身的热爱,而电影,是这个时代最好的阅读方式。林天强说:我更愿意做终身读书人。我认为学养和见识是很重要的,同时还要心胸要宽广、与人为善。我是这么想的,也就这么做了。 

  

798的挑战 

林天强是个执著的人,但并不固执,他总是站在最前沿的地方,在坚持理想,埋头苦干的同时,他更重视随时保持清醒,抬头看方向。 
“中道的价值体系,和谐的生活方式正在全世界传播,中国的文化传统悠久,故事元素丰富,中国精神深入骨髓,不用刻意去讲,不用刻意去讨好别人,中华文化可以说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林天强坚信越是中国的就越是世界的,他因此来到了北京798艺术区。 
798艺术区是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大山子地区,这里汇集了画廊、设计室、艺术展示空间、艺术家工作室、时尚店铺、餐饮酒吧以及动漫、影视传媒、出版、设计咨询等各类文化机构400余家,分别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英国、荷兰、比利时、德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以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798艺术区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有文化标志性的22个城市艺术中心之一。美国《新闻周刊》和《财富》先后评选12个世界之都,首次把中国北京列入其中,原因之一就是798艺术区的存在和发展,证明了北京作为世界之都的能力和未来潜力。 
在798还没形成气候的时候,林天强和朋友们就常在那里扎堆,聚餐,研讨,还在那里排演过话剧。后来798管委会成立了,各方面都希望找一个懂艺术懂管理的人出来为大家做一些事情,然后他们就找到了林天强。他也觉得在这个时点这个地方做这么一件事是很有意义的事,所以他就迅速地投身其中。当笔者与他谈起北京798艺术区,林天强的滔滔不绝的话语更加充分地体现了他身上艺术家的激情与对“798”的关爱。 
林天强说道:究竟什么是798呢?作为在798生活和工作的人,从个人角度出发,我想用四个词来概括。那就是:中国的,当代的,艺术的,原创的。 
首先是中国的。798定位是在中国,包含了独特的中国元素。它不是纽约的Soho,不是法国的左岸,也不是德国的鲁尔区,这是中国的的798。因为是中国的,所以是世界的。我们看到在798有各种画廊,有美国的、法国的、德国的、比利时的,日本的,也有朝鲜的,好像一个文化艺术的联合国,但是它是中国的,在中国,是具有包容性的,开放的,大度的,实验性质的艺术特区,中国的文化是一种包容性极强的文化,几乎任何文化进入到中国的土壤中都能生根发芽,并且是多种文化和谐发展。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其底蕴和厚度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艺术上升到一定高度是属于全人类的,因为是中国的,所以是世界的!“798”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第二个,它是当代的。它的景观和元素,既有建国初期的中国、建设时期的中国、文革时期的中国,还有改革开放时的中国。人家说到北京来要看三个地方,一个长城,一个故宫,一个798。那么去长城、故宫是看传统,长城故宫和北京胡同,呈现给人们的是古老的北京,体现的是北京古老的文化,而“798”是一个很时尚,很前卫的地方,工业与艺术并存,历史与未来同在,它展现的是当代中国文化。到798是看当下的,正在发生的,正在发展的中国。 
第三个,798是艺术的,“798”的定位必须落在艺术上,因为艺术存在,才会形成良性的互动。很多搞设计的人找设计元素的时候,除了到法国巴黎和意大利米兰寻找启发,也愿意到“798”来寻找灵感,因为“798”是搞当代艺术的地方。你可以在这里看到最前沿的东西,这里的东西有些前卫地让人不懂,但是我们不要因为不懂而诋毁,因为它也是一种存在。正是这些前卫的、艺术的东西,使得“798”从来不缺少话题。因为是艺术的,当代艺术的,所以形成了艺术、设计、时尚、传媒、资本和权力一个良性互动循环圈,也因为艺术,798区别于中关村,区别于其它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第四个,798还有一个原创在里面。原创的才是“798”的竞争核心力。创造是生命的体现,我们要重视知识产权,要包容原创,不要轻易地否定原创。单纯的模仿可能可以短期见到收益,但是没有知识产权的制造却受限于产业链上下游,竞争力容易失去。原创虽然很辛苦难以短期见效,就像学习一样到国外留学读博士看起来比到国外端盘子打工辛苦,但端盘子的工作随时可以失去而在学习中形成的核心竞争力却难以被剥夺,难以被替代。798今天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展示交易中心,未来会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园区,在这里面展示和交易的是来源于当下中国正在发生的原创的艺术作品,这是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存在。这是我个人对798的看法。所以我们谈到798,我们是在谈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存方式,不管是否在798工作和生活,不管是否懂得艺术,今天的中国人应该知道“798生活方式”。 
谈到未来发展,林天强也一直在探寻798的发展方向。他认为798最初的合法性来源于她的自发性和先天性,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798, 798已成气候,以798为中心,周边草场地、环铁乃至宋庄等等几平方公里的区域上万家机构已经形成当代艺术的产业链,成为国际级的艺术区是有条件的。但是单靠一两个机构和少数人是远远不够的,关键之关键是要大家达成“798共识”。 
政府的政策引导,业主的产业运作,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艺术家的存在保障,媒体的关爱,各方面热心人士的支持都不可缺少,能否形成良性的大范围的“798共同体”,未来798能否完成从中国走向世界的惊人一跃,要取决于她的可持续性与可包容性。 
现在对“798”的发展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时机,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使人们对艺术的追求有了更高的要求。金融海啸,经济放缓,让人们有时间静下来反思一下近年的发展问题,抬起头来看看方向。大萧条时期的美国,成千上万的人涌入电影院看好莱坞电影,人类从来不会因为困难而失去梦想,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需要温暖,需要梦想,而文化艺术的发展也会为经济发展的再次腾飞提供动力和能量。 

  

MBA就是商战演兵,重要的是团队合作 

林天强做了许多别人想而不敢、敢而不能做的事,而且他把事情做得很漂亮很成功。究起原因他总是强调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最重要的是团队合作。 
无论谈及是高中期间拉赞助办报,大学期间组织同学做海南的房地产项目,还是读MBA时出书,参与上市公司的股票增发,以及后来的创业和做电影,林天强提到最多的就是团队与合作。他说“我们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肯定有比我们能力更强的人存在,合理地把他们组合到一块才会把事情做好。” 
林天强在北大读MBA时收获颇多。首先北大作为全国最有学术声誉的综合性大学,能接触到很多名师大家,以此拓宽自己的视野。他与MBA老师和同学共同完成的《商战演兵》一书,厉以宁老师亲自写了序,这不仅是对学习成果的保留和认可,更是对学以致用风气的鼓励。对此,林天强多年后还是充满感激,他认为,良师益友是他在北大期间最大的收获和最大的财富。 
MBA的学习不仅是在学习管理和商业知识,使知识系统化、使管理规范化,它提供的是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思路。在MBA这个平台里,他结交到很多朋友,不同领域的朋友可以提供不同的思想碰撞,很多朋友后来都成为伙伴,大家在一起也的确做出了些东西。因为共同的经历会构成一种信任,这种信任是在创业中最重要的。 
在这个时代,是可能实现企业家梦想的。企业家之关键要素在于第一,有眼光,能先于别人看到商业机会;第二,有胆量,敢于承担风险去实现梦想;第三就是会组织资源,会带团队去实现组织目标。不过首先自己要有决心、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承诺,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 
关于创业,最难的还是开始的一两年里,即使你已经拥有一定资源、一个团队,甚至你的计划很完美,但是大多数时候会遇到你难以预料的困难,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坚持不下去。如何使企业维持下去,幸存下来,这是最重要的,能够生存下来,才谈得上发展。 
在创业过程中,能够有伙伴的信赖和支持,团队分工而不分家,坚持下去是最重要的,这是一种责任,即使可能与你最初的构想有很大的差别,但还是应该坚持,因为你不只是要对自己负责,还应该对更多的人负责。 
在这个时代,出身贫穷不可怕,但是甘于贫穷就是一件很悲哀的事了。创业的风险很大,但是不创业的风险更大。 


笔者通过对林天强的采访,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看得远,敢担当的北大人,一个有合作精神的MBA,不由得想起了温家宝总理的说过的几句话: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林天强就是在追寻“中国文化价值”并且要实现“中国文化价值”的那仰望星空的人。让我们默默祝福林天强,祝福所有创业者,愿他们的梦早日实现! 



 艺术品能否成为投资避风港

对话北京798艺术区总规划师林天强
2008年10月10日10:05  来源:金融时报
http://news.hexun.com/2008-10-10/109710411.html
  2008年9月15日,有着158年历史的老牌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由此带来纽约股市跳水般急跌,整个金融世界充满恐慌。而次日,在美国股市持续收阴的情况下,伦敦苏富比拍卖公司宣布,赫斯特专场拍卖会大获成功,赫斯特的223件艺术品全部售出,拍卖总成交额高达4092万英镑(约合美元1.1亿元)!这场拍卖最后带来了总计2.7亿美元的收入,高出预估价1亿美元。苏富比表示,这场拍卖打破了由毕加索1993年创造的2000万美元的个人专场拍卖纪录。
  然而,10月4日,香港苏富比油画专场拍卖开槌,结果却不甚理想,成交率不到60%。只有张晓刚的早期油画《血缘:大家庭一号》,依然以2306万港元名列亚洲现当代艺术夜场拍卖榜首。
  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让不同领域的投资人感受到了2008年这个秋季里的冰火两重天。
  赫斯特专场拍卖的火爆给人们带来了怎样的思考?世界艺术品市场能否在资本市场遭遇寒流时成为投资人的避风港?对此,本报记者专访了北京798艺术区总规划师暨艺术总监林天强。
  记者:综观全球投资市场,一边是艺术品成为抢手货,一边是股市的狂跌,您怎样看待艺术品市场与资本市场这种相悖的走势?如何理解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林天强:这种现象并非第一次发生。在1987年股市崩盘和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倒闭以后,拍卖市场依然继续繁荣了近两年的时间。根据1929年以来的资本市场和艺术市场相关性研究表明,艺术市场出现问题一般比股票市场出现问题要滞后18个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认真讨论的问题。
  从去年夏季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让世界经济蒙受重大损失,一些声名赫赫的金融机构从此不复存在。然而,一些曾经受惠于金融机构的艺术基金会、艺术博物馆等,却在今年获得了财务大丰收。
  雷曼兄弟首席执行官 Richard Fuld太太,是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管理委员会的成员,雷曼兄弟垮了,雷曼兄弟花了不少钱的这个博物馆却收藏了不少无价之宝。就在6月,塔特现代艺术基金会仅仅为一个新的艺术创意构思就弄到了429亿美元的预算。AIG在全世界130个国家拥有7400万客户的"保险帝国",2008年中还拥有1.04万亿美元的资产,而几个月之后竟骤然损失掉70%的资产,需要美国政府的救助。但是AIG的创立者之一Sir Edwin Manton,是一位著名的收藏家。他生前曾将价值5000万英镑的英国艺术品赠送给美国Clark 艺术学院,他创办的基金会如今蒸蒸日上。
  在当今这个资本流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艺术品市场和资本市场行情之间有近两年的时间差,那就意味着有很大操作的可能性。这两年时间也许意味着风险逐步转移出危机策源地,也许意味着下一波高潮即将来临。所以,在美国政府不得不破天荒地紧急援救AIG这个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的时候,在伦敦,人们却乐意花大价钱购买一个艺术家的作品,这种现象让人们对市场行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记者:收藏投资艺术品的标准是什么?艺术品的价格是怎样形成的?
  林天强:收藏艺术品一定要对艺术品有一个清醒的判断。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呢?我想有3个尺度:一是艺术尺度;二是文化尺度;还有就是个人偏好的角度。首先要看你所购买的艺术品在小到30年、大到100年的艺术史序列中,到底有没有说法,有没有可能在未来的艺术史中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第二个标准是文化标准。即是说你所收藏的艺术品有没有在社会文化上的意义,是否与一定的历史时期或者空间维度的社会心理发生了某种关系,或是什么传奇人物的承载物等等。第三是收藏者要喜欢。艺术品市场是由艺术"爱好者"创造、发展和控制的。瑞银艺术银行行长Sweizer先生极赋哲理地用了一个词来形容艺术市场:它是"Subjective "(主观的)。主观喜欢是收藏区别于其他投资的根本因素。你喜欢的不一定我喜欢,艺术的欣赏是主观的,艺术品的价格也是主观的。但艺术的价值不由任何"喜欢"或者"不喜欢"来决定。长远来讲,市场的价格最终取决于作品的学术价值,虽然短期会有所出入,但时间效应会让它最终回归于学术价值。所以,收藏理性就是收藏历史。
  记者:我们看到,普通艺术家和一线艺术家的作品在艺术性上似乎差别并不大,为什么价格却差着十万八千里?为什么在艺术品市场上会有巨星现象存在?这是否与包装和炒作有关?
    林天强:目前世界艺术品市场是一个典型的赢家通吃的市场。也就是说,少数顶尖的明星艺术家占据了收藏、拍卖、画廊和媒体的绝大部分资源,而大量比较优秀的艺术家却在为争夺一点点可怜的生存空间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投入,却难见成效。这种赢家通吃的现象因资本和媒体的推波助澜而愈演愈烈,已经影响到了艺术的原创性和丰富性。这种现象非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只有懂得这种艺术体制和机制的游戏规则,并能运用这一规则,才能在下一个10年,使市场能够树立起一个具有东亚特色的当代艺术标杆。
  我们观察欧美艺术品市场信心指数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信心指数在拍卖到来之时会出现攀升,拍卖后就会出现下跌,这样的指数走势简直就像人为操纵的一样。任何一个成功的拍卖都会考虑天时地利人和的问题,精心选择艺术家以及艺术品,事前对藏家摸底,有意无意地放出风声吸引媒体注意,更有战略战术的配合,如此天衣无缝的计划加上富有经验的操作团队,不管是赫斯特还是张晓刚;不管是好日子还是坏年景,卖一个好价钱总是可以期待的。艺术品市场的收藏性特点,可以帮助目前惊弓之鸟一般的投资者暂避风浪--不是说艺术品市场没有风险,风险永远存在,但是同时也有专业的规避风险的方法,成功地规避了别人不能逃脱的风险就能获得高额的收益,艺术品市场也不例外。至于艺术品市场的明星现象,只是艺术品市场风险收益的外化而已。
  记者:目前这种市场条件,对今年秋季艺术品拍卖市场中的中国当代艺术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林天强:在全球资本流动性泛滥时,投资会覆盖各种资产,可以涉及的领域包括房地产、奢侈品、艺术品等等。当代艺术的迅猛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增加,也造就了与艺术品相关的金融工具。但这种金融工具的泛滥也引发了艺术界人士的关注。然而,当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引起全球金融体系混乱的时候,股票市场、基金市场、期货市场、房地产市场都在经历一种共同的阵痛。投资人的恐慌情绪是否会蔓延到艺术品市场呢?值得人们关注。
  全球权威艺术品市场行情网站Artprice.com每年发表《艺术市场趋势》报告。在2002年时称没有投机泡沫,艺术品价格上涨幅度低,而且1万欧元以下的艺术品交易占了90%,是一个能够消费得起的艺术市场。而到2007年发表的报告显示,2007年投机泡沫达到了顶峰,未来应该进入一个"矫正期"。中国当代艺术从"85新潮"前后开始滥觞,20年后市场回报高潮也应有个相对应的周期,但从全球艺术品走势看,中国当代艺术也将逐步进入"矫正期"了。
  至于秋拍会怎样,我们已经看到了不同的案例,既有伦敦苏富比的赫斯特专场的成功,也有香港苏富比当代艺术的冷场。这种矛盾给我们的思考是,艺术品市场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然而艺术收藏又比想象的简单。其复杂性在于,各种利益在其中博弈,你如果只是逐利而来,很可能成为一枚入局的棋子,当然入局也没什么不好,但是新手总要向老手交学费的,从而换得经验或者下一笔收益;其简单在于,收藏的原则不外乎前面谈的3点,即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个人偏爱价值,在市场的寒冷之秋,艺术品市场不失为一个避风港湾。在宏观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在艺术品市场整体出现调整的时候,不排除某些拍卖专场还会出现令人炫目的景观,拍卖市场的操作可控性远比证券市场要强得多。因而,进入艺术品市场要比不进入强,早进入艺术品市场要比晚进入强。还有一点,进入艺术品市场永远不会太晚,总会有更多的喜欢艺术的人进场,我对艺术品市场的前景充满信心。 
 

大爱立德

爱情是一根末梢在痛/而你曾让我灵魂在飞/飞到时间尽头/轻泪为我低垂
青春是一缕轻盈在飞/而你曾让我心儿在痛/痛到宇宙深处/烈焰将我焚毁
为爱凋零/为青春送行/纷纷扬扬以落花洗醉
为爱幸存/为美丽筑碑/生生死死这缠绕的美
   这是林天强在清华时代所写的一首歌,这也是林天强近期筹拍的电影《生命之舞》的主题歌。电影《生命之舞》讲述的就是年轻生命面对残酷命运的反抗,是以曼妙舞蹈展现的自强精神和生命意志,是求生得死的大悲,是求死得生的大爱。爱是林天强艺术创作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这种超越人生、超越时代、超越种族的大爱构成了他独特的艺术生命。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震,举国同悲,天下驰援。当时,林天强来到灾区,在四川省汉旺镇的橱窗中看到了这样一张照片——一个人被埋在地下,但是一只手却伸了出来。这一只在挣扎也在呼救,满含生命意志的手深深烙印在了林天强的心中。他觉得,这只手似乎在告诉着人们什么事情,似乎想要传达一些东西。在那一瞬,林天强说他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与震撼”。他觉得,“生命是不能被灾难所压倒的”,所以作为活着的人,应该尽全力去“救”。这些思考引发了他《大爱永生》的作品创意:一只纤弱而美丽的小手从废墟里努力地伸出来,上面有一只强壮有力的手与他相连接,这是心手相连,也是救援救赎。
2009年地震周年祭,《大爱永生》在四川汉旺抗震救灾纪念中心揭幕、随后又在北京798艺术区落成,并成为国际关注的798地标作品。作品一经问世,便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心理共鸣。关于《大爱永生》的艺术解读更是在时间的沉淀下获得了无限的可能性。《大爱永生》的两只手相触碰,只是连着一点点,实际上你不知道这手是刚搭上去,还是要离开。新婚夫妇、热恋情侣将其解读为“爱之手”,象征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灾区的人民将其解读为“救援之手”,是解放军战士魁梧有力的大手救他们于水火之中;也有的人从哲学的高度、将它理解为二人为仁;还有人从人类的立场出发,将其理解为“生命之手”,是上帝、也是命运将手搭在了那只无助的小手上。有外国人专程赶到798艺术区,说从《大爱永生》雕塑仿佛看到了梵蒂冈西斯廷教堂顶棚上的壁画《创造亚当》。
林天强自己则如此解读《大爱永生》这件作品:“艺术的魅力不在于其确切的含义,而在于它给你带来的无限可能性。它有各种解读。这几年,人类的“末世说”甚嚣尘上,我创作这个作品就是一个发心许愿、一个善念,我想要‘救’,但至于能不能救到,还真是不知道。当时来到灾区,我夜不成寐,辗转反侧,真的就是受了启发,我觉得人类的生命是一体的,古往今来无数的生命都来自同一片生命的海洋,而我只是发心启愿,就是这么简单。”
林天强说,将来回顾进入21世纪后的第一个10年,从某一个层面看,可以理解为一个“救援的时代”。进入新千年,层出不穷的是SARS、水灾、地震、雪灾、金融危机等灾难,但人类并没有被摧毁,而是在深重的灾难面前,表现出了更坚韧的生命力与意志力,“爱”在这样的背景下也得到了更好的诠释与升华。
2010年,《大爱永生》受上海世博会国际信息发展馆总代表邀请,作为“城市救援与和谐生活”的主题作品参加世博会展出,并且获颁联合国减灾署的展览证书。在林天强看来,《大爱永生》的内蕴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世博会的主题是相契合的。“城市生活的美好是构筑在人类对灾难的征服之上的,人类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无时无刻不在救赎着自身以及他人的命运”。世博会为《大爱永生》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使得前来游览的旅客都能亲身感受到这份爱的震撼,并将全球对灾难救援的关注、全人类的团结互爱传播到了每一个角落。 
 

文化立业

在交谈过程中,林天强不时迸发的激情和睿智灵性的眼神让我们感受到:在一个急功近利的年代,作为一个文化人,他满足于生产的状态,而且他拥有一个文化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他笑言,自己赶上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时代。而中国未来的发展将取决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对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林天强提出了很重要的观点。他认为“文化应该也必须同土地相结合,才能实现价值共赢的模式”。他分析说,文化只有和土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获得发展的空间和传播的平台,才有了实现价值的可能性;同时,土地也因文化而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获得了巨大的价值提升,拥有了更大的发展前景。土地是文化之基,而文化是土地之花。
林天强举798艺术区为例。最初,对798工厂这一片老工业区的前途,各界议论纷纷,798时刻面临拆迁的危险。后来决策者从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北京打造世界城市的高度出发,“看一看、论一论、管一管”,最终保留798艺术区作为北京首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当时,艺术区建设管理办公室找到林天强并聘请他担任798艺术区的总规划师。林天强迅速而充满激情地投入了总体规划和实际运营的工作。林天强首先为798艺术区做出定位:798的灵魂就在于“艺术”,因此团队举办重要的艺术活动、展览展示,吸引国内外优秀艺术家与艺术机构的入驻,从而从根本上激活和带动了整个园区的发展。团队向首规委和北京市文物局提出申请,将798的包豪斯建筑作为近现代工业建筑文物保护起来;同时,利用北京举办奥运会之机,申请了奥运会非场馆建设资金对798的基础设施进行全面的改造。他还饶有兴趣地向记者提起了798改造营建时的趣事:当时正值北京奥运会筹备期间,798周遭正在大兴土木,来到798艺术区的游客在尘土飞扬的大马路边喝咖啡俨然成为了当时独特的风景线……
如今的798,已经成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聚集地,汇集了艺术中心、画廊、工作室等各类艺术文化机构,成为北京乃至全国的文化中心,也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区。798艺术区中文化与土地成功结合的模式也成为各地发展文化产业时竞相学习的范本。林天强曾先后到江浙苏锡常、广东东莞、四川、陕西等地区考察并为当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专业的咨询策划以及经营开发管理服务。最近他又在北京市旅游局主办的“新京味旅游名片”活动中担任专家策划和评委,而798也获选为新北京的十大名片之一。
林天强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产业,是一个可以为之终生奋斗的产业。由于林天强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卓有建树的理论思考以及卓有成效的产业实践,当他在参加上海世博会的时候,连续接到邀请,从创业伊始便进入了中国文化产权交易所筹备组。文化产权交易所是针对于文化创意企业的产品(产权)而专门设立的交易平台,文化产权交易包括文化股权、物权、债权及知识产权(影视作品、数字产品、工业设计、文学作品等著作权)的转让或授权交易,以及文化创意项目投资受益权、文化产品权益的融资交易,还有各类文化艺术品拆分权益以及资本与文化对接的投融资综合配套服务。林天强说,交易所作为市场经济的最高形态,将文化与金融对接,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创新。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
回顾自己的创业和成长历程,林天强一直强调,“不为挫折找借口,要为成功想办法。简单学习公共知识和模仿别人间接经验是无法复制成功的,必须找到自己独特的成就之路”。他曾经从马云和冯仑那里分享到李嘉诚的“建立自我,追求无我”的理念。他意识到,只有先建立自我,才有资格追求无我。创业者在创业之初必须“坚持自我,以更超然、更客观的姿态来权衡规则,使规则反过来为己所用”。而要做到这一点,在林天强看来关键就在于“思想之自由”,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创造性与活力,才能在物竞天择、强者生存的社会竞技场中寻找到立足之地。
当然,要想做到这些并不容易,市场上竞争激烈,社会对创业者求全责备,坚持自我的过程中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但是他从不因风险而放弃努力。林天强说,“再小的缺点都可能会被竞争者抓住而遭致命一击,所以必须完善自己,提高防护能力。”他觉得,人应该从方方面面追求完满,知识储备应尽量广博,性格缺陷应不断弥补,心境应保持澄澈明净,只有对自己严要求、高标准,才能生活得更游刃有余,才能实现人生的理想。
就这样,林天强坚持自我,任心灵自由翱翔。他始终坚信着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前途,坚信着人类内心深处的永生大爱…… 


林天强

更新日期:2024-11-23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djkk57@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djkk.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