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农学 - 杨昌业
杨昌业

杨昌业

杨昌业(1907──1998),曾用名杨勤初,江苏省无锡市人。生于1907年6月17日,卒于1998年6月7日,享年91岁。农业气象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农业气象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十分重视农业气象定量研究,开创了气候统计的教学与研究,推动了农业气象研究由定性走向定量,为中国农业气象教育的提高与科学研究手段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

杨昌业 - 生平简介

杨昌业于1927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理学院地理系气象专业,师承竺可桢教授,1931年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32年,到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工作;1935年后,历任厦门大学理学院讲师兼气象台主任、中央研究院定海测候所主任、福建省气象局技正、南京临时大学气象系教授等职;1946年,被聘为国立北京大学农学院森林学系副教授和国立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副教授;1949年9月,被聘为北京农业大学森林学系副教授,1952年晋升为教授。

杨昌业最具代表性的贡献是创建新中国第一个农业气象专业。20世纪50年代初期,根据卓越的气象学家竺可桢和涂长望的建议,他在北京农业大学着手筹建新中国第一个农业气象专业。他于1953年开始招收农业气象专业研究生,为创建农业气象专业培养师资。1956年,中国第一个农业气象专业正式成立。当时,由于专业教材匮乏,可资借鉴、可供参考的很少,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等都要从零开始,杨昌业经过深入的调查、咨询、研究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农业气象专业的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方案。几十年的辛勤耕耘,结出了丰硕成果,北京农业大学为国家培养了近500名高水平的农业气象专业人才,为中国农业气象工作奠定了基础。

杨昌业多年致力于农业气象的教学与科研。最初,重点从事气象理论──天气惰性论的研究。1949年至1966年,他承担了较多的教学工作,讲授过“气象学及气候学”、“农业气象统计”、“气候学方法”、“气候资源和最优决策”、“农业气象和系统工程”等课程。这期间,他的研究工作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取得较大成绩。1958年,他写出了题为《小气候和农业》的论著。在书中,他论述了地形和土壤小气候在农业上的应用,作物小气候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保护地小气候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等,为日后的农业气象和农业小气候学奠定了基础。20世纪60年代初期,他首先提出:“研究气象与农业之间的关系和规律要用概率统计方法。”他还首先为农业气象系首届本科生开设“气候统计学”课,并编写出第一本教材。1964年,他将美国生态学家诺顿逊应用气候相似理论和方法指导作物引种和区划的思路介绍到国内。他发表了一系列论文阐述要正确运用统计学,指出农业气象要从定性走向定量的必要性。他还对较长时间内全国农业院校学生都不上统计课提出批评,曾撰文阐述农业气象统计方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指出统计学是从事农业气象工作和研究的工具,并呼吁在农业气象研究和实际工作中要应用统计学、运筹学等。

杨昌业终生酷爱读书,淡泊名利。他不忘恩师竺可桢的谆谆教诲与诚挚帮助,每逢节假日总忘不了去拜望恩师。他尊师重教的品格,深深影响着后人、教育着后人。

杨昌业 - 成就

创办新中国第一个农业气象专业

杨昌业

20世纪50年代初,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与中央气象局局长涂长望共同开创新中国农业气象事业,并建议由气象学家吕炯在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前身)创建农业气象研究室,杨昌业教授,在北京农业大学筹建了第一个农业气象专业,以培养国家急需的高等农业气象人才。在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沈其益的支持下,经高等教育部批准,1953年杨昌业开始招收5名农业气象研究生,为创建气象专业准备专业师资(后由中国科学院朱岗昆代培其中2人)。1956年,中国第一个农业气象专业正式成立,首届招收本科生91名。

当时唯一可供参考的资料是前苏联敖德萨水文气象学院农业气象专业的教材,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大纲、师资培养和仪器设备等均要一一筹措。杨昌业拜会涂长望局长及有关领导,又前往北京大学与谢义炳教授、李宪之教授等讨论有关问题。经过反复调查、咨询,最后结合中国实际制定了自己的农业气象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方案。为了解决师资、设备问题,杨昌业四处奔走,聘请中央气象局(气科所)章淹担任普通气象学、天气学课程,北京大学严开伟、陈传康兼任仪器及观测课、自然地理课,又从本校抽调教师进行培训,派研究生到前苏联学习提高,自己也亲自走上教学第一线担任气候统计课的教学工作。

杨昌业几十年的辛勤耕耘,如今已开花结果。到他离休前,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气象专业已为国家输送了约500名高质量的农业气象工作者。1958年苏联专家讲习班,又为各省培训了大批农业气象骨干力量,为全国农业气象工作奠定了基础,他们中不少人已成为学科带头人或重要领导干部,有的还在援外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得到国际组织与有关受援国家的好评。

学术成就与学科建设

杨昌业长年从事农业气象方面的教学与科研。早期着重从事气象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代表作为“天气惰性论”,1949-1966年他的教学工作较多,讲授过气象学、气候学、气候统计学等课程。这一时期,他的研究工作在与农业生产实际结合方面有很大发展。1958年写出了“小气候和农业”的论著,1963年再版。这本专著论述了地形和土壤小气候在农业上的应用,作物小气候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保护地小气候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等,为后来的农业气象和农业小气候学奠定了基础。

杨昌业虽不能说读书破万卷,可也称得上知识面广、学识渊博的人。20世纪60年代初,他率先提出:研究气象与农业之间的关系和规律要用概率统计方法。他首先为第一届农业气象系大学本科生,开出了“气候统计”课,并编写了第一本教材,还要求数学教研组开设“概率统计”课。虽然当时仅有十几个学时,工具也只是乘除计算表、对数表、巴罗表加算盘,但这为后来发展“农业气象统计”打下了重要基础。

1964年,杨昌业将美国生态学家诺顿逊(M.Y.Muttonson)应用气候相似理论和方法指导作物引种和区划的思路介绍到国内。他的学生与主要助手,在这个思路的启发下,对中国与世界生物气候相似作了进一步理论和方法的探讨,提出了生物气候分布滑移相似的新理论和方法,以及气候相似指导引种的不可逆性等理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中国“生物引种咨询信息系统”,为国家有关方面的重大决策,提供了有意义和重要价值的依据和建议。其中,尤以对小麦矮腥黑穗病(简称PCK)这种毁灭性病害在中国发生的潜在可能性估计的研究结果,为中国在国际植物检疫争端中赢得胜利作出了贡献,捍卫了中国小麦生产的安全。同时,也有力地证明了农业气象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意义。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与杨昌业学术思想的启发分不开的。

“文化大革命”后,唤回了科学的春天。这一时期的杨昌业已年逾七旬,但他却精神焕发,在1976-1986的10年中,成为他一生学术思想最活跃的时期。他针对农业气象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纠正办法。如1979年他针对全国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及区划中问题,提出要用最优决策方法来解决农业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针对当时许多农业气象工作者在工作中还不能正确运用统计学工具,还认识不到运筹学等在农业气象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时,他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指出要正确对待统计学,讲了许多道理和实例说明农业气象离不开统计学,农业气象要从定性走向定量的必要性,并指出那些认为统计学是唯心的、是数学游戏的观点是非常错误的。他还对很长一段时间全国农业院校学生一律不读统计课提出批评,他说这是回到了17世纪伽俐略以前的时代了。他撰文阐明农业气象统计方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指出统计学是农业气象工作和研究的工具,并大声疾呼在农业气象工作和研究中不但要应用统计学,还要应用运筹学来解决实际问题。

杨昌业 - 主要论著

1 杨昌业.天气惰性论.气象杂志,1937,13(5):1~3

2 杨昌业.小气候和农业.北京:科普出版社,1963

3 杨昌业.气候资源和最优决策.气象科技,1979(3)1~5

4 杨昌业.农业气象中若干统计问题.气象科技,1980,附刊(二):51~57

5 杨昌业.农业气象统计方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气象科技,1982 (1):9~15

6 杨昌业.论农气信息的对比分析——U检相对于t检的毕德曼近似相对效率.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5,11(2):177~184

更新日期:2024-12-04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djkk57@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djkk.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