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汉学 - 侯思孟
侯思孟

侯思孟

侯思孟(Donald Holzman,1926-),1926出生于美国的芝加哥,是德国后裔,1955年,以一篇研究阮籍五言诗的论文获得了耶鲁大学中国文学博士学位。1957年受教于法国汉学大师戴密微门下,以《嵇康的生平和思想》(La vie etpenseede Hi K’ang)为题,获得第二个博士学位:巴黎大学中文博士学位。
展开

侯思孟 - 工作经历

侯思孟1960-1968年任《汉学书评》(Revue Bibliographique de Sinologie)的编辑;此外曾在高等研究实验学院第六组负责“中古社会”(经济社会组)和“中古时代洛阳城”(文化组)项目的研究,并开设“中国中古时代文人与政治集团-文献研究”课程。1968-1969年曾到台湾进修,师从台湾大学著名学者屈万里、台静农教授门下。1974-1978年任国立科学研究中心古典汉学研究组主任。
1980年代初期侯思孟就是巴黎高等汉学研究所所属的协作研究组第58 6组即中国文学与历史研究组的主任,领导该组工作。当时中国文学与历史研究组有研究人员18人。这个研究组在研究明清话本小说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绩,用法文翻译了《喻世明言》、《搜神记》等中国小说,编辑了《中国通俗话本小说分析与评论性目录》(Inventaire analytique et critique du conte chinois en langue vulgaire.3 Bde.Paris,1978、1979、1981),编制这套《目录》的工作,系由另一位法国中国学家雷威安(André Lévy,参阅有关雷威安的人物介绍情况)主持,已于1978、1979和1981年相继出版了3册。这个研究组还编辑了已译成英、法、德文的中国文学译本的书目。
1986-1989年任法国高等汉学研究院院长,负责ERA586组(中国历史研究组)。这个研究组曾编辑了英、法、德文的中国文学译本书目。1993年退休前任法国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学院研究所长。在社会科学高等研究学院从事中华帝国制度的研究。此所原由白乐日(tienne Balazs,1905-1963)负责。白乐日退休后,侯思孟接任所长。侯思孟曾在密西很大学、京都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执教,历任讲师、研究学者、访问教授等。退休前后,在世界上作了一系列的广泛演讲,先后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华盛顿大学、慕尼黑大学、日内瓦大学、京都大学等地讲学。

侯思孟 - 主要作品

侯思孟主编了一系列的中国小说目录提要,但他的专业领域却不在此,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主要研究汉末以及魏晋南北朝的诗和乐府”。也正因为如此,英籍汉学大师崔瑞德(Denis C.Twit chett)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主编的《剑桥中国史》,其中汉魏六朝至隋初的文学史部分,就由侯思孟教授编写。
侯思孟在师从戴密微期间,一心想学中国的“陶渊明”,可是老师戴密微认为要懂陶渊明,先得了解魏晋名士清淡之风,于是让他在“竹林七贤”的阮籍和嵇康二人中先选一人进行研究,侯思孟选了作品比较多的嵇康。其实侯思孟对这两人都有研究,不论是阮籍的咏怀诗,还是嵇康的幽愤 诗,甚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数量众多的乐府,都是侯思孟研究的对象。他在这方面的最著名的研究成果就是汉学著作《嵇康的生平与思想》和《诗与政治:阮籍生活与作品》两本书。
侯思孟教授的《嵇康的生平与思想》是法国汉学界研究中国古代诗人的第一本专论(1980年,他又将嵇康的诗全部译成法文,逐一加以评析,刊在《亚洲新闻》第268卷上)。这本著作的鲜明特点在于,将作家、作品放到其时代境遇中去考察,准确地把握了作品的真实含义,描述出了作为崇尚老庄的诗人嵇康之形象。在他的另一部著作《诗歌与政治:阮籍的生平和作品》里,他继续运用这种“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82首《咏怀》诗的精神脉落和人生创见,洞烛幽微,超绝千古。
侯思孟是法国的中国六朝研究权威人士,材料功夫非常到家。他的两篇论文《神弦歌:中国5世纪的通俗宗教诗歌》与《曹植的神仙思想》,很见功力。作者倾向于认为曹植的游仙诗接受了楚辞的讽喻传统,发掘了思想上的一个真实而意味深长的发展过程。他认为,在这些诗里曹植得以从日常生活的挫折中解脱出来:“他必然把那些挫折视为自己所有抱负的彻底失败。他把这种神仙传统用作神话,再也不只是他在政治上失意的寓言,而是从他的采邑和监狱的狭小限制中解放出来的幻想。”
在与歌德的思想进行对比中,有一个观点是颇有启发性的,歌德也并不相信中世纪天主教背后的教义,但天主教的想象使歌德赋予浮士德最终的神化。浮士德得到了升华,而曹植使我们相信他也可能对某种不朽的向往。侯思孟对曹植的作品所持有的认真而坚定的态度,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侯思孟 - 大事年表  

1926出生于美国的芝加哥
1955年,以一篇研究阮籍五言诗的论文获得了耶鲁大学中国文学博士学位。
1957年受教于法国汉学大师戴密微门下,以《嵇康的生平和思想》(La vie etpenseede Hi K’ang)为题,获得第二个博士学位:巴黎大学中文博士学位。
1960-1968年任《汉学书评》(Revue Bibliographique de Sinologie)的编辑
1968-1969年曾到台湾进修,师从台湾大学著名学者屈万里、台静农教授门下。
1974-1978年任国立科学研究中心古典汉学研究组主任;
1986-1989年任法国高等汉学研究院院长,负责ERA586组(中国历史研究组)

侯思孟 - 学术成果  

《嵇康(223~262)的生平及其思想》〔法文标题为La vie et pensée de Hi Kang (223~262)〕,此书于1957年在荷兰莱敦布里尔出版社出版.
《诗歌与政治:阮籍生活与作品》(剑桥,1976)
《中国上古与中古早期的山水欣赏:山水诗的产生》,台湾新竹,台湾清华出版社,1996。
编纂《中国剑桥史》中的汉魏文学史部分。
《孝子与孝女:古代中国长期遵奉孝道》,载于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出版的《信使》杂志中文版1987年第1期即总第79期。
《中国诗歌中追溯出的最早期五言诗》(法文标题为Les premiers vers pentasyllabiques datés dans la poésie Chinoise),载于1974年在巴黎出版的《献给戴密微先生的〈汉学杂编〉》第2卷。
《公元3世纪早期的中国文学批评》(用英文写成,英文标题为Literary Criticism in China in the Early Third Century A.D.),载于瑞士伯尔尼出版的《亚洲杂志》(德文刊名为Asiatische Studien)第28期,该期于1974年出版。
《竹林七贤和他们所处时代的社会》(法文标题为Les sept sages de la forêt des bambous et la société de leur temps),载于1956年在荷兰莱顿出版的《通报》杂志第42卷。
《嵇康的诗》第1部分〔法文标题为La poésie de Ji Kang(1er partie)〕,载于1980年出版的《亚洲杂志》第268卷第1~2期(法文刊名为Journal Asiatique CCLXVIII,1~2)。
《嵇康的诗》第2部分〔法文标题为La poésie de Ji Kang (2e partie)〕,载于1980年出版的《亚洲杂志》第268卷第3~4期(法文刊名为Journal Asiatique CCLXVIII,3~4)。
《老舍: 〈北京居民〉》,由保罗·巴迪、李治华、弗朗索瓦兹·莫勒、贝罗贝、马蒂娜·瓦莱特—埃默里5人合译,由保罗·巴迪作序,巴黎伽利玛尔出版社1982年出版,这是侯思孟写的一篇新书评介。《北京居民》的书名是几位法译者给加上去的,并非作者老舍原用的书名。侯思孟的这篇书评载于巴黎法国研究中国协会刊物《中国研究》1983年第2期内。
《为政治服务的艺术》(法文标题为L’art au service de la politique),载于1987年5月在巴黎出版的《文学画报》242期。

侯思孟

更新日期:2024-11-21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djkk57@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djkk.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