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学者 - 苏馨逸
苏馨逸

苏馨逸

苏馨逸,纺织技术和管理专家。从事纺织技术和管理工作近50年。治学严谨,钻研业务,密切跟踪国际纺织最新发展。在国家涤棉标准的制定、清梳联工艺技术、高效精梳机等多个领域作出了贡献。
展开

人物简介

先后在锦州中学、北京志诚中学和北京通县潞河中学上学,1950年考入河北工学院。195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纺织系,分配到天津棉纺二厂任技术员。1954年调石家庄棉纺三厂任技术员、纺部试验室副主任,1957年任清梳车间工艺技术员、前纺主任,1959年任纺部分场副主任。石家庄棉纺三厂停产期间,他任石家庄华新纺织厂保机部主任、保全科长。石家庄棉纺三厂恢复生产后,调回任生产技术科长。1964年调河北省纺织研究所任课题组长,负责研究细纱机四种皮圈肖子的性能和加压机构。1972年调石家庄市纺织局科技组,筹备石家庄市纺研所,并承担细纱落纱插管联合机的研制和推广。随后任石家庄市纺织研究所副所长、工程师,并承担自动穿经机的科研课题和清梳并联、气流纺两步纺纱等项目。

1978年,苏馨逸调河北省纺织局科技处任工程师、副处长,1982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处长。在此期间,他参与国家涤棉标准的制定,探索微电子技术在纺织业的应用,组织培训电子技术队伍,为企业培养了一批既懂纺织工艺、又懂电子技术的人才。

1985-1988年,任河北省纺织科学研究所所长;1988-1991 年,任河北省纺织技术经济咨询部副主任,帮助省内各棉纺织厂建立基础性的技术与管理工作,推广新技术、新工艺;1991年调回省纺织总公司科技处,直到退休。

2011年4月,因病在石家庄去世。

人物简历

1953年8月 天津大学纺织工程系棉纺织专业毕业

苏馨逸

1953年8月-1954年10月 天津棉纺二厂实习生、技术员

1954年10月-1962年10月 石家庄棉纺三厂工程师室技术员、纺部试验室主任、前纺工艺技术员、前纺车间副主任、主任、纺纱工场副主任、保全科科长

1962年10月-1964年2月 石家庄华新纺织厂保机部第一副主任、保机科长、工程师室技术员

1964年2月-1965年2月 石家庄棉纺三厂生产技术科长兼科研室副主任

1965年2月-1968年8月 河北省纺织研究所课题组组长、技术员

1968年8月-1972年 石家庄红旗纺织厂纱场保全劳动,后期负责纱场设备维修

1972年-1978年5月 石家庄纺织研究所工程师、副所长兼市纺织局科技组负责人

1978年5月-1985年8月 河北省纺织工业局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科技处副处长、处长

技术成就

抓基础性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1954年,苏馨逸参加石家庄棉纺三厂筹建工作。面对新厂、新人、新设备,他着手建立纺部纱试、棉检、纺部空调及纺部工艺等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一方面抓新工人技术、操作培训,同时重点抓试验、检验人员的事业心、责任心教育,要求他们实事求是地进行数据分析。由于认真抓好原棉检验、原棉管理、棉纱半成品检验、车间空调管理、纺部工艺等一系列基础性管理工作,使棉纺三厂顺利投产,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很快达到国家要求。1958年,石家庄棉纺三厂布场出现大量搓板次布,棉布降等,造成全厂2000台布机停台。苏馨逸带领技术人员认真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是由于1251型粗纱机提速后二、三、四罗拉抖动,使棉纱条干产生规律性不匀而造成的。找到原因后,他们采取针对性措施,在粗纱上采用双区牵伸,降低二罗拉速度,并提高平、揩车质量要求,从而杜绝了搓板布的产生。在此基础上,他撰写了《关于1251粗纱机二、三罗拉抖动研究》一文,被评为1959年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年会论文。

成纱支数不匀率偏高一直是困扰石家庄棉纺三厂的产品质量问题。苏馨逸提出加强混棉操作管理,减小喂入棉箱的棉块重量,保证棉箱存棉高度稳定;加强棉卷管理,提高天平装置灵敏度,严格控制棉卷伸长率与正卷率,并总结出挡车工“0”加压工作法,解决第一米棉卷偏重的问题;在梳棉工序狠抓“四快一正”轻磨勤校磨针工作;粗纱工序严格控制影响伸长率的器材、专件的公差范围,保证伸长合格率等。采取这一系列措施后,支数不匀率从2.3%降低到2%左右。

苏馨逸贯彻全国清钢浆会议精神,在充分了解54型单程开棉机机械性能的基础上,研究不同补风方式对落杂的影响,提出立式开棉机已不适应工艺要求,建议将1011型混棉给棉机改装成总给棉机以替代立式开棉机,同时认真贯彻纺织部提出的梳棉机检修的“三磨十二修”生产工艺,使成纱棉结达到一级水平,并完成用棉量指标。

苏馨逸在石家庄三棉、新华纺织厂和红旗纺织厂的十多年中,始终重视基础性管理工作,积极了解和掌握设备性能,深入研究工艺,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积极组织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

在20世纪70年代,纺织行业的劳动强度处在“轻工不轻、纺织更重”的情况下。石家庄市纺织局组织各厂对细纱落纱插管联合机进行联合攻关,苏馨逸负责这一项目的开发研制。他在石家庄一棉蹲点,和一棉的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对该机的机械结构、运转操作、维修工人培训等进行攻关,取得成果。其后又负责主持全市七个棉纺织厂的推广工作,使各厂细纱落纱全部使用电动落纱插管联合机,工人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推动了棉纺行业的技术进步,受到各厂的欢迎。

传统的穿筘工序一直是手工操作,产量低,且操作单一繁琐,劳动强度大。1976年,苏馨逸组织五自动穿经机(后定名为G73-1型穿经机)的研制及中试工作,实现了手工穿筘机械化。该项目于1978年获全国科技大会奖,1980年获纺织部一等奖。

石家庄纺研所1975年承担“棉纺两步新工艺新技术”中试项目,苏馨逸是项目主要负责人之一。他直接领导并参与实际工作,完成了该项目中JA029型气流纺纱机的研制。他力主高起点、高水平,提出要向国际第二代机靠拢,采取大条筒喂入,纺纱大卷装,带除杂装置,采用变速装置,以及用数显技术代替齿轮传动变更工艺参数。他组织项目组成员与四川雅安川江仪器厂共同研制出60000转/米动气浮电动机,装备在JA029型气流纺纱机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气流纺纱机。此项目于1978年获纺织部科技三等奖,是FA621型中频气流纺纱机的原型机,已有相当数量在棉纺企业中应用。

20世纪90年代末期,苏馨逸在全省组织推广细纱“INAV”型牵伸装置时,将R2P前区小隔距41.5毫米(直径25毫米前罗拉)-42.5毫米(直径27毫米前罗拉)与后区“INA-V”型曲面牵伸相结合,使成纱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取名为R2V型细纱牵伸装置。该装置已为经纬纺机厂的新型细纱机采用,在河北推广了3.7万锭,在山东、河南、陕西、江苏、浙江等地老机改造中推广200多万锭。

20世纪80年代初,为适应国际市场涤棉产品的需要,纺织部责成河北省纺织局与上海纺织局组成专业班子,对涤棉纱、布、印染布产品标准进行改革试点。河北省组成30余人的专业队伍,由苏馨逸负责,与上海纺织局的有关人员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分析、研究国内外涤棉纱、布、印染布的大量样品及质量数据,提出了涤棉标准初稿,经多次反复验证、修改,完成了送审稿的制定。新标准从格局上打破了纱的等级制,只评等,不评级;印染布取消十分制,改为四分制等等,使新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促进了行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了产品质量,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河北省是新标准的试点省,苏馨逸在试套的过程中,积极协助有关厂为试套新标准积极进行技术改造和试验仪器的更新,对试套过程中产生的工艺技术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改进措施,使河北省在贯彻新标准过程中涤棉产品质量水平和经济效益获得明显提高。

20世纪70年代末,苏馨逸深感计算机技术在未来工业生产中将发挥重大作用,他组织河北省纺研所与石家庄一棉开展小型机布机监测应用的探索性试验。80年代初,微型计算机在市场上刚刚出现,苏馨逸就组织石家庄一棉与北京计算机服务部合作开发微机布机监测系统与仓库管理系统,又在全省组织微机配棉培训班五期,计400余人参加。在“六五”期间承担国家攻关项目“计算机配棉管理与推广”,为此河北省纺织工业总公司获得纺织部的表彰。1986年,苏馨逸与石家庄棉纺一厂严鹤群高工一起撰写了“计算机在布机监测系统数据应用探索”论文,使布机管理开始走向计算机化。

承担纺织软科学课题研究

1987年,纺织部下达“提高新型织机综合经济效益及对前部工艺要求的研究”科研课题。苏馨逸任课题组副组长,负责研究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该项目1992年获纺织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0年,纺织部下达“传统纺工艺设备改造”研究课题。苏馨逸任课题组副组长,负责研究方案的制定和执笔技术报告。在评比验收时,各地代表认为报告所提的改造措施与方案论点明确,内容切合实际,具有较好的现实指导意义。该项目曾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80年代初,苏馨逸与刘成章共同分析坝上胡麻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共同撰写了《对坝上地区胡麻纤维资源利用的建议》,得到省领导的重视,批示省计委、经委、科委落实,并列入国家科委项目。所撰写的建议被评为全国纺织系统优秀科技情报服务项目。

河北省纺织工程学会、北京市纺织工程学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共同承担纺织部“棉纺几种改造方案”课题,苏馨逸是课题组主要成员之一,参与起草《棉纺厂几种技术改造方案的调研分析》报告,并负责组织《细纱机几种牵伸型式对比试验》分析报告的主审工作。该课题报告《棉纺技术改造方案剖析》,由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受到全国棉纺企业的重视与欢迎。

1988年,纺织部科技委组织高工、专家座谈棉纺工艺技术路线的制定工作。苏馨逸参加并执笔起草的《棉纺工艺技术路线(讨论稿)》,作为第三次全国纺织工业科技进步会议资料。苏馨逸在西安召开的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会员代表大会上作了“棉纺工艺技术路线”的学术报告,代表们普遍认为报告内容丰富,阐述深入,是一篇很好的学术报告。

积极参与棉纺学术活动

?苏馨逸是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棉纺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传统纺学组副主任。他对学术研讨、技术交流很重视,每次召开全国性棉纺专业会议前,他总要根据会议的主题,深入基层了解生产和技术改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征集论文的提纲,并与承担主题报告的专家共同研究报告的内容和要求。会议后,他亲自做技术总结并写成纪要。

苏馨逸先后两次参与组织并条、粗纱工艺学术研讨及技术交流会。通过研究总结,他提出:精梳后采用一道自调匀整并条机,要求自调匀整有短片段、开环伺服系统,以保证定量偏差和不匀率;在粗纱工序研讨中,苏馨逸与刘国涛提出悬锭粗纱机要考虑粗纱捻度在细纱牵伸中的特殊作用,他们提出的工艺要点是:“重定量、大牵伸、大捻度、高密度、大张力、紧卷绕、大成形”,要充分发挥假捻器的作用,特别提出大张力不等于大伸长的观点。

他先后两次参与组织高效能精梳机学术研讨会,与周金冠、阎磊等提出高效能精梳机的概念、界定指标及工艺要点,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赞同。在条卷、并卷与并条、条并卷联合机的准备工艺应根据产品进行选择,并提出解决粘卷的措施,积极推动了高效能精梳机的扩大使用。

他先后参与组织五次清梳联学术研讨与技术经验交流会,总结以下内容:清梳联重量不匀与定量稳定问题;发挥控制系统的作用;明确提出我国国产清梳联控制技术系统的创新点;减少开清棉故障率、梳棉断头率;清梳联经济效益;清梳联各项指标与传统开清棉质量对比;棉结与短绒问题以及针布七配套与工艺要点和工艺规律。会议提出纺纱工艺的核心是“应尽最大可能保证纤维性能特别是纤维主体长度不受损伤”,清梳联工艺应视为重中之重。会议对推广国产清梳联起到积极作用。

苏馨逸除在全国棉纺织专业委员会和传统纺学组组织会议进行技术总结发言及在河北省棉纺学术会议进行学术报告外,还经常应全国各地有关单位的邀请做学术报告,受到与会者的欢迎。

苏馨逸从事纺织技术工作50年来,不论在企业从事生产第一线技术工作,在科研单位承担项目,还是在机关做技术管理工作,都是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团结协作,深入实际,发扬实地调查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求实作风。他治学严谨,努力学习,钻研业务,联系实际。由于有系统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生产技术实践的丰富经验,他所组织的学术活动、学术会议,都具有较完整的系统方法与创新的学术观点,对活跃纺织行业的学术气氛,推动棉纺行业技术进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深受同行的赞许。

主要论著

1.徐启瑞,苏馨逸.1251粗纱机二、三罗拉抖动技术报告.1959年纺织工程学会并粗学术论文汇编

2.苏馨逸,严鹤群.清梳联若干问题的探讨.棉纺织技术.1981(7)

3.苏馨逸,刘祝方.积极推行综合标准化利超前标准化.纺织标准通讯,1983(6)

4.苏馨逸.发展气流纺若干问题探讨.纺织工程学会,1983年7月学术研讨会

5.苏馨逸.从引进没备看技术进步作用与老厂改造的必要.河北纺织技术,83(4);84(1)

6.严鹤群,苏馨逸.微型计算机在布机监测系统数据应用的探索.棉纺织技术,86(6)

7.苏馨逸.开销棉联合机技术改造若干问题探讨.河北纺织,1987(6)

8.苏馨逸,刘成章.对坝上地区胡麻纤维资源开发利用建议.河北科协,1987,6(89)

9.苏馨逸,严鹤群.传统纺纱工艺设备改造探讨.棉纺织技术,1988(7)

10.苏馨逸,陈兆明.全省引进没备调研报告.1989年河北省棉纺学术研讨会论文

11.苏馨逸,严鹤群.再论传统纺纱工艺设备改造,1990年河北行棉纺学术研讨会论文

12.苏馨逸.七条清梳联生产线质量情况有关问题粗浅看法.1990年河北省清梳联研讨会会议

13.苏馨逸.清梳联.北京纺织,1993(2)

14.苏馨逸.棉纺细纱各种牵伸机构性能和老机技术经济效果学术研讨总结报告.棉纺织技术,1996(6)

15.苏馨逸.全面认识并粗工序在棉纺过程中重要作用.棉纺织技术,1996(6)

16.苏馨逸.有关细纱机及细纱改造的文献报告.棉纺织技术,1997(4)

17.苏馨逸.国产清梳联有关问题探讨.棉纺织技术,2000(5)

18.苏馨逸.清梳联工艺综述.梳理技术,2000,9(5)

19.李妙福,苏馨逸.清梳联工艺矛盾规律利若干问题探讨.梳理技术,2000(5)

20.苏馨逸,李妙福.棉纺机械发展及创新若干问题.新型纺纱机械工艺技术研讨交流会论文集,获第九届陈维稷优秀论文三等奖。

21.苏馨逸,严鹤群.紧密纺综述.河北纺织,2002(3)

22.秦洪余,苏馨逸.R2V型牵伸形式设计及纺纱试验.第七届陈维稷优秀论文奖三等奖。

23.苏馨逸,杨致诚.环锭纺纱机高速度、小卷装、低能耗、低张力纺纱.棉纺织技术,2005(1);2005(2)

24.苏馨逸.细纱牵伸器材、专件与细纱工艺(一、二).纺织器材,2005(3);2005(4)

25.苏馨逸,黄淬.棉纺并条、粗纱工程有关问题.棉纺织技术,2005(3)

26.苏馨逸,宋毓琳.国产清梳联技术分析(上、中、下).棉纺织技术,2005 (5);2005(6);2005(7)

更新日期:2024-11-21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djkk57@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djkk.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