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象乾
       魏象乾,生卒年不详,约在清雍正、乾隆年间,字健莆。镶红旗汉军孟祖佐领人,清朝政治人物、翻译学家。作有翻译学论文《繙清说》。
展开
人物简介
乾隆四年(1739年)己未繙译科第二十名进士。授实录馆七品笔帖式,充实录馆兼内繙书房纂修官。实录完成后议叙。七年(1742年)十二月,签分候补河南南阳府桐柏县知县。八年(1743年):二月,改补福建福州府屏南县知县,照例加纪录四次。十二年(1747年):六月,俸满,经闽浙总督喀尔吉善奏请改授教职。魏象乾精专于满汉文翻译,在其著作《繙清说》中认为翻译是博大精深的学问,译词变化多导致误译,认为译者应有正确的态度:“了其意、完其辞、顺其气、传其神;不增不减、不颠不倒、不恃取意”,魏象乾也做了满文、汉文的对比,主张汉文较含蓄也较多重复之处,译成满文时应做增减,方能传达原意。文中抨击了当时“乱译”风气,并列举良好译作典范,分析翻译优劣。
主要理论
魏象乾认为翻译是一门精深的学问,其间变化多端,大中寓小,小中见大。译者应完全忠实于原文,深入原文创造的意境,在读懂之后传其神韵。他提倡“直译”,反对任意增词减字或颠倒词序,反对任意发挥。“繙清说”中有言:窃惟翻译之道,至显而寓至微,至约寓至博,信乎千变万化,神秘莫测也。惟其变化无穷,遂有出入失正之弊,学者不可不审焉。夫所谓“正”者,了其意,完其辞,顺其气,传其神,不增不减,不颠不倒,不恃取意,而清文精练,适当其可也。
魏象乾只是反对“任意”增减,但对原文中含蓄的意思,他认为译时可酌情增词使之明晰;对原文重叠的词藻,译时可减词使之简练。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可颠倒词序,采取意译的手法。关于这种原则,他在“繙清说”一文中写道:间有增减、颠倒与取意者,岂无故而然欤?盖增者,以汉文之本有含蓄也,非增之,其意不达;减者,以汉文之本有重复也,非减之,其辞不练。若夫颠倒与取意也,非颠倒则扞格不通,非取意则语气不解。此以清文之体,有不得不然者,然后从而变之,岂恃此以见长哉?
意译是有限度的,必须是在直译法不可实施的情况下采用的权宜之计。有的译人则肆意推行意译,严重歪曲原文的含义,使读者难见其真面容。奉此法者,或卖弄文辞,或不懂原义,乱行穿凿之事。
魏象乾在“繙清说”中批评道:乃或有清文稍优者,务尚新奇,好行穿凿:以对字为拘,动曰取意;以顺行为拙,辄云调换。每用老话为元音,罔顾汉文之当否;更因辞穷而增减,反谓清文之精工,殊不知愈显其长,而愈形其短;愈求其工,而愈失其正矣!然学人犹有倾心于此者,盖以彼之清文惑人,而己之入门早误也。初学者可不知所宗乎?
作品评价
国内译坛上早已有“质”(直译)与“文”(意译)之讨论,但都不及“繙清说”议论得如此全面和深入。该文不仅展现翻译全貌,提出了宏观的认识,并细论翻译技巧,直抒胸臆,阐释了翻译的本质,不可谓不精辟。论文抨击了当时的“乱译”之风,对后世也有警诫作用。可以说,这是我国古代最为精辟的一篇翻译理论论文。更新日期:2024-11-21
推荐车载视频
推荐车载音乐
车载音乐下载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