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翻译 - 黄雨石
黄雨石

黄雨石

        黄雨石(1919-),原名黄爱,原籍湖北省钟祥县。1950年清华大学外文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先后在《毛泽东选集》英译委员会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主要译作有泰戈尔的《沉船》、迪伦马特的《老妇还乡》、康拉德的《黑暗深处》、狄更斯的《雾都孤儿》、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以及易卜生的戏剧多种;此外,还撰写了理论专著《英汉文学翻译探索》。2004年获全国资深翻译家称号。
展开

人物生平

  老黄是一个很平常的人,但做事却要求自己尽量做到不平常。他退休前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英语编辑,编辑部许多审定、挖掘和校改的翻译稿子,都是他一锤定音。算得上是不计名利的有功之臣。

       50年代初,老黄刚参加工作就参与英译《毛泽东选集》。是不是钱钟书带他去的,不得而知。

  50年代初是老黄大展宏图的年月。当时,翻译业面临百废待兴的局面。尽管当时俄语十分吃香,但中国的近代翻译事业无疑是从英语开始的。无论林纾的翻译,还是严复的翻译理论,都是依英语为“根”的。英译中的翻译事业有光荣的传统,也不乏混乱的标准。由于老黄学英语的特殊经历,对这样的局面有清醒的认识,但老黄当时还只是个“小字辈”,幸运的是他遇上了一个好领导,当时负责外国文学的副总编郑效洵,一位名副其实的出版家。他对解放前的出版状况了如指掌,如什么书是哪家出版社出版,谁写谁译,什么刊本,他都能准确地说出来。他需要的是几个具有真才实学的干将,把新的局面打开。当时出版文学翻译作品的只有人民文学出版社一家,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前身,也只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分号。

  这样的出版局面,确实有利于一种比较统一的译文标准产生。从这个意义上讲,老黄也算“应运而生”了。老黄参与了许多重大活动,其中有三件值得一提:

制定选题

  虽然当时深受苏联那一套影响,但据老黄说,周扬当时对译介外国文学有一个很艺术的指示:我们无产阶级是在完成中国资产阶级没有完成的任务。这话今天听来不伦不类,但当时可是金科玉律。大约在1958年,人文社出台了一个出版选题规划,成千个选题,外文占了4/5,单本、文集、选集、全集和丛书,样样俱全。这个选题计划雄心勃勃,5年计划的选题,如今四十年过去了也没有完成。然而,它的影响相当大,至今全国各出版社出版的外国文学作品乍看五花八门,细细分析,基本没有跳出它的框架。

整理译作

  把好译著修订出版的“关”。这项工作遇到的最大阻力是人们的头脑发热。据老黄说,大多数人的口号是“破旧立新”,要用“我们的新手译出新的作品”。可翻译是一门科学,应该实事求是。但具体的度掌握起来很难,稍不慎就有人说你是复古。老黄在这项工作中最大的功劳就是留住了朱生豪译的《莎士比亚戏剧集》。当初编辑室多半人否定朱生豪的译本,但老黄通过仔细阅读,发现朱的翻译十分难得。为了说服同事,老黄列举了许多具体的例子,在办公室里大声朗诵,评析得失,历数精妙,以理服人。人文版《莎士比亚全集》就是以朱生豪的译本为基础整理而成的。

翻译新标准

  这是最难做的一项工作。老黄与之打交道的都是活人。翻译标准再宽松也是死的。翻译本来就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有时,你如果采用某人某部译作,大家皆大欢喜;你如果质疑或否定某部作品,就得举出大量的例子说服对方,而对方还必须是一个明白人。老黄讲起这样一个例子:云南大学李从弼教授寄来了他的译作《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这是英国18世纪著名作家菲尔丁的代表作,全书八十余万字,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但文字较难译。李从弼的译文质量不够,经研究,退回去了。事隔不久,当时的社长王任叔去云南采风,又把这部稿子"采"回来了。“采”来的稿子和投来的稿子毕竟不同,再退回去显然棘手。后来老黄提出校订的办法,很有弹性地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也为解决译文粗糙的大部头译稿开了个好头。这部译作指定由萧乾校订,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拖到80年代中才出版,译者李从弼已经作古,如今的译者署名为“萧乾、李从弼”。

黄雨石

更新日期:2024-11-23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djkk57@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djkk.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