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明史 - 李仕鲁
李仕鲁

李仕鲁

       李仕鲁,字宗孔,明濮州(今山东鄄城)人。自幼聪颖灵敏,学习勤奋,曾足不出户在家专心苦读三年。闻鄱阳朱迁公得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朱熹之真传,便去拜访从游,饱学朱熹学说。
展开

人物简介

  李仕鲁,字宗孔,明濮州(今山东鄄城)人。自幼聪颖灵敏,学习勤奋,曾足不出户在家专心苦读三年。闻鄱阳朱迁公得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朱熹之真传,便去拜访从游,饱学朱熹学说。

生平事迹

1.仕途经历

  洪武中,朱元璋崇尚朱熹学说,下诏寻访深谙朱熹学说之儒士。有人举荐李仕鲁。入朝晋见时,朱元璋大喜曰:“吾求子久,奈何姗姗来迟!” 李仕鲁感动得热泪盈眶,拜伏在地曰:“臣愿为皇上拼死效命,不惜肝脑涂地!” 朱元璋遂任命李仕鲁为黄州同知。临行前,皇上亲切勉励曰:“官虽不大,可是亲民之职,需要汝等饱学之士,行圣人之言,朕才安心。”

 

2.仕途业绩

    李仕鲁上任后,忠于职守,治民有方,政绩卓著。一年后,名声远播。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将李仕鲁召至京城,提拔为大理寺卿。李仕鲁为官刚直不阿,一身正气,敢言他人不敢言之事,被朱元璋视为股肱(gong音共)之臣。

   锦衣卫头目上官一锋的哥哥因贪污被人告发,送至大理寺。上官一锋找到李仕鲁,为其哥哥求情,请求从轻发落。当时,正值朱元璋大肆清洗贪官,李仕鲁不但没对上官的罪行进行遮掩,反而如实向朱元璋禀报。朱元璋大怒,下令将上官一锋的哥哥处死,并罚扣了上官一锋一年的俸禄。因此,上官一锋与李仕鲁结下了不解冤仇。但由于朱元璋对李仕鲁极为信任,李仕鲁也没有任何把柄可抓,上官一锋一直没有对李仕鲁下手的机会。

李仕鲁

   洪武初,朱熹学说虽然开始成为显学,并占据了统治地位,但是,人们对于事功的追求,给予了各种不同思想以一点活动的余地。当时的名臣宋濂便精通佛学,这或多或少对于朱元璋会有所影响。再加上朱元璋从一个年轻和尚脱下袈裟,投身到了农民起义的大潮之中,十六年后,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由和尚到皇帝,这样一个特殊的变化,也就必然给明初的佛教带来一些特殊的影响,这也就决定了明初佛教的微妙地位。据《明史》记载:“帝自践阼后,颇好释氏教,诏征东南戒德僧,数建法会于蒋山,应对称旨者辄赐金襕袈裟衣,召入禁中,赐坐与讲论。”当时的僧录司左善世宗泐与僧人来复齐名,都是兼通儒学的高僧,朱元璋称之为“泐秀才”。

   朱元璋大力推尊佛教,在京城内外遍设高僧衙门。僧录司是明代佛教最高管理机构,赋予其很大权限。设左、右善世各一人,正六品;左、右阐教各一人,从六品;左、右讲经各一人,正八品;左、右党义各一人,从八品。都提高了他们的品级和俸禄。各府县则设有僧纲司,选精通经典、戒行端洁者掌之。并定全国僧人为三等:曰禅、曰讲、曰教。朱元璋诏集名僧在京城举办各种大规模的法会,并亲率文武百官向佛祖顶顶礼膜拜。洪武四年(1371)十二月的蒋山太平兴国寺广荐法会,共征召了高僧十八人,宗泐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后来还俗为官的吴印也是其中之一。朱元璋亲自组织刊刻佛教大藏经,即著名的《洪武南藏》,将佛教定为经典之学。朝廷还给僧人颁发度牒,允许僧人结坛说法,竭力保护寺院财产等等。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历来有着较为广泛的社会基础。朱元璋起自民间,对于道教有特殊的感情,在他打天下时,身边的周颠和铁冠道人张中就都是道士。而他本人也经常阅读道教的经典《道德经》。明初最为著名的功臣刘基,也是颇信道教的。传说中他曾师从九江道士黄楚望,得其天文地理术数之法。在明初的功臣当中,刘基近道,而宋濂近佛。历朝的统治者,都要宣传、神化自己是有天命的。因此,明建国后道教与佛教一样,成为朝廷确定的官方宗教。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江西龙虎山第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被召入朝,朱元璋命去其天师之号,封为真人,世袭,称龙虎山正一真人,秩正二品。另设法官、赞教、掌书各二人。阁山、三茅山各设灵官一人,正八品。另设太和山提点一人。这完全是一种特殊的恩封,对于当时全国道教的管理并没有直接关系。掌管全国道教事务的机构还是与佛教的善世院同时成立的玄教院。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始置道录司。设左、右正一各一人,正六品;左、右演法各一人,从六品;左、右至灵各一人,正八品;左、右玄义各一人,从八品,基本与佛教的管理一样。对于地方道教的管理,则于府、州、县分设道纪司,以掌其事。

 

3.犯颜直谏

  由于朱元璋对僧、道的尊崇,全国建寺观,度僧道之事便一发而不可止。到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取得度牒的僧、道多达九万六千余人。更有甚者,一些位居高官的僧道,在朝中恃宠横行,谗毁大臣,如刘基、徐达、李善长、周德兴等皆被无辜猜疑或诽谤,满朝大臣皆不敢言。惟有大理寺卿李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上疏谏争。在李仕鲁等儒臣们看来,对于佛教和道教,应该是实行厉禁的。反对朱元璋“舍圣学而崇异端”

   陈汶辉的上疏说:“自古以来的帝王,没有听说过士大夫和僧徒,混杂居住共事,可以互相帮助的。现在功劳卓著的旧臣和德高望重的长者都想辞去俸禄离开官职而去,但是僧徒邪恶的人更加厉害地用谗言进行离间。如刘基、徐达的被猜疑,李善长、周德兴的被诽谤,和萧何、韩信相比,其危害疑忌相去能有多远呢?伏望陛下对于辅佐大臣和亲信骨干,全部选取在道德行为文章方面才德杰出的人,则天下太平很快就可到来了。”朱元璋听不进他的意见。

   李仕鲁上疏说:“陛下正在创建千秋功业,凡是立心用意所指的地方,就应是指示给子孙万世的法规章程,为什么舍弃儒家圣学而崇尚佛教异端呢?”章疏奏进了数十个,朱元璋不但不听,而且,对李仕鲁所奏“舍弃儒家圣学而崇尚佛教异端”一说特别反感。怒曰:“朕心意已决!”

   上官一锋借此大做文章,在朱元璋面前添油加醋,污蔑李仕鲁在家出言不逊。说皇上起用僧众是因为皇上出身和尚,当了皇上也改变不了和尚习气。如此大量起用僧人,必然导致大明倾覆等。朱元璋听后将信将疑。李仕鲁性格坚强耿直,由儒家学术起家,正欲打算将朱熹学说发扬光大,以排斥、驳斥佛教为自己的任务。第二天一早上朝时,他第二十九次上疏,劝戒朱元璋“崇儒戒佛”。在多次上疏不被采纳推行的情况下,竟在朱元璋面前请求说:“陛下深深地沉迷在佛教和道教之中,臣的言论陛下听不进去了。现在,我归还陛下朝笏,乞请赐准退休,回归故里。”遂即把朝笏放在地上。朱元璋本来对昨天上官一锋的话将信将疑,今天见李仕鲁掷朝笏于地,心中腾起一股怒火。心想,你明知此事我心事已决,还如此劝阻,岂不故意损我皇威,其心可诛。且不说背后有无欺君之言,单凭今天冒犯天威,就该死罪。遂命令武士捽(zuo音左)住李仕鲁,摔下殿阶。李仕鲁脑浆涂地,即刻死在阶下。

   陈汶辉,字耿光,诏安人。因有人推荐授官为礼科给事中,后升迁至大理寺少卿,多次上书议论得失,都直言不讳。最后因违背了皇帝旨意,恐怕被治罪,投金水桥下而死。

   李仕鲁和陈汶辉死后,朱元璋才慢慢了解到,诸僧的行为有很多都违犯了法律。洪武十七年、二十四年、二十五年,朱元璋先后下诏书清理佛、道二教。

史书记载

《明史·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二十七》

  李仕鲁,字宗孔,濮人。少颖敏笃学,足不窥户外者三年。闻鄱阳朱(注:本为朱,为避明讳,写为朱)公迁得宋朱熹之传,往从之游,尽受其学。太祖故知仕鲁名,洪武中,诏求能为朱氏学者,有司举仕鲁。入见,太祖喜曰:“吾求子久,何相见晚也!”除黄州同知。曰:“朕姑以民事试子,行召子矣。”期年,治行闻。十四年,命为大理寺卿。

   帝自践阼后,颇好释氏教。诏征东南戒德僧,数建法会于蒋山。应对称旨者辄赐金礻阑袈裟衣,召入禁中,赐坐与讲论。吴印、华克勤之属,皆拔擢至大官,时时寄以耳目。由是其徒横甚,谗毁大臣。举朝莫敢言,惟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争之。汶辉疏言:“古帝王以来,未闻缙绅缁流,杂居同事,可以相济者也。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憸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伏望陛下于股肱心膂,悉取德行文章之彦,则太平可立致矣。”帝不听。诸僧怙宠者,遂请为释氏创立职官。于是以先所置善世院为僧录司。设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觉义等官,皆高其品秩。道教亦然。度僧尼道士至逾数万。仕鲁疏言:“陛下方创业,凡意指所向,即示子孙万世法程,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章数十上,亦不听。

   仕鲁性刚介,由儒术起,方欲推明朱氏学,以辟佛自任。及言不见用,遽请于帝前,曰:“陛下深溺其教,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还陛下笏,乞赐骸骨归田里。”遂置笏于地。帝大怒,命武士捽(zuo)搏之,立死阶下。

   陈汶辉,字耿光,诏安人。以荐授礼科给事中,累官至大理寺少卿。数言得失,皆切直。最后忤旨,惧罪,投金水桥下死。

   仕鲁与汶辉死数岁,帝渐知诸僧所为多不法,有诏清理释道二教云。

译文: 

        李仕鲁, 字宗孔, 濮州人。他少年聪颖、好学, 足不出户达三年之久。听说鄱阳朱公迁得到宋代朱熹的传记, 就前往他处, 学习朱熹的学说。太祖因此得知了仕鲁的姓名。洪武年间, 诏令访求精于朱氏学说的学者, 有司举荐李仕鲁, 李仕鲁入宫拜见皇上, 太祖高兴地说:“ 我找你已很久了, 今日得见, 相见恨晚。”任命他为黄州同知, 并说:“ 我姑且用民事来考核你, 不久我会征召你的。”当年, 仕鲁的政绩显著。十四年( 1381) , 任命他为大理寺卿。
太祖自登基后, 就十分热衷于释氏之教, 诏令征召东南戒德僧, 多次于蒋山举行法会, 应对称旨者动辄就得到金衤阑袈裟衣的赏赐, 并召入禁中, 赐坐并与其讲论。吴印、华克勤等人都得以提拔为大官, 并把他们作为耳目。因此, 他们横行霸道, 谗毁大臣。全朝都没人敢说, 唯独仕鲁和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争辩。汶辉上疏说“: 古帝王以来, 没有听说过缙绅缁流, 杂居同事, 可以相济的。现功勋元老都在考虑辞去官职, 而缁流忄佥夫又乘机进谗言挑拨。如刘基、徐达受到怀疑,李善长、周德兴遭到诽谤, 这和萧何、韩信遭受的猜疑又相差多远呢 希望陛下于股肱心膂, 全部任用德行好、有才能的人, 则天下的太平可以永保。”太祖没有采纳。诸僧怙宠, 请求为释氏创立职官。于是以先所置善世院为僧录司, 设立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觉义等官职, 都提高其品佚。道教也同样对待。度僧尼道士超过万人。
仕鲁上疏说:“ 陛下刚刚创业, 凡意旨所向都将成为子孙万世的法程, 为什么舍弃圣学而崇尚异端呢”奏章几十次呈上, 太祖仍不采纳。
仕鲁性格刚介, 缘起儒学, 正想推崇朱氏学说, 以排斥佛教为己任。到了他的建议不被采纳以后, 就请命于太祖前说“: 陛下已深溺于佛教,因而臣子的忠告听不进去了。我归还陛下的笏, 请求恩准我弃职回家。”太祖大怒, 命武士把他抓起来, 立即处死于阶下。

更新日期:2024-11-21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djkk57@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djkk.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