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湖南大学 - 成文山
成文山

成文山

成文山(1929-2008),湖南宁乡人。原湖南大学教授、校长。1929年10月11日出生,195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土木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获苏联列宁格勒建筑工程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历任湖南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湖南省科技协会副主席。
展开

个人简介

   成文山教授一生致力于从事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理论的教学和研究,承担混凝土结构国家重点课题,成果列入国家技术标准。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作为工程领域学者,其不论专业学问,还是人文修养,都堪称表率。1984年出版《结构塑性分析》。1996 年出版《学府岁月》(任校长期间日记自选集),1998年出版《学府岁月》(续集), 2000年出版《学府岁月》(3),反映个人治校治学的心路历程。

大事年表

  1929年10月11日生于在湖南省宁乡县三仙坳乡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力求上进。1952年6月参加中国共产党;

  1952年7月在武汉大学土木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1953年7月~1955年7月因全国院系调整,离开武汉大学土木系,任中南土木建筑学院结构力学系助教兼桥隧系教学秘书;

  1955年7月~1956年10月在北京俄语学院学习;

  1956年10月~1960年5月在列宁格勒建筑工程学院从事钢筋混凝土结构研究,获副博士学位;

成文山

  1960年5月 ~1978年任湖南大学土木系讲师、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系党总支委员;

  1978年,晋升湖南大学副教授;

  1981年3月~1982年2月,出任湖南大学副校长;

  1983年,湖南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

  1982年6月~1987年8月任湖南大学校长。

  2002年,湖南省谭嗣同研究会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专家组召集人,湖南城市学院名誉院长。

  2006年,荣获日本千叶大学历史上第一个荣誉博士学位。

  2008年7月9日22时20分,德高望重、深受师生爱戴的成文山教授因病经多方抢救无效,在长沙不幸与世长辞,享年80岁。

生平事略

  成文山历任湖南大学人文学院--岳麓书院院长、土木工程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理事,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谭嗣同研究会会长。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第二、三届成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一、二届理事,湖南省科协第四、五届副主席。

  1982~1987年任湖南大学校长期间,领导修复岳麓书院,恢复岳麓书院办学功能。组织进行学科调整,将学校基础课调整为数学系、物理系、外语系及人文社会科学系,为学校由工科院校转变为综合性大学奠定了基本框架和良好的基础。为湖南大学的发展做出重大历史贡献。

  1986年9月14日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千年学府,弦歌不绝》。后主持岳麓书院创建1010周年暨湖南大学定名60周年庆典,确立湖南大学一岳麓书院千年学府格局,为湖南大学恢复向综合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从串土木工程教育与研究,成果被列入国家技术标准,为湖南省首届科技之星。

  近15年来,倡导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联盟。主要研究方向: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主要著作:《学府岁月》(任校长期间日记自选集)和《学府岁月》续集(湖南大学出版社1996、1998年出版)。 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为湖南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建设与发展呕心沥血,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功绩将永远载入史册。

  经他亲自指导、培养出来的学生中,许多人已经成为国家的栋梁——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福霖、兰州大学校长周绪红、国家机械工业深圳培训中心主任王迪薇、广西大学副校长张协奎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精选语录

  1,如果年轻人对现在的工作、对现状都满意了,那这个学校、这个社会就没有前途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就没有希望了。我当校长的时候,反对我的人、骂我的人把标语写在岳麓山爱晚亭那个石头上。我不晓得那中间有没有我们现在的校领导,因为他们那个时候正是我的学生(同学笑)。过了20年他们当校长了,现在又有年轻人针对他们(工作)提出了不少意见,甚至还有这样那样的讲法,还挺有内容,挺有朝气。如果没有这种朝气,这学校、这民族就没有希望了!我同样会预见到再过20年,到你们担任什么职位的那时候,未来的年轻人对你们恐怕也一样不满意,这就是进步,这就是生命的涵义。

                                                                                                                                ---节选自《2002年在湖南大学北校区的演讲》

  2,一所大学应该有它相应的文化环境,这样才能避免精神的贫乏。某些大学在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浮躁风气,去年我有机会去一些学校考察时就有很深的感受。一个学校一年有多少场报告、讲座,并不能说明这个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就达到了什么样的高度,关键是学生要从一系列的活动和课程中学到什么东西。我觉得当前的一些学术报告和讲座只是展示了演讲者成功的一面,让学生觉得他们的成功是轻而易举的,反而容易误导学生。如果演讲者能将自己放在和学生同一水平的位置,就有贴近性,也有了可比性。

  我每年在迎新生的时候都会去迎新站点看一看,每年毕业典礼和学生们在合影留念时也会注意观察、对比,发现学生们的装束、打扮都有了一定的变化,气质不同了。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呢?这就是受到了学校文化的影响。为什么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和别的院校的学生不一样,就是学校文化的特色不同。在校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文化熏陶的过程,很难说是哪场报告、哪次讲座给他这种变化。作为老师,要让整个校园具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就要付出心血、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引导,才能产生这种效果。

  我并不拒绝新新文化,从托尔斯泰到痞子蔡,从《枫桥夜泊》到《涛声依旧》,我都看都听,客观地说,有的流行歌曲还是很好听的。

  (在成文上偌大的书房里,学生看到了托尔斯泰、曹雪芹等著名作家的经典作品,其中不乏古旧的俄文原版,更有《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陈列其中,让人感到分外惊奇的是: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竟也现身于此,成文山回答说。)  ---以上节选自2003年《人文素质教育-怎么做人的教育——成文山教授谈人文素质育》

更新日期:2024-11-23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djkk57@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djkk.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