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厦门大学 - 郑通涛
郑通涛

郑通涛

郑通涛: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语言学博士、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计算机博士、博士生导师,澳大利亚归国华侨,著名语言学、计算机科学专家。生于1955年6月,福建漳州人,现被聘为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院长、厦门大学国际学院院长、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主任。
展开

基本介绍

郑通涛: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语言学博士、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计算机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人工智能中模式识别,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语言教学,社会语言学,话语分析

主要学术成果:主持过《澳大利亚陆军调动系统》、《大学自动化办公系统》、《澳大利亚大学外语网络教学系统》等的开发。出版了4本书及40多篇文章。研究文章有10多篇被SCI、EI、ISTP所收录。

        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与传播、汉语国际推广、人工智能、社会语言学、对外汉语网络教学以及计算机与语言学交叉研究;负责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和厦门大学国际学院的管理工作;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下设的厦门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的管理工作。

主要工作

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与传播、汉语国际推广、人工智能、社会语言学、对外汉语网络教学以及计算机与语言学交叉研究;负责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2]和厦门大学国际学院的管理工作;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下设的厦门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的管理工作。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理事,德国特里尔大学孔子学院理事,福建省海外交流协会理事,中央教科所高级参事,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咨询专家组组长,美国《计算机技术教育杂志》国际编委,澳大利亚联邦艺术理事会创作基金评委。中央教科所高级参事,盖.尔班那政府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美国《计算机技术教育杂志》 国际编辑;美国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杂志》评委;受聘为美国 《世界信息资源管理委员会》IRMA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Association ) 1999-2006年组委会成员,负责审查每年国际会议论文、组织有关书籍出版、大百科全书编辑等工作;学术期刊《海外华文教育》、《国际汉语学报》主编。

郑通涛

教育及工作经历: 早年从厦门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师从著名语言学家黄典诚先生。后从澳大利亚国防学院获得硕士学位,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获语言学博士学位,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获计算机博士学位。

留学期间,在国外的18年先后任教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澳大利亚国防学院和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讲授中国文化语言、计算机科学及机辅教学等课程,担任过澳大利亚前总理、现外交部长陆克文的中文教师。

在国外留学期间从事计算机与语言学交叉研究.为澳大利亚国防部设计“陆军调动系统 (Army Removal System)”,为澳大利亚国防学院设计“澳大利亚国防学院办公无纸化系统”,为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设计“汉语教学辅助系统” 和“汉语网络教学系统”。 担任过5年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国会中国顾问,为国会及上议院与中国教育文化交流提供咨询。

教育理念

用“吃苦”精神做教育

——访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院长郑通涛

(谢筱倩,罗彦鹏)

(编者按)采访郑通涛之前,记者和这位教育工作者有过多次的探讨和交流,虽然在华文教育和汉推工作上,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和国际学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于如何真正落实国家汉办的具体工作,郑通涛还是非常务实和谨慎。在这位上过山、下过乡的知识分子眼里,做教育必须具备吃苦的精神。

父亲关系

父爱如山 指引方向

都说父爱如山,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在郑通涛眼里,正是父亲的无私和善良指引了孩子们一条光明的成功之路。回忆起父亲的教育和严厉,郑通涛说,父亲郑杰是一位管理干部,负责全漳州60多个轻工业企业的规划和发展,工作忙碌但责任心很强。“小时候我们家很穷,一个月就靠父亲48元的工资养育全家8口人,虽然父亲工作不错,但他从不谋取国家利益,并且一再教育我们要正直。”家里的清贫让郑通涛很早就懂得帮助照顾弟弟妹妹,也让这个贫困但温馨的家庭更加团结。

“她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因为没钱,姐姐只念到初中便被迫辍学,记得当时我们常常用地瓜叶来充饥,不仅口感粗糙而且十分苦涩。甚至有一段时间,为了节约开销,我们还用炒过的盐巴来下饭。”尽管生活清贫,但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却很好,整个家庭团结、乐观。父亲对孩子们的另一个影响就是勤奋和坚持,虽然工作很忙,但生活的担子并没有压垮他的学习意志,“我记得父亲工作之余一直坚持自学,晚上我们都睡了,他还在看书,父亲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知识改变人生。”郑杰的好学没有白费,他的上进不仅使工作有了很大的起色,而且也深深影响了妻子和儿女,“父亲一有时间就非常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时候中午回家,他饭也顾不上吃就先检查我们的作业,还亲自给我们剪指甲,教育我们要干净做人,清白做事。”回忆起父亲的榜样力量,郑通涛颇有感触,“现在我们6个兄弟姐妹个个都有了很好的工作,弟弟不仅在吉林大学念完了博士,还在中央担任了重要的职位,这些都得益于父亲当年深深的影响。”

早年生活

知青生活磨砺出敢于吃苦的性格

十四岁那年,为了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郑通涛被分配到山区插队。知青生活给了郑通涛很大的磨砺,回忆起一次受伤的经历,他说:“有一次跟同伴上山扛石材,走到半山腰,我突然踩到一茬被削过的锋利竹子,霎时间巨痛传遍全身,血从伤口不住地流出来。当时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坚持站稳自己的位置,决不能因为疼痛而放手。”年仅十四岁的郑通涛清楚,肩上的石材有上百斤重,而旁边便是悬崖峭壁,若是他一松手,同伴便有滑落山谷的危险。于是,郑通涛忍住钻心的剧痛,拖着一路的血迹撑到了山下。由于伤口太深,加上村里面卫生条件简陋,他足足躺了一个月才能下床。郑通涛的坚持和毅力让同伴们很是感动,也让小小年纪的他就感受到了责任的重要。

“十四五岁,正是长身体和汲取知识的大好时光,但那时知青生活条件的艰苦却让很多人对学习望而却步。我们每天要劳动十多个小时,晚上休息的时候已经非常疲惫了,这种条件下要坚持学习非常艰难。”也正是因为艰难,许多知青都放弃了对学业的追求,但是郑通涛却一直保留着求学的精神。白天出工回来,他坚持挑灯夜读,碰到不懂的地方还特意到村里或学校请教知识丰富的老先生。“即便这样,我并没有影响日常的劳动,打稻谷、赶野猪、扛石头、忙收割几乎所有的农活我都完成得很好,公社给我的评价也很高。”郑通涛的勤劳和好学赢得了全村人的赞赏,恢复高考那一年,他被大队推荐上了大学。“五年的知青生活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笔财富,因为吃过苦,所以现在遇到困难不会轻易动摇。而敢于吃苦也养成了我坚强、乐观的性格。”

学习理念

学习 学习 再学习

说起郑通涛读过的专业,可能会让人困惑不解。“我在国内读的是语言学,到国外却进修了计算机专业,还曾学习心理学。”郑通涛解释,之所以学习其它专业,都是为语言教育工作服务。“在进行语言教育的研究时,经常要做一些实验。借助计算机技术,不仅能够更好地完成我语言学研究的课题,而且能够更准确和深入地分析我所需要研究的领域。”有付出就有收获。通过研究郑通涛发现,学习不同的语言,各国学习者采用的方法和习惯是不一样的,比如中国人学习汉语,是结合视觉和听觉一同学习,视觉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有效地记忆生词的写法,还有利于记忆生词的意义;而外国人学习英文则大不相同,他们主要是以以听觉为主,视觉为辅。这样的研究对于推广华文教育和汉语教学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一直以来我都在探索如何提高外国学者的中文学习水平,比如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要学习汉语,应该采用那些方法提高他的视觉等。并把这些科研成果运用到海外教育学院的实际教学中去。”也许正是郑通涛的努力和专业,让他从海外教育学院开办至今,不断树立学院新的目标,取得一个又一个汉语推广工作上的优异成绩。

求学经历

求学海外 情系祖国

在海外的留学经历并没有让郑通涛停下脚步,在取得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语言学博士和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计算机博士之后,郑通涛被推荐到多所大学任教。“我曾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澳大利亚国防学院和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都讲授过中国文化语言、计算机科学及机辅教学等课程,还兼任过5年的澳大利亚国会中国问题顾问,以及澳中友好协会理事,为澳大利亚方面提供中国文化教育方面的讯息和交流。”海外的经历让郑通涛结识了很多国际友人,他的热心和积极也促成了澳大利亚和国内政府部门及学校的多个考察交流项目,增进了澳大利亚与中国方面的相互了解。然而在与友人的来往中,他却经常要为澄清国内的一些真相而争辩。由于国外媒体对中国的片面报道,使得很多人对中国存有偏见。每当遇到这种情况,郑通涛总会站出来,据理力争,以维护国家的形象。他说留学生在国外,更应该有爱国的意识,因为你是代表着祖国。

回报社会

情归鹭岛 回报社会

2004年,郑通涛回到了哺育他的母校厦门大学。在担任高校教授的同时接任了海外教育学院院长一职。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是我国最早开展对外教育的机构,同时也是国家汉办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院校跟国务院侨办的重要华文教育基地,为海外和港澳地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各层次的华文人才。讲到自己热爱的学院,郑通涛自豪地说,海外教育学院这个名字还是厦大首创的。当时同类院校还有国际学院之类的名字,但即便是学校有招收港澳台学生,也不能归类到“国际”的范畴。后来经过学校老师的讨论,想出了海外教育学院这个准确的名字。果不其然,这个名字后来便得到了同类院校的效仿。“当然,名字的效仿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希望承担更多的责任。我们海外教育学院拥有全国唯一的网络华文课件拍摄基地,在孔子学院工作的开展上也不遗余力。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更看重的责任。”郑通涛说。

作品简介

1.《汉语话语言谈标志的理论及个例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2.《中国文化论丛》,海风出版社,福州,2000;

3.《汉字起源一元说之质疑》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 1993.[2]

4.《语言生态学初探》,厦门大学出版社,1985;

学术论文

国内论文

语言的模糊性及其成因探讨海外华文教育 2012年第2期

以效果为基础的对外汉语国别化教材开发国际汉语学报 2012年第1期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改革 《海外华文教育》2011年9月第3期

“国外汉语教师教材培训”特色及启示 《海外华文教育》 2011年3月第1期

构建孔子学院全球教学管理平台模式研究《国际汉语学报》2011年第1辑第2卷

EDU2.0时代华文教学平台构建探讨 《国际汉语学报》2010年第1辑第1卷

2010孔子学院外方院长高级研修班记实《海外华文教育》2010年第3期

华文教育:汉语言教学与中华文化传播的协奏曲《海外华文教育》2010年第2期

国别化: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趋势《海外华文教育》2010年第1期

对外汉语网络教学平台的技术与应用 《海外华文教育》2006年第1期(厦门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中国新建理工大学改革与发展的一些思路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5,04

建立对外汉语网络教学平台 《海外华文教育》 2004年第4期

闽南文化以及闽南文化的研究方法《闽都文化研究》2004,01(厦门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略谈廖蕾夫的《隔壁亲家》方言运用的鲜活性 《台湾研究集刊》1986,03

语言的相关性原则—《语言生态学初探》之一《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04

模糊语言与模糊心理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04

国外论文

1.Fuzzy nearest prototype classifier applied to speaker indentification[C].Greece:Proceedings of the European symposium on Intelligent techniques(ESIT’ 99),1999. DAT T,MICHAEL W,ZHENG Tongtao.

2.State mixture modelling applied to speech and speaker recognition, Journal of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20, (11-13) pp. 1449-1456. ISSN 0167-8655 (1999)Tran, D and Wagner, M and Zheng, T

3.A Fuzzy Approach to Statistical Models in Speech and Speaker Recognition, Proceedings of the FUZZ-IEEE’99 Conference, 1999, Korea, pp. 1275-1280. (1999)Tran, D and Wagner, M and Zheng, T

4. The Passage to China: Protocols, Culture and Language for Business, Calico Journal, 16, (4) pp. 614-623 (1999)

5.A study of Chinese culture: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its aesthetic features, Haifeng Publishing House, Fuzhou, pp. 282. ISBN 7-80597-226-5/g.8 (1999)

6.Characteristics of Australian Political Language Rhetoric:Tactics of gaining support and shirking responsibility. Sweden.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4 EJ ISSN 1404-1634 (2000)

7.Proposal: new Novel: Dreams of Gold,Australia Council for the Arts, 1 (2000)

8.Current Developments of Chinese Internet and the emerging of Virtual Chinese Internet Culture Proceedings of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Conference, 4-6 December 2000,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University of Newcastle EJ (2001),UK:Newcastle

9.Tell Me More Chinese, CALICO Journal, Volume 21 Number 3, pp. 671-680 2002

10.Beginning Chinese (Mandarin), CALICO, 8/00, (8) pp. 1-9 (2000) Zheng, T,

11.The Nine Songs: its mystery and the Forming of the Chinese Nation,2002,Australia

12.Issues related to visual and phonological channel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2004,USA.

13. Designing On-line Chinese Language Courses: New Roles for Educators Journal of Technology Education 2005,4.

会议报告

1.2011第二届中国(湖南)教育博览会(长沙):《留学怎样躲开“野鸡大学”和假文凭》

2.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暨2010年中国留学论坛之课程差异对跨境学生流动的影响分论坛(北京):中国学生需要海外视野

3.出国留学与精英二代培养专题论坛:《精英二代需要有国际经历》

4. 第三届中国模糊语言学术研讨会:国外英汉语言的研究及应用

更新日期:2024-11-21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djkk57@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djkk.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