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太极 - 陈小旺
陈小旺

陈小旺

陈小旺,1945年出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第七届政协委员。自幼随父辈习武,精通陈氏太极拳理论、套路、器械、推手、散打。曾担任河南省陈式太极拳协会主席,河南省武术协会主席。参加拍摄过《太极神功》、《神丐》、《陈式太极拳》等影片,著有多部武术专著。创办了“世界陈小旺陈式太极拳总会”,为太极拳走向世界作出了突出贡献。
展开

人物简介

陈小旺

中国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1945年出生,文化部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曾担任河南省陈式太极拳协会主席,河南省武术协会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第七届政协委员。陈家沟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掌门人,陈家沟陈氏太极拳协会名誉会长,世界陈小旺太极拳总会会长,中国伍福精英会名誉会长,国际太极拳大师。

创办“世界陈小旺陈式太极拳总会”,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分会,在世界几十个国家和上百个城市推广太极拳,为太极拳走向世界作出了突出贡献。

参加拍摄过《太极神功》、《神丐》、《陈式太极拳》等影片。

编著了《世传陈氏太极拳》《陈氏三十八式太极拳》等书籍。发表了《论陈氏太极拳的五层功夫》《陈氏太极拳的发劲》《陈氏太极拳的抖杆》等多篇论文,丰富了太极拳的理论研究。

陈小旺

2012年9月份做客于湖南卫视《谁与争锋》,并以太极占桩功战胜亚洲大力士龙武赢得了比赛。

2013年1月入围中央电视台《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评选》20人候选人。1月11日,当选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

2013年1月做客中央电视台《华人世界》栏目,为观众讲述陈氏太极的前世今生以及陈小旺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训练和他桃李满天下后的苦尽甘来。

2013年1月31日在北京太申祥和山庄正式发布陈小旺九式太极拳,发布会上太极宗师陈小旺与中奥伍福董事长、中奥伍福精英会会长宋自福先生签署合作协议,授权中奥伍福在全球范围内推广陈小旺九式太极拳。

2013年6月6日,陈小旺在北京荣获“第二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薪传奖”是我国首个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工作机构设立的国家级奖项,旨在表彰为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作出杰出贡献的各级非遗传承人。该奖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传承人60名。

2013年6月29日,陈小旺九太极网络学院启动仪式在盘古大观15层伍福厅隆重举行,来自文化部、商务部等相关领导、社会组织负责人、企业家代表出席仪式,九太极首期网络互动培训班现场学员及来自国内主流媒体的记者参加启动仪式。仪式上,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希清与中奥伍福投资集团董事长宋自福共同合上太极图,标志着陈小旺九太极网络学院正式成立,这是中奥伍福投资集团推广九太极商务版、人脉版之后的又一重要举措,由此陈小旺九太极将通过网络,将太极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背景

一代宗师

陈小旺的爷爷是陈式太极拳一代宗师陈发科,父亲是陈照旭。在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撤退后,他把村政权寄养在他家的牛给卖了。种种罪名加上去,陈照旭被判了刑。

1960年,陈照旭由于心情抑郁,死在狱中。有着这样的家庭背景,在那个年代,陈小旺的处境艰难是可想而知的。可是也正是这样的苦难经历磨练了陈小旺的意志,使他做什么事都有一种百折不挠的韧劲。

四大金刚

陈小旺在小的时候,父亲出神入化的太极拳搏击技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次他亲眼看到一位本家的叔叔从背后扭住父亲的手臂,说:“这一招你怎么解?”话音未落,只见父亲一抖,那人就被摔出几米开外,倒在地上。太极拳的奇妙从那时就深深地吸引了陈小旺。可惜父亲去世过早,没能来得及向他传授功夫。陈小旺的一身太极拳功夫都是得自陈照丕和陈照奎两位前辈。陈小旺说他那时随伯父陈照丕学太极拳时相当刻苦,经常一个人到陈家沟的东沟裏去练,到村子南面的小邙河边练,到黄河滩上练。只有沉浸到太极拳的境界中,陈小旺才能忘记生活中的烦恼。

有名师的指导,再加上自己的刻苦练习,上个世纪70年代末,陈小旺就在武林中崭露头角,与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合称为陈家沟的“四大金刚”。这时中国也开始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党和政府是讲究实事求是的,陈小旺的父亲得到了平反昭雪,压在陈小旺头顶上的阴云终于云消雾散。陈小旺也心情舒畅地开始在中国武坛上大展身手。

获得荣誉

在承袭世代家传武学的基础上,继承、发展了陈氏太极拳。1980年被河南省体委调入,从事专职武术训练和教学工作。1980-1982年参加全国太极拳比赛,连续三年获金牌奖。1985年代表中国队在西安的首届国际武术邀请赛中获太极拳冠军,曾20多次获重大比赛冠军,多次代表中国到日本、美国、新加坡等一百多个国家交流、访问。多次以其精妙绝伦太极功夫战胜和折服了不少前来挑战的武士和力士,为国家赢得了荣誉。多年来培养出了一大批国内外太极拳冠军和优秀太极拳手。辅导教授学生数万人次。

贡献奖

1988年获得中国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颁发的武术贡献奖。任职为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协会主席、河南省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武术高级教练职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第七届政协委员、中国书法文学社理事、河南省对外文化交流理事、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张仲景国医大学名誉教授、多所国际、国内大学及地区太极拳协会、研究会的名誉会长及技术顾问。陈小旺还广泛传播陈式太极拳,他辅导过的学生数以万计。他培训了许多太极拳运动员,许多国内、国际比赛的太极拳冠军就出自他的门下。他还涉足影视,参加过《太极神功》《神丐》《陈式太极拳》等影片的拍摄工作。20世纪80年代初,有关陈式太极拳的书籍很少。为了继承、发展、普及陈式太极拳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陈小旺不顾自己的文化底子薄,克服了种种困难,编著了《世传陈氏太极拳》《陈氏三十八式太极拳》等书籍。他还发表了《论陈氏太极拳的五层功夫》《陈氏太极拳的发劲》《陈氏太极拳的抖杆》等多篇论文,丰富了太极拳的理论研究。陈小旺还出版了有关陈氏太极拳的拳、器械、推手等录影教学片,以多种语言在国内外发行。为了普及陈式太极拳,陈小旺在传统陈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创编了“陈氏三十八式太极拳”“陈氏十九式太极拳”“陈氏九式太极拳”,使陈式太极拳这一武术奇葩更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走向世界

1990年赴国外开拓中国武术空间,并积极响应祖国号召,成立《世界陈小旺太极拳总会》巡回欧、美、亚世界各洲诸国推广、传播太极拳,每年行程至少等于绕地球两周,为太极拳走向世界做出了杰出贡献。2003年2月,应家乡召唤,回国拍摄编写焦作市中小学太极拳教材,受到家乡父老热情欢迎及市县政府的高度评价。

习武轶事

拍摄影片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在中央电视台拍摄的《陈式太极拳》中,陈小旺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陈式太极拳的风采。影片中,陈小旺那刚柔相济、快慢相间、松活弹抖、躥蹦跳跃的拳姿,把陈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叹为观止。许多武术爱好者就是通过这部电视片,认识陈式太极拳、认识陈小旺的。

走出国门

这以后,在多次重大的国际武术太极拳比赛中,陈小旺也多次获得冠军。他还多次随中国武术代表团出访美国、日本、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在与外国的搏击高手交流切磋中,他多次用太极拳功夫折服了前来挑战的外国搏击好手,让世界认识了陈式太极拳的真面目。有一次陈小旺出访新加坡,一位柔道高手向他发起挑战,陈小旺婉言拒绝,但对方执意要比试,并熟练地将他的关节死死拿住。在此情形下,陈小旺只得出手反击。只见他顺势一抖,柔道高手就被甩出几米远。这位柔道高手又邀其同伴,从两边拿住陈小旺的腕关节。陈小旺不慌不忙,沉腰转胯,使用太极拳中的解脱之法,就将两人甩趴在地下。在场的外国武林高手都为陈小旺的太极拳功夫叹服不止。2002年3月,陈小旺应邀到台湾传授太极拳,一位跆拳道6段高手向他“请教”。陈小旺摆出陈式太极拳的中定桩让他推,可是这位跆拳道高手累得汗如雨下,而陈小旺却稳如磐石。

太极总会

“刚到国外那些年,语言不通,生活不习惯,人生地不熟的,没少遭罪。最大的困难是外国人对太极拳不了解,不接受。”陈小旺经常和晚辈们谈他在国外的经历,他觉得和晚辈们讲一讲那些年在国外的艰难对他们有好处,他想让他们明白一个道理: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坚持,就没什么克服不了的。陈小旺坚持到了今天,终于使陈式太极拳在澳洲落地生根,并成立了“世界陈小旺太极拳总会”,他自己亲任会长。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这个太极拳总会已经遍布世界三十多个国家,有五十多个分会,会员达十万余人。这些年,陈小旺总是在世界各地奔波,今天在美洲,明天飞欧洲,一年的总行程要绕地球五圈。他还经常到国内参加各种太极拳活动。“我自己虽然很辛苦,可是,看到太极拳日益在世界各地普及,世界太极拳的人口快速增长壮大,我心裏仍然非常高兴。”

义捐活动

自1990年移居澳大利亚后,一直致力于太极拳传播与普及的陈小旺,一年中有10个月以上的时间几乎都在各国巡回授拳。有时呆在澳大利亚的时间加起来不过10多天,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极少。但恋乡情结极浓的他多年来一直保留回乡过年的习惯。“再忙、再累,只要家乡一声召唤,我一定马上飞回来。”作为陈家沟村多年来培养出的名师,身在国外的陈小旺却常常牵挂家乡建设和家乡的亲人,一直思忖着如何回报桑梓。出身贫寒的他尽管这些年来收入不菲,但却始终保持着俭朴的生活习惯,在国外授拳,能住在学生家里,他从不花钱不住旅馆,出外授拳能坐火车决不坐飞机,出门时在家乡订做的一身练功服,也陪伴了他十多年。但对于每一次义捐活动的邀请,他都慷慨应允。陈小旺的书法刚劲有力,柔中见刚,在武术界颇有名气,许多书法作品为海内外拳友收藏。一次到马来西亚巡演,当地一所筹建中的中国小学负责人找到他,希望他能为该所小学进行义捐,百忙之中的陈小旺欣然答应。活动当天,陈小旺挥毫泼墨,他的几幅书法作品在5分钟内就被当地商家高价收藏。第二天,《陈小旺挥毫捐万元》的报道见诸报端,在当地成为美谈。陈小旺也曾在美为中国申奥举办义捐活动,以表拳拳爱国之心。

普及推广

“我是祖国培养出来的,我所获得的荣誉也是祖国给的。我这身太极拳功夫就是在陈家沟练出来的,是陈照丕、陈照奎两位老师口授身传,一招一式传授给我的。祖国是我的根,陈家沟是我的根,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我的祖国,不会忘记我的家乡,不会忘记我的老师的。”陈小旺深情地说,“这些年我在国外就是为了传播太极拳,扩大太极拳在世界上的影响。现在,在国家的大力支持推广下,太极拳在世界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发展,我感到很欣慰。人们都说叶落归根,将来我是一定会回来的。”陈小旺旅居国外十三载,尽管有种种传言,可是在客观上,他为太极拳在国外的普及推广作出了贡献,为中国的太极拳事业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陈式小架

大架与小架

太极拳有大小架之分。现在流行的陈式和杨式太极拳是大架,武式和孙式太极拳为小架。架子大小主要指风格而言,不在于修炼时架子高低。太极拳大小架,类似于书法艺术中颜体和欧体楷书。

太极拳大小架气韵、风格不同,气韵、风格是太极拳不变的成份,是它们的个性。太极拳不管大小架,呼吸、要领都讲究“虚领顶劲,气沉丹田”,都以中宫为内修的要点,这是所有太极拳的共性。共性是太极拳之所以为拳者,共性也使大架或小架都具有“内固精神,外示安逸”的特点。内固精神和外示安逸,是太极拳气韵、风格的两个方面。太极拳修炼在呼吸上要气沉丹田,在心理上要先在心、后在身、要刻刻留心,在气势上要敛入脊骨。这三者都是内在的修为,其结果自然显示出内固精神。这也是精神于内在空间的要求。而神舒体静,是内在精神于外在空间的显示。此乃太极拳不变之成份。

大架好是小架好?这要看修炼者的气质和自身条件如何。其中也有人的审美趣味价值趋向,并不是大小架哪个好的问题。传统太极拳提倡专一,选择其中一种,以正确的方法认真修炼,必然能够取得好的成绩。初学者不可贪多,即使有一定功底,在调整练习趣味,选择修炼项目时,也要注意品种性质的相对接近。否则必然会“枉费功夫贻叹息”。譬如练陈式大架,可兼练陈式小架,可兼杨式大架,或从杨式大架入手,再转练陈式大架,因杨式出于陈式。如练陈式小架,则不宜兼练杨式大架,二者架子大小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总不如专一为妙。

新架与老架

“喝了陈沟的水,就能踢踢腿”,其实,去陈沟喝水的人,恐怕非要喝上一阵子才能踢踢腿。武术运动是农业社会文化,直至今天武术运动的主要社会基础,仍然是与农业社会文化有关的群落。家族之间传授是陈氏太极拳典型特征,农业社会的稳定性,是使陈氏太极拳多少年来一直保持不变的环境条件。自1928年十七世陈发科走出中原一隅,到北京公开授徒以后,陈氏太极拳的风格即迅速发生变化。且不说在外姓人那里发生的变化,陈发科自己就为陈氏老架拳丰富了不少内容。到了十八代陈照奎,一路大架和二路炮捶简直可以说是五彩缤纷了。这是陈氏太极拳由质而文的变化过程。陈氏太极拳这些变化是形式的,不是义理的。揽扎衣还是揽扎衣,掩手肱捶还是掩手肱捶,动作中都不脱离柔中寓刚和松活弹抖等,这是陈氏太极拳不变的成份。

在此之前,陈氏太极拳在家族内部变化缓慢。从上世纪前半叶十四世陈有本、陈有恒创新架,到陈发科晚年定式大架,这两次变动间隔了一百余年。新架原来是式样变化,还是大架。当新架在动作上进一步向中宫收紧时,便成了小架。拳式变化时间有先有后,有新老之称。新架进一步变化又该怎么称呢?总不能叫作新新架吧?风格在空间上的变化,可以有大小之称。如果不是大小之间的变化,又该怎样称呢?陈发科晚年定式的大架,陈照奎所创的大架,都是在老架、大架基础之上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新的,我们可以说它是新架,如果说它是新架,当然不能再说它是老架。由于它们还都是大架,称它们为大架仍然正确。如果它们是往小架方向演变,又该怎样进行名称定位呢?把陈氏老架太极拳叫作老架一点没错,据说它已流传了几百年,能不算老吗?可以把这个名称定位固化下来。把变化了的架子叫新架,则有问题。杨氏太极拳源于陈氏,吴氏太极拳源于杨氏,杨、陈氏又曾对武氏太极拳产生过影响,孙氏太极拳又受武氏影响,它们是新架还是老架呢?

太极拳架“大小、新老”等,在时空观念上变化不定。作为太极拳名称定位,不易确切把握,不具有稳定性。以新、老架作为名称定位的情况,在节奏缓慢、生产方式单一的农业社会某一时段内可行,在思想活跃、科学文化日新月异的现代化社会里则不行。

高架与低架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掌握和学习一切实际的知识技能,都要受到才力与命运的限制。修炼太极拳,同样也受到才力与命运的限制。

八卦掌分上、中、下三种练法,通称三盘练法。上盘的练法是身体直立,中盘的练法是两腿微蹲,下盘练法适宜较慢的速度,甚至是越慢越好。上、中盘练法是技术性功力练习,下盘练法是力量性功力练习。尽管太极拳没有三盘姿势练习的说法,无论是大架或小架,也无论是陈杨武吴孙氏各种太极拳,都可以用高中低三盘练法进行练习,事实上许多人也正是不自觉地在运用这三种方法进行练习。上盘是高架子,中盘为中架子,下盘为低架子。架子高低不是八卦掌所独有,更不是太极拳所独有。不能以此界定作为某一太极拳名称定位。

中高架子好还是低架子好呢?要以修炼者自身生理条件和修炼目的而定。太极拳修炼者年龄、才力天赋、练拳动机等不同,拳架高低就有不同意义。界定拳架高低的适宜性、可变性成分很多,不能一概而论。

传统武术重意不重形,是重在打意。前人说修炼太极拳“不徒作技艺之末”,是说不单一追求打,“技艺之末”即是打。修炼太极拳时,盘架子的反复性和身心内外的要求,很像求道者长年累月地静默修行,又近似于武当道教内炼金丹的功法,把练太极拳说成是修炼是言之有据。不言而喻,传统太极拳是能够作为技击格斗的武技,是可以使人“益寿延年不老春”的“秘方”,也是可以满足人们超越现实精神价值需要的技艺。传统太极拳是内在的修为,就像家常事一样平淡。中高架子运动量比低架子小,能够长达100多分钟持续不间断反复练习。外观平淡简易,很多人都能做到,具有普遍意义。中高架所具有的平淡趣味像老子所说的道,“淡乎其平味”。平淡的东西没有惊险性,缺乏现代审美趣味。传统太极拳审美趣味,是传统内在的气韵生动之美,与现代审美趣味很不一样,现代人多不以此为美。

练低架子时,下肢需要较大的支撑力量。初学者勉强练低架子时,往往易犯上身前俯、低头弯腰的毛病。有的人甚至终身难改,违背了立身中正、虚领顶劲的基本要求。低架子运动量大,造成下肢吃力大,不可能实现节节贯穿,易导致上身难以放松,这往往又导致上身和面部的不自然。外行人还以为是精神抖擞,其实是违背了气敛入骨、中正安舒的基本要求。上身紧张还易使呼吸不畅,逆腹式呼吸本不是生理的自然呼吸,在上肢紧张状态下,就更加难以随势运气。不能随势运气,则不能气沉丹田,也更谈不上“气遍身躯不稍滞”、“腹内松静气腾然”。大运动量的低架子,往往一遍下来,就已气喘嘘嘘,不适宜长时间练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大运动量的低架子和快速度的打架子所需要的生理条件,使低架子和快架子不具备运动形式的长期性,因此也缺乏广泛的适应性。

传统太极拳修炼还有进行散手技击的内容,步幅是否拉大,腿是否控高,就不十分重要。“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在瞬息万变的技击格斗中,容不得双方把腿缓缓抬高。“用腿三分虚”,腿抬得过高反而容易让对手得机得势。传统太极拳把盘架子只当作修炼的一部分,可以高练也可以低练,低架子是增长下肢力量的辅助性修炼。冯志强先生以为低架子容易截气,不主张把架子练得过低。低架子宜慢不易快,在散打技击中仅慢练则不可能取胜。中高架既适宜快练慢练,也适宜养生、散打技击。西方的拳击训练就没有很多低姿势,格斗也很少会在低姿势下进行。传统太极拳对于人的体能分配,就像金字塔一样,是个稳固直立的三角形。站桩、低架子都是为了达到下盘稳固。

低架子表现空间大,高架子表现空间小。表演的拳架适宜用低架,修炼的拳架适宜用中高架。太极拳在很低姿势中进行的动作并不多,把架子拉低,主要是靠把身体的重心极力接近地面,仆步、跌叉是低架子的极限。低架子的反向是高抬腿,低架势动作与高抬腿动作相映成趣。高抬腿的极限是“朝天蹬”,是难度较大的动作,也有较高的造型审美趣味。竞赛套路架子拉得很低,腿控得很高。高不拔根,低不松懈,要把身体的韧带拉得很开,才能不背离太极拳规范化要求。

太极拳低架子运动量大,不能随心所欲地要快就快、要慢就慢,否则难以自由发挥。太极拳修炼是修炼心静,也是自我超度,是超度众生。传统太极拳在过去,只是少数导引养生修炼者的运动。太极拳,是大多数人的健身手段。

陈氏太极

特性

大家知道,陈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是:架势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自然,内劲统领全身,以缠丝劲为核心,动作以腰为轴,节节贯串。一动则周身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皆静,运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发劲时松活弹抖,完整一气。

练习时要求:虚领顶劲,立身中正,松肩沉肘,含胸塌腰,心气下降,呼吸自然,松胯屈膝,裆劲开圆,虚实分明,上下相随,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外形走弧线,内劲走螺旋,以身领手,以腰为轴,缠绕圆转,逐渐产生一种似柔非柔,似刚非刚,极为沉重而又极为灵活善变的内劲,如棉花裹铁,外柔内刚。整套拳没有平面,没有直线,没有断续处,没有凸凹处,没有抽扯之形,没有提拔之意,浑然一圆,方为合格。以旋腕转肩,旋腰转跨,旋踝转膝,以及胸腰折叠,形成一套从头到足,连绵不断的空间曲线运动。

理性认识

练习太极拳时要求松、柔、慢,这是太极拳练功的独特的方法与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放松、柔和、缓慢的练习方法,突破去僵求柔的过程,达到疏通经络,引动内气,使内气与外形相机的结合起来,以意行气,以气运身。气到时,形是随气而动,气不到,形是迹然不动。逐步将内气充实、壮大、饱满,也就是丹田气充实,才会“大河有水小河满”,将内气渗透到四肢百骸,循环不已,才能起到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作用。太极拳追求的是先天自然之气,返朴归真;应放弃后天之气,僵劲拙力。

什么叫后天之气,僵劲拙力?就是人刚出生后,脱离母体,为了生存长大,劳动生产需要所吸收的水谷之气,产生的一种力量,叫后天之气,也叫僵劲拙力,这种力是学太极者必须舍弃而不取的。认识的越早,放弃的越快,才能及早得到先天自然之气。

怎样才能放松,去掉僵劲拙力?就是在练习时要求:松肩沉肘,松胯屈膝,肩部、背部、腹部、肋部肌肉均要松弛下沉。以单鞭为例:头顶的百会穴,右手腕顶部和左手中指端这三个部位向上领劲,其余部位全部松弛下坠,呼气放松,才能感到丹田饱满,四梢气充足。如在这种状态下练发劲,如掩手宏拳一势,旋裆转胯,缠腿转腰,一瞬间将丹田之内气贯到前拳后肘,真正体现出陈氏太极发劲的松活弹抖,完整一气。

要求周身放松,是为了将内气顺利达到梢节,尽量在中途减少“气损”。就好比电学里的导电原理,用铁丝导电与用铜丝导电的差别一样,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产生效果

如果掌握了陈氏太极拳的松柔缠绵,稳健中舒,内气充盈,周身就会产生一种强大的生物电磁场,所以身上出现了一种灵感,使人触觉灵敏,行动速度加快。如达到这个阶段所产生的效果有三:

1.从健身角度讲,周身放松,肌肉松弛,呼气下沉,可迅速恢复大脑的神精疲劳,振奋精神,使精力充沛;肌肉放松,可加强皮肤弹性,润肤美容;骨节可得到柔和圆转的锻炼,可增强骨质密度和柔韧性,延援骨骼退化衰老。总之,通过放松柔和的运动练习,对身体的神精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肌肉骨骼均能起到良好的保护和加强机能的作用,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强身健体。

2.通过周身肌肉放松的太极拳运动,可增强灵感,提高速度,缩短肌肉紧张到恢复正常放松的时间。1986年12月在四川成都举行的首届太极拳名家研讨会上,四川成都体育学院,四川省体育科研所,解放军驻四科研单位共同在我的堂兄陈小旺和我两人的身上进行脑电图、心电图、肌电图测试,在正常运动和陈氏太极拳二路爆发力练习过程中测试到:陈氏太极的运动量、强度都较大,但恢复正常很快。尤其是肌电图测试,在陈氏太极爆发力一瞬间,全身肌肉紧张到放松恢复正常只有0.015秒钟!所以陈氏太极拳的爆发力的速度和肌肉放松是非常快的,它所产生的是速度的力量,而不是僵劲拙力。

3.通过陈氏太极拳螺旋缠丝的放松练习,在应用过程中就自然表现出三种力:旋贯力、化解力和穿透力。这三种力,我在“论陈氏太极拳缠丝劲”的文章里已详细讲解过,这里再简单介绍一下。

通过持久练功,使内气充盈,在此基础上,陈氏太极拳螺旋缠丝劲在技击时就有三种表现:一种是受到外来侵力的冲撞时,用不失扌月月 劲的”旋贯力”将力点化解。若其余力未尽,再加力相助使其扑空栽倒。若对方感到力点被化,随即回抽时,就马上转劲跟上加力打回劲,使其跌出,此为引进落空合即出之法。另一种是进击时的旋转”穿透力”。就是借机发人时,将周身之力集中一点,快速旋转加力,如子弹离开枪膛的来辐线,有穿透之威力。其三就是”化解力”。在被人擒拿控制时,顺其劲别螺旋缠绕,避实就虚,无孔不入,将对方劲力化解,并能顺劲制人。

文化遗产

从2009年6月13日举行的第四个中国“文化遗产日”省会系列文化活动中获悉,已确定129项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时,河南还有释永信等30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日前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11人,其中河南省30名,分别是:王国卿(超化吹歌),释隆江(大相国寺梵乐),李大志(槐店文狮子),毋启富(苏家作龙凤灯舞),王冠军、冯占顺(豫剧),李建海(宛梆),毛爱莲(越调),宋自武(大弦戏),高桂枝(曲剧),陈光辉(罗山皮影戏),田爱云(二夹弦),宋爱华(河南坠子),雷恩久(南阳三弦书),释永信(少林功夫),陈小旺,陈正雷(陈氏太极拳),马德行(月山八极拳),买西山,吕延芝(心意六合拳),苌红军(苌家拳),杨春枝(卢氏剪纸),仵海洲(镇平玉雕),王素花(汴绣),杨志(钧瓷烧制技艺),高水旺(唐三彩烧制技艺),姚炎立(真不同洛阳水席制作技艺),孙树武,李成杰(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郭艳锦(平乐 郭氏正骨法)。至此,我省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66人。

更新日期:2024-11-23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djkk57@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djkk.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