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土木工程 - 沃利斯·哈里森
沃利斯·哈里森

沃利斯·哈里森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MiesvanderRohe)1886年3月27日生于德国亚琛,过世于美国芝加哥,原名为玛丽亚·路德维希·密夏埃尔·密斯(MariaLudwigMichaelMies),德国建筑师。二十世纪中期世界上最著名的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密斯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
展开

沃利斯·哈里森 - 基本资料

姓名:沃利斯·哈里森

国籍:美国

生日:1924年7月9日

出生地:美国印第安纳州

职业:建筑师

沃利斯·哈里森

代表作:联合国总部大厦

沃利斯·哈里森 - 个人简介

沃利斯·哈里森于1930年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沃利斯·哈里森是美国众多优秀建筑师的杰出代表之一。作为一名建筑师,沃利斯·哈里森是从手绘的线条出发进行构思的。然而,他的建筑并不象绘画,而是真实的,不朽的和基本的。他的建筑有一个基本的格调:那就是基本的,并具有高度的技巧,而且对历史的连续性有较深的认识。沃利斯·哈里森同时在许多方面都才华横溢。例如:评估规划所需时间和建筑物成本预算的可靠性,建筑的审美,功能以及科技品质,还有公众和专家对他的建筑物的普遍接受。他最值得称颂的优点之一是他那种把日益增加的日常(设计)工作与一种不破灭的建筑幻想相结合的才能,伴随他那形式上的美感持续性,沃利斯·哈里森在1983年拉?维莱特公园设计竞赛中的胜出成就了他的第一个重要的设计,并且让他得以能继续那些在《曼哈顿手稿》和《电影剧本》中的设计研究,这个公园的景观规划、空间序列产生了另类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挑战了巴黎大型城市公园传统的功能价值。

从1983年起沃利斯·哈里森就开始投入到一系列竞赛和建设项目中去,1986年的东京国立剧院设计就延续了在“曼哈顿手抄本”中的研究,引入了从实验性舞蹈和音乐获得灵感的技术,向对空间的惯常感知提出了挑战。在1990年“玻璃影像画廓”的设计中,透明玻璃墙,倾斜的地板产生了强烈的混乱感,传统意义上的墙、内部空间、外部空间、地平线的关系统统披打破。在城市中的设计方案,例如1992年的艺术传媒中心和1995年的建筑学校,这两个项目都在1999年完成,都运用了大空间来挑战传统的建筑次序和公认的使用功能。艺术传媒中心运用的手法是充分和J用现存的建筑屋顶与后加建的伞状屋顶之间的空隙,形成了斜坡和窄小的通道。这块地方沃利斯·哈里森称之为“中间存在”。而对纯粹的形式和风格的否定表现在1989年的ZKM艺术与传煤技术中心的设计竞赛中,在这个设计中一个大型中庭被压缩在一个建筑之中。

在1988年Kansai机场设计竞赛、洛桑桥梁城市和1989年Bibliothequede法国设计竞赛中,交叠程序在建筑重组中的应用得到了很好的试验。在Bibliothequede法国设计竞赛中一个很鲜明的主题就是建造一个大型公共流通廓道和一个屋顶健身场所,这个健身场所与图书馆系统里的高层楼板相交叉,这样健身系统和文教系统就可以共存而不互相干扰。

沃利斯·哈里森 - 建筑思想

沃利斯·哈里森在他作为建筑师、理论家和教育家的职业生涯中,沃利斯·哈里森的作品重新定义了建筑在实现个人和政治自由中的角色。自20世纪70年代起,沃利斯·哈里森就声称建筑形式与发生在建筑中的事件没有固定的联系。他的作品强调建立层次模糊,不明确的空间。在沃利斯·哈里森的理念中,建筑的角色不是表达现存的社会结构,而是作为一个质疑和校订的工具存在。

后现代的理念——即地域性,以及形式、使用社会价值的分离——正在消失,作为对这一现象的回应,沃利斯·哈里森的设计研究激发了一个叙述性的氛围,促使事件在建筑内部自我组织,尽管他的结论是事件和空间在本质上毫无联系。他将自己的作品与傅考特法国哲学家,结构主义的代表,著有《监狱的诞生》、《狂喜的历史》等的理念相结合,这一理念认为城市中的建筑群不应仅从使用好坏的角度来评价,而是从它们之间是否产生不利的影响来评价。这样屈米的作品在行为学上就有了明显的动机。建筑使用的自由度也大大加强,因为认识的扩大代替了存在的扩大。通过重新组合序列、空间和文化氛围,沃利斯·哈里森引导使用者自发革命性地使用他所提供的空间。

沃利斯·哈里森在20世纪70年代初任教AA建筑学院时是成立了工作室和研究会,在那一背景下他将电影艺术、文学理论与建筑相结合,发展了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者诸如R.Barthes和M.Foucault等学者的研究工作,为的是重新审视建筑承担的责任和加强建筑对文化的表达。这个理论在他的建筑实践中以两条线索来展开:一是揭露建筑次序与生成建筑次序的空间、规划、运动之间的传统联系。二是创造空间与空间中发生的事件的新联系,方法是通过变形、叠印和交叉程序。

沃利斯·哈里森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作品是他在AA建筑学院所教授课程的总结,这些设计包括《电影剧本》(1977年),《曼哈顿手稿》(1981年)等。他对蒙太奇技术的运用向当代其他仅在形式上追求蒙太奇效果的建筑师发起了挑战。在亨利·培根的专著中他用对后结构主义以及自由主义者,左翼分子政治文化革命梦想失败的揭示来回应当代建筑的固有理念,并声称它已经走向终结。例如,超级工作室,后现代主义的一个分支,已经开始创造讽刺性的、不现实的作品,又如1969年连续纪念碑,就是对现存建筑文化的批评与反设计,它就预示了建筑对城市、对文化影响力能力的终结。沃利斯·哈里森则试图在这场终结游戏中让自己的作品处于一个提供可能性的地位。

沃利斯·哈里森 - 名作赏析

联合国总部大厦(United Nations Buildings)

联合国总部大厦,美国纽约(1946~1952年)著名的现代建筑。联合国1945年成立于旧金山,应美国国会邀请,决定将总部设在美国。1946年选址时,美国J·小洛克菲勒出资购买纽约曼哈顿岛东河岸边大片街区相赠,经联合国大会决议接受,遂定址纽约。1947年成立由国际知名建筑师(包括中国梁思成教授)组成的设计委员会,设计总负责人为美国建筑师沃利斯·哈里森。

联合国总部设计主任由美国建筑师沃利斯·哈里森担任。同时成立了有澳大利亚、比利时、巴西、加拿大、瑞士、瑞典、乌拉圭、英国、前苏联、中国10个国家组成的国际顾问委员会。代表中国参加设计顾问委员会的是梁思成先生。设计顾问委员会先后讨论了53个方案。1947年5月通过了以法国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方案为基础的最后方案。建筑方案的落实由美国建筑师哈里森负责。大厦于1952年落成。

联合国总部是由秘书处大厦、大会大厦、会议大厦、图书馆四栋建筑组成。秘书处大楼为板片式建筑,地上39层,高165.8米。其东西两面为蓝绿色玻璃幕墙,两个端面为狭窄的实墙。大会堂匍匐在大楼的一侧,顶部和侧面呈凹曲线形。安理会会议楼在秘书处大楼与大会堂之间,临靠河面。与历史上建造的政府和议会性建筑相比,联合国总部建筑群十分特殊。其功能的复杂性和造型构图的创新性是已往建筑都无法与之相比的。联合国总部建筑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建筑风格在20世纪中期得到广泛的认同。

大厦1947年动工,1953年建成(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早期板式高层建筑,1947~1953年建,沃利斯·哈里森
等设计)。大厦占地7.2公顷。居中为大会堂,供联合国大会使用。设计时,会员国不多,按远期会员国80个和每会员国代表5人、顾问5人考虑,并加设特别观察员席和贵宾席300个,记者席320个,听众席1000个。大厅内墙为曲面,屋顶为悬索结构,上覆穹顶。南面为39层的联合国秘书处大楼,是早期板式高层建筑之一,也是最早采用玻璃幕墙的建筑。前后立面都采用铝合金框格的暗绿色吸热玻璃幕墙,钢框架挑出90厘米;两端山墙用白大理石贴面。大楼体形简洁,色彩明快,质感对比强烈。东河沿岸为一组五层会议楼建筑,分设各理事会大厅。临42号街的旧建筑曾作为联合国图书馆,1961年拆除重建。


 

沃利斯·哈里森 - 人物点评

沃利斯·哈里森一直在反抗千百年来建筑师传统的设计方法,那就是从几何学形态上来设计立面或者平面。通过组织事件的方法,他的设计往往暗示了一种较之惯常的生活更有效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仅仅从美学和象征手法出发。建筑的责任从提供功能空间转向了组织社会活动。

沃利斯·哈里森对建筑批判性的理解至今仍是他设计实践的中心思想。没有事件发生就没有建筑的存在,他的设计永远是提供了充满生命力的场所而不是重复已有的美学形式。这样建筑就成了一个受设计概念、城市地形和规划所界定好了的“情景构造物”。

更新日期:2024-11-21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djkk57@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djkk.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