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勇夫
生平
邹勇夫, 字愈,号靖庵,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七月甲寅卯时生,系正考父第五十八代裔孙,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县,年轻时,即知兵书,善骑射,僖宗时,全国各地藩镇割据、混战,农民纷纷起义,他在这时参加了以王绪为首的农民起义军,为军校,并随之南下。
于光启元年(885年)入闽,他素推崇王朝、王审知兄弟,在擒囚王绪、拥立王朝、取泉州、入福州和统一福建的筹划和战斗巾卓著功勋,并始终无二心而深得“二王”的器重,让其参赞军政大机,倚之如左右膀。
乾宁四年底(897年初),王朝去世,审知接任福建观察使、威武军节度使,勇夫积极支持审知宁为封疆大臣而不称王和治理好本境的正确主张,唐天佑四年(907年,即梁开平元年),朱温纂唐称帝,这时,各地藩镇先后称王自立,王审知的僚属中也多有拥立意,勇夫则向审知敷陈利害,认为境内末靖,民力尚薄,且吴(杨行密)、吴越(钱 )、南汉(刘隐)在无强大外力支持下,都有乘机侵闽的可能,因此力主对外奉梁正朔,对内继续厉行“保境息民”政策,以臻于不败之地,建立稳固的基业。
王审知嘉纳了邹勇夫的主张,向梁称臣朝贡,朱温乃于梁开平三年(909年),封审知为闽王,任勇夫为尚书左仆射,使之协镇闽疆,同年,邹以左仆射职衔统率大军防守闽西北一带边境,镇所选定在边界线中心点的归化镇(今泰宁县城)。勇夫至镇时,镇所在地“榛芜亘野,烟火仅百家”。他采取“先靖后治”的对策,继而贯彻王审知的治闽策略,抚集四方流亡,帮助他们修理房舍,鼓励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引进中原先进生产技术,提倡耕织自给,民用自足,劝导栽 织布,开发矿冶(金、铁)、陶瓷及其他手工业生产,并轻徭役,薄赋税,兴学校,敦教化,经过他历时30年的励精图治带来了“民襁褓而至,始遂生息”,四方“干戈相寻”,“独归化人物蕃,田地辟”的可喜局面,并为泰宁的繁荣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勇夫为中原南迁入闽建县开基太祖,其后代尊称他为“开泰公”。南宋状元邹应龙为邹勇夫第十一代裔孙。
成就
王审知殁后,闽主曾多次召邹入朝,但“民沐恩泽,不忍其去,佥呈攀留”,而诣准“留镇归化”,子也落籍当地,后裔遍布泰宁及闽西的连城等县。后晋天福四年(939年),王延曦称帝,加封勇夫为威武军节度使、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放御史大夫、上柱国,他在任时,闽西北一带边界安宁,泰宁得惠尤多,因此,干百年来,泰宁人民不忘其开拓之功,至今仍尊称他为“开泰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