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西夏 - 夏末帝
夏末帝

夏末帝

夏末帝李睍(xiàn)(公元~1227年),西夏末主.神宗李遵顼孙,献宗侄。献宗惊忧而死后继位。在位2年,国亡,后为蒙古兵所杀,葬处不明。
展开

夏末帝 - 概述

西夏末帝李睍(?-1227年),夏神宗孙,夏献宗侄,献宗病危时被推举为帝。在位时已为西夏灭亡的前夕,曾拒降蒙古。右丞相高良惠及各将士积极抵抗蒙古,但无奈天意造化弄人,中兴府发生大地震,以致瘟疫肆虐,粮水短缺,军民死伤过半,西夏注定灭亡了。最后于1227年投降蒙古,不久成吉思汗病故,蒙军恐夏主有变,睍惨遭杀害。他死后,广大夏民遭屠城杀戮,西夏灿烂的文化发展被停顿。他虽为末代皇帝,但错不在他,亡国之君应为襄宗及神宗。

夏末帝 - 人物简介

谥号:末帝(南平王)
在位:1226—1227(1年)
生卒:?——1227(?岁)
皇考:神宗弟清平郡王子
生母:待考
年号:宝义(1226——1227)

夏末帝(1226—1227),名睍。献宗德旺弟清平郡王之子,生年不详。后封南平王。乾定四年(1226)献宗死,被拥立为帝。继位后立即遣使赴金朝报哀,以求取得金朝支持。金遣使赴夏国吊祭,并把以前作战中掳掠的夏国人口遣还夏国。

夏宝义二年(1227)二月,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大军,南下渡黄河攻入金积石州,随后又破临洮府及洮、河、西宁三州。其时夏国正处于“春寒,马饥人瘦,兵不堪战”境地。

末帝睍处于山穷水尽,只好携同夏国的大臣李仲谔、嵬名令公等文官武将们,奉“图籍”向蒙古军请降,但提出宽限一个月的请求,“以备贡物,迁民户”而后亲“自来朝谒”。

宝义二年(1227)七月,成吉思汗死于清水县行宫,末帝睍献城出降,皇室举族也随蒙古军晋谒,行至萨里川都被杀害。蒙古军进入中兴府后,夏国亡。

夏末帝 - 军事生涯

其时蒙古大军分东、西两路向夏国都城中兴府逼进。八月,蒙古军西路越过沙陀(今宁夏中卫),抢占了黄河九渡,攻陷应里。十月,蒙古东路军又攻破夏州。于是,两路夹击,形成钳形攻势,指向夏国腹地都城中兴与灵州地区。十一月,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围攻灵州,末帝睍遣大将嵬名令公,带领10万兵马往救灵州。成吉思汗的骑兵在结冰的黄河上面驰骋冲杀,战斗十分激烈,夏军遭到惨败,夏将佐里等战死,灵州失守,兀纳刺城也被蒙古军攻克。灵州城守将为神宗前太子德任,被蒙古军俘虏,坚贞不屈被处死。德任子惟忠,年方7岁,见城破父亲被杀,也求从死,蒙古将不忍杀害而留其性命。

十二月,蒙古军攻克盐州川,四处搜索,烧杀抢掠,夏国居民幸免于难者“百无一二,白骨蔽野,数千里几成赤地”。成吉思汗攻取灵、盐二州后,又遣大将阿鲁术督军进围中兴府。末帝睍遣兵驻扎于合刺合察儿地与蒙古军英勇作战,两军相持不下,蒙古军为此作长期围困中兴府的打算。末帝以中兴府被围事,遣使赴金国请停止两国聘使往来。但转年,夏宝义二年(1227)正月,金哀宗却出乎意料地向夏国派来了贺正旦使节。夏国正忙于守城的军务,使接待金使“馆燕皆不成礼”。

夏宝义二年(1227)二月,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大军,南下渡黄河攻入金积石州,随后又破临洮府及洮、河、西宁三州。其时夏国正处于“春寒,马饥人瘦,兵不堪战”境地。末帝睍忽听说蒙古军士有数万人患疫病,欲乘机偷袭。后又得报蒙古将耶律楚材用攻破灵州时缴获的大黄治病,使蒙古军无恙,夏兵遂不敢出。三月,蒙古军再次进攻沙州,成吉思汗遣大将忽都铁木儿先招降州将,州将伪降,宰牛置酒犒劳蒙古军,暗中设伏兵以待。忽都铁木儿险些被俘,脱险后率蒙古军反攻,沙州陷落。

末帝睍被围困在中兴府中,眼看城被攻破,国势濒危,一筹莫展。他召来三朝老臣右丞相高良惠委以国事。高良惠“内镇百官,外厉将士”,坚守都城,自冬入夏昼夜亲自巡逻。部属官吏都劝他保重,他感叹地说:“我世受国恩,不能芟除祸乱,使寇深若此,何用生为?”终因年事已高,劳累过度而死。末帝睍三次到他的灵前痛哭,中兴府城中一片悲泣之声。
就在这一年的五月间,成吉思汗回师隆德(今宁夏西吉境),因天气炎热,到六盘山避暑。他见夏国已孤立无援,还不出降,就派御帐前首千户察罕赴中兴府向末帝谕降,又一次遭到拒绝。六月,夏国又发生了强烈地震,宫室房舍塌毁,瘟疫流行。被困已坚守半年之久的中兴府,已是粮尽援绝;军民因患病无治,已完全丧失了抵御和作战能力。末帝睍处于山穷水尽,只好携同夏国的大臣李仲谔、嵬名令公等文官武将们,奉“图籍”向蒙古军请降,但提出宽限一个月的请求,“以备贡物,迁民户”而后亲“自来朝谒”。
成吉思汗答应了末帝的请求。这时,成吉思汗已患重病,驻跸在清水县(今甘肃清水)西江养病。成吉思汗闻知夏国将献城投降,立下遗嘱:他死后暂秘不发丧,以待末帝献城投降。宝义二年(1227)七月,成吉思汗死于清水县行宫,末帝睍献城出降,皇室举族也随蒙古军晋谒,行至萨里川都被杀害。蒙古军进入中兴府后,夏国亡。

夏末帝 - 政治统治

夏末帝在位期间,政治制度受宋朝影响很大,官制的设置基本上模仿北宋。中央行政机构有:中书省、枢密院、三司、御史台、开封府、翊卫司、官计司、受纳司、农田司、群牧司、飞龙院、磨勘司、文思院、蕃学、汉学等。地方行政编制分州、县两级,在特殊的政治中心和军事国防要地有时也设郡、府。

枢密院是西夏最高的军事统御机构,下设诸司。军队由中央侍卫军、擒生军和地方军三部分组成。中央侍卫军包括“质子军”、皇帝卫队和京师卫戍部队。“质子军”人数约5000人,是由豪族子弟中选拔善于骑射者组成的一支卫戍部队,负责保卫皇帝安全,号称“御围内六班直”,分三番宿卫。

另有皇帝亲信卫队3000人,是从境内各军中精选出来的强勇之士组成,皆为重甲骑兵,分为十队,每队三百人,随皇帝出入作战。

在地方官制改革方面,把夏初万户、都统(军帅)司与兵马都总管府三种路制统一为封建制性质的兵马都总管府路。划为十九路,路下设府、州、县,州分三级,即节度、防御、刺史。路、府、州官兼管军政,这是党项族军政一体的特点在汉官制中的延续。县官只管民政。

西夏族居住区,路下设万户路及猛安、谋克三级机构,与汉族地区府州县自成两个系统。夏襄宗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一项重大的改革,是仿照宋朝的制度,实行科举。一一四七年八月,正式策试举人,立唱名法。又设立童子科,通过科举策试任用官员,是对拥有政治特权的贵族的一个限制,但广泛任用文人执政,又不能不使夏国统治集团走向文弱了。

实行科举,就必须广设学校培养生员。西夏末帝时设立国学,招收贵族子弟三百人。四四年六月,夏襄宗下令各州县普遍设立学校,增子弟员至三千人。又在皇宫中立小学,设教授,宗室子孙七岁至十五岁都可入学学习。一一四五年七月,建立大学。一一四六年三月,尊孔丘为文宣帝。一一四八年三月,又建内学,夏末帝亲选名儒主持讲授。学校讲授汉学,主要是儒学。科举也以儒学取士。夏末帝从多方面接受汉文化,模仿宋朝,是封建关系确立后的反映,从这方面说,是有积极意义的。

夏末帝

夏末帝 - 经济政策

西夏夏末帝时,银州党项族部落首领拓跋遇便向宋朝边吏诉说赋役的苛虐情况,要求允许他移居内地,以逃避繁重的赋税和劳役。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农民生活更是陷于绝境。大庆四年,兴州、夏州地震,“逾月不止,地裂泉涌”,林木皆没,数千居民死亡。夏末帝采纳御史大夫苏执礼的建议,下令兴、夏二州,遭地震家中死二人者免租税三年,死一人者免租税二年,伤者免租税一年,但是人民无以为食的情况并没有根本改善。

西夏末帝在位期间,西夏的土地所有制,有皇室、地主和小农三种占有形式。皇室占田,主要是通过战争掠夺而来,或者是宋、金割予的土地。朝廷驱使士兵在战争间隙时进行耕种,占有全部收获物。所谓“夏国营田,实占正军,一有征调,辄妨耕作”,就是指的军垦而言。另一种则是官僚、贵族和地主所占有的私田。他们将掠夺来的或皇帝赐予的土地,役使无地的农民耕种,或将土地分租给农民,收取高额的地租。

西夏的赋役十分繁重。夏国境内的农民,十五岁为丁,二丁抽正军一人,为统治阶级服军役、垦田。按照规定,在服军役时,必须自备弓箭、盔甲等武器装备,所配的马、骆驼作战死亡,得由自己赔偿。此外农民还得向朝廷和地主缴纳各种租税。

内蒙古黑城出土的天盛末年卖地文契,反映了西夏普遍存在的土地买卖现象。西夏的法律条文中,还明确规定生荒地归开垦者所有,他和他的族人可以永远占有,并有权买卖,说明西夏除朝廷和地主官僚占有大量的土地外,还存在着拥有少量土地和农具的自耕农阶层。

西夏襄宗在位时,西夏的情况和当时内地的封建社会一样,“地主、贵族和皇帝、拥有最大部分的土地,而农民则很少土地,或者完全没有土地。农民用自己的工具去耕种地主、贵族和皇室的土地,并将收获的四成、五成、六成、七成甚至八成以上,奉献给地主、贵族和皇室享用。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同样是西夏社会的基本矛盾。

夏末帝 - 文化发展

除了独具特色的古老西夏文化,宁夏境内还保存着其他历史时期的文化遗迹。战国、秦、隋、宋、明各代的长城,分布在西吉、固原、灵武、盐池、中卫、银川等地,不少长城遗址在公路旁和旅游景区,游览观光极为方便。以中卫高庙、牛首山庙宇、青铜峡108塔为代表的众多庙庵塔寺。

以灵武水洞沟旧石器时代遗址为代表的古代文化,距固原县城55公里的须弥山石窟艺术,都是宁夏重要的旅游人文景观资源。须弥山石窟,建成于北魏时期,集佛教文化与石雕艺术于一体,在佛教世界影响颇大,据说仅在日本就有90余万名须弥信徒。
西夏文字
党项族的语言和文字,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产生和形成的。在归附唐朝以前,党项族曾一度为吐蕃族所统治,曾借用藏文的字母拼写语言。西夏语言和藏语比较接近,属于汉藏语系,与彝、僳僳族、纳西等族同属一种语族。
西夏语有它独特的语法结构。在句子中,谓语动词往往位于末尾,宾语则放在动词的前面,而形容词有时则放在名词之前,有时则置于名词之后。经过国内外学者近八十年的研究,对西夏语言的规律有了一些了解,但是很多问题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西夏文字是仿照汉字而制成的。西夏字“形体方整,类八分,而书颇重复”字体有草、篆、隶、楷等。字体的构成,多采用汉字的会意法,也有和汉字相同的以类相从法,有的则直接借用汉字。西夏文结构和汉字一样,以偏旁、部首组合而成。党项人论述西夏文和汉文的关系时也说:“论末则殊,考本则同”。

夏末帝 - 相关词条

夏毅宗 夏神宗 夏桓宗 历史
夏惠宗 文字 中国 皇帝
夏崇宗 夏仁宗 成吉思汗 西夏文化

更新日期:2024-11-23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djkk57@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djkk.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