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印度人 - 霍米·巴巴
霍米·巴巴

霍米·巴巴

霍米·巴巴(Homi K. Bhabha)1949年出生在印度孟买,现任(2008年)哈佛大学英美文学与语言讲座教授。巴巴是当代著名的后殖民理论家,与萨义德(Edward Said)和斯皮瓦克(Gayatri C. Spivak)一起被誉为后殖民理论的“圣三位一体”。其主要批评著作有《文化的定位》以及他主编的《民族与叙事》等。
展开

霍米·巴巴 - 基本资料

霍米·巴巴关于文化、认同以及民族的理论著述在全球文学界、文化界和艺术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巴巴是一位具有诗人气质的文化批评家, 还是一个艺术痴迷者。他不但喜欢收藏多种艺术品如绘画、玉器、古董等,更将自己的艺术观点以及自己对艺术与少数族苦境、后殖民状况之关系的看法付诸笔端。据粗略统计,自1980年代以来,巴巴正式发表的探讨艺术的论文有十几篇。他不但频繁地受邀到世界各地的著名学府演讲,还多次被邀到欧美著名博物馆、美术馆讲学,担任知名刊物《国际艺术论坛》(Artforum International)的专栏作家,还担任一些欧美著名艺术机构的顾问,如:伦敦当代艺术研究院(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s)、伦敦国际视觉艺术研究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the Visual Arts)、洛克菲勒基金会艺术与人文分会、美国艺术国家博物馆等。

霍米·巴巴 - 理论家

霍米·巴巴是一位重要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家,善于从拉康式的精神分析角度,对外在的强迫的权力如何通过心理因素扭曲人性加以描述。他在《后殖民与后现代》一文中指出,后殖民批评旨在揭露以下三种“社会病理”:一是在争夺现代世界的政治权威与社会权威的斗争中, 文化表象之间不平等和不均衡的力量对比关系;二是现代性的意识形态话语是如何为不同的国家、种族和民族设定一个霸权主义规范的;三是揭露现代性的“理性化”过程是如何掩盖和压抑其内在矛盾与冲突的。在他看来,在后殖民和后现代语境中,真正的学者必须永远质疑的是:自己的文化身份,自己的阶级民族立场,甚至性别为何?自己究竟是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话语方式、言说方式来展示自己声音的?因为差异性是很难抹平的,任何想通过语言达到完全彻底的思想“对译”的想法都是幼稚的,在通过各种话语的交流中,恰好是看似无意义的、抹平差异的说法,隐藏了一种话语暴力、意义误读和更大的文化危机与文化矛盾。只有承认这种危机和矛盾,才能真正促使双方达到真诚的理解和对话的可能,否则,对话仅仅是掩盖了差异的文化霸权的一种文化策略而已。

霍米·巴巴 - 文化定位

霍米·巴巴的“文化定位”,既不是定位在后殖民宗主国的文化的普遍性意义上,也不是完全定位在抹平差异的所谓多元话语的问题上,而是定位在“处于中心之外”的非主流的文化疆界上。这使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成为一个永远不封闭的、未完成的文化构成物。在崇尚普遍性潮流中,霍米·巴巴标举边缘文化立场,是相当有眼光的。他认为,被压制的、非主流的“弱势文化”,完全可以对占主导地位的殖民文化进行“改写”,而这种改写不仅是话语权力或文化策略方面的,也可以是政治、经济、文化和价值批判方面的,所以,这种改写也许是第三世界文化获取自己的合法性,使自己的边缘的生活方式、话语方式不至于过分恶化的重要前提。

霍米·巴巴强调,在第三世界对第一世界进行改写时,要注意它所具有的边界,即必须反对性别歧视,反对帝国主义和新种族主义等,因为一切忽视文化差异的结果,一切抹平少数话语的立场的做法,其最终结果都可能是复制老牌的帝国主义的政治和文化,使得全球性的文化丧失差异而变成一种平面的模块,那将是人类文化的末日。

学术空间

霍米巴巴的文字显镜鉴了赛义德、弗朗茨·法侬和雅克·拉康,深思熟虑探究了文化差异或者他称之为文化“方位”的性质。他定位他独树一帜的后殖民论:“背靠文化差异的概念,我试图把自己放在界线性的立场,放在作为差异的文化的生产性空间之中,放在差异或他者性的精神之中。”这一“生产性空间”大同于自由派对“文化多元性”和“多元文化主义”的相对主义观点,后者构成了另一个学术空间。在那一空间中,“西方品味”将文化定位在“一种想象博物馆”里,在一个自我选定的网络之中,而其中普遍化和历史化的迫切要求,在时刻准备承认文化的社会与史多元性的同时,又超越它们,变得玲珑剔透形若幻相。

具体讲到英国,巴巴将“享受和鼓励文化多元性”描述为一种控制和“围堵”式:一个透明的范式被建构起来,一个东道社会或主导文化给出的范式,它说,“这些他者文化是不错,但是我们必须要能够将它们圈定在我们自己的网络之中”。这就是我所说的“创造”文化多元性以及“围堵”文化差异的涵义所在。

文化差异不可能围堵在自由民主的普遍框架里,或者,马克思主义是历史主义的普遍框架里,因为这些差异文化经常是“不可度衡的”,并非按部就班分门别类,是在触动引发认同一种质阐解的“第三空间”。这一观点紧密联系着他的殖民话语和东方主义批判,此一批判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实行监督并且激发快感/不快感复杂形式的知识的生产,创造一种‘主体人’空间”。

针对这“文化差异的围堵”,他引入了“混杂性”这个概念,将它置于另一种三维辩证的作为他者的第三化型之中。巴巴否定或者是来自文化的追根溯源,或者是来自文化“翻译”(他从华尔特·本雅明那里借来的术语)之表征行为的本质主义,而设想一种与蓓尔·瑚克斯独特边缘性遥相呼应的第三空间,有如斯皮沃克和赛义德,他毫不含糊地挑战霸权历史学。
    
文化的所有形式都持续不断处在混杂性的过程之中。但是对于霍米·巴巴来说,混杂性之重要并不在于能够追溯两种本原,而让第三种从中而出,反之混杂性对于霍米·巴巴来说,是令其他各种立场得以出现的“第三空间”。此一第三空间置换了建构它的历史,树立起新的权威解构、新的政治动因,而这些都是现成的智慧未能充分了解的……文化混杂性的程引发了一种不同的东西,一种崭新的以前未被认知的东西,引发了一个意义和表征的谈判的新时。

霍米·巴巴

第三空间生产性的能力具有一种殖民与后殖民的起源,这一点是意味深长的。因为心甘情愿降格走进那一块异邦领土,就像霍米·巴巴领导你们的那样,可以明,从理论上认知阐述的分裂空间有可能开辟通向一种国际文化的概念形成。其基础不是多元文化主义或杂多性的异国情调,而是文化混杂性的撰写和表达。为了那一目的,应当记住正是“际”这个转译和谈判的边缘,这个“内”—“间”空间,承载了文化意义的重负……探讨第三空间,就有可能避开极端政治,而将自己表现为他者。

像其他关键人物如斯图亚特·霍尔和保罗·吉尔罗伊一样,巴巴声援了后殖民论争独树一帜的黑人英国传统,它联系着又不同于由瑚克斯、韦斯特、斯皮沃克、扎尔杜娅、格梅兹帕那和霍米·巴巴论及的大多数后现代空间女权主义者所示范的北美传统。撇开这些文化。差异不谈,这个《黑大西洋》(吉尔罗伊最近一本书的名字)两岸分享的工程是意在探索分别在建构一种“双重幻相”的新的身份。制造这幻相的一方面是种推广差异、唯我独尊的本质主义诸如黑人国家主义;另一方面则是漫无边际的文化相对主义,它将黑人主体性融解在一个普遍主义大熔锅里,或者让它消失在多元平等的大杂烩之中。

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有时候玩世不恭地游荡在边缘之上,是为了一个无空间根基的文学修辞,一个漂浮的隐喻,表征着一种无意中遮掩了时间对空间悠久特权的批判历史意识。虽然如此,巴巴在《文化的方位》中,仍卓有成效地巩固了一种第三空间文化政治的策略构想,帮助第三空间从霸权史学和历史主义之解脱出来。这本书的一些段落同样不失为一种过渡性概括,连接了我们到过的地方和面前的路程。

霍米·巴巴 - 评价

当代西方后殖民主义理论思潮代表人物霍米·巴巴。通过全面考察巴巴的知识生涯和细读他的代表性著作,认为,与另两位后殖民理论大师相比较。巴巴的后殖民批评理论代表了当代西方后殖民主义理论批评发展的最新阶段。即全球化时代的后殖民批评.,种批评的特征在于通过其混杂策略消解了西方帝国的文化霸权。实现了第三世界批评从边缘向中心的运动。导致了文化多样性的真正实现。

巴巴的批评理论的建树主要体现在:1、将马克思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糅为一体,发展了一种颇具挑战性和解构性的后殖民文化批判风格;2、他的混杂理论影响了当前国际学术界对文化身份认同和少数族裔的研究,提出了第三世界批评家发出自己声音的具体策略;3、他的模拟概念对第三世界批评家的反对西方文化霸权的努力有着巨大的启迪作用;4、他所发展出的一种文化翻译理论强有力地冲击了翻译研究领域内的语言中心主义模式。,随着对全球化问题研究的日益深入,巴巴的影响将越来越明显。

更新日期:2024-11-23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djkk57@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djkk.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