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中华 - 邹逸麟
邹逸麟

邹逸麟

邹逸麟,教授,上海人。195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历史复旦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历史地一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卷副主编。从事国历史经济地理和河渠水利研究。撰有论文《从地理环境角度考察中国运河的历史作用》等,合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展开

邹逸麟 - 生平简介

邹逸麟,1935年8月31日生于上海,195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同年秋分配至中国科学历史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

1957年初,随谭其骧教授来上海参加《中国历史地图集》编纂工作。1962年转入复旦大学历史系任助教,1978任讲师。1980年晋升为副教授。

1982年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副所长。1984年国家教委特批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1988年国务院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1992、1997年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为第三、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993、1998年被选为第八、九届中国政协委员。1994年被聘为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

1996年辞去研究所所长职务,同年被复旦大学聘为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首席教授。1998年继聘为首席教授。

邹逸麟

邹逸麟 - 学术成就

邹逸麟195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当时的山大历史系名师荟萃,他有幸问学于杨向奎、童书业、张维华、郑鹤声、黄云眉、王仲荦等诸位名师。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1957年初便和王文楚先生一道,随谭其骧先生回到上海,参加《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绘工作。

以一个本科生的起点参与编绘历史地图,起初自然难以担当重任,好在一切有谭其骧先生悉心指点。而且,谭先生的指点让邹先生一直享受了30余年。谭先生从指点最基本的入门典籍着手,先是指导邹先生编绘最基本的某朝代政区表,后又指导他撰写专题研究论文,将一个生手培养成了一个历史地理研究的专家。

邹先生终身没机会接受正规的研究生教育,但在追随谭先生从事大型集体项目的过程中,他受到了极严格、正规的专业训练。他从1959年开始发表论文,这与他的同辈人相比算很早的。从《论稿》中收录的这篇《从唐代水利建设看与当时社会经济有关的两个问题》来看,尚不无稚嫩粗糙之处,但时隔3年,他便发表了《唐宋汴河淤塞的原因及其过程》。

由于《中国历史地图集》是毛泽东主席亲定的项目,其编绘自1966年6月初被迫中止,到1969年6月便恢复了工作。就是说,文革10年,当中国绝大多数学者被迫接受肉体苦刑和精神磨难的时候,邹先生参与的这个项目组只有3年的时间与业务绝缘。

邹逸麟从1963到1974整整12年的时间里,也就是他28-39岁的人生黄金时段,没有发表过一篇文章。邹先生在这部《论稿》的自序中沉痛地写道:“在这十二年里我没有写出过一篇东西,大家随便翻翻国内其他一些学者的着作目录,就可知这是中国大多数学者普遍的现象。”

因而,当1978年举国上下都在拨乱反正、都在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而忙碌的时候,邹先生已经在发表《论定陶的兴衰与古代中原水运交通的变迁》等重要论文了;进入80年代,当同辈人有些还在苦读研究生之际,邹先生已经凭藉《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及其影响概述》等大制作成为了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一线中坚力量。

80年代中叶以后,邹先生将研究范围逐渐拓展到历史时期的产业、经济、都市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环境、人地关系等地理问题,因而《论稿》中接下来的几组论文都是这些方面的专题研究,凡16篇。

邹逸麟学术成就主要集中在运河史、黄河史以及历史经济地理领域等三个方面。

1.运河史研究。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从事运河史方面的研究。1962年,他先后在《光明日报》和《复旦大学学报》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对隋唐时期开凿的汴河即通济渠的流经问题,作了详细的考订,对以往研究作了纠正;同时对汴河的水源、泥沙、通航和淤废过程等一系列历史地理问题,都作了深入的研究。对宋代著名漕运四渠之一的惠民河的流经和淤废问题的考订,填补了运河史上的空白,1978年发表在《开封师范学院学报》上,此后凡提及惠民河的论文均以此为据。对京杭大运河中最复杂的一段会通河的河道变迁、坝闸设置、沿运湖泊的变迁的研究,是中国最早研究山东运河的论文,发表在1982年《历史地理》创刊号上。发表在《中国史研究》(1982年)上的《从地理环境考察中国运河的历史作用》一文,对中国历史上运河的作用,提出了独到的看法,认为对历史上运河的经济作用,不能估计过高,其对社会经济资源的消耗,沿运环境的恶化等负面作用不能忽视。

2.黄河史研究。上世纪70年代末,为参加中国科学院主持的《中国历史自然地理》一书的编写,邹逸麟开始从事黄河史研究。他在大量阅读有关黄河的历史文献、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细致分析了不同时期黄河流域的自然和社会背景,黄河泥沙、洪水发展变化的规律,黄河下游决口、改道的特点和规律,黄河不断地决口改道对下游平原的影响等等情况,最终写成了5万字的初稿。当《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一书出版后,反映很好,引用频率很高,几乎以后凡讲到黄河历史变迁的论文或着作都引此为据。他还对历史上黄河变迁的分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造成历史上黄河屡屡变迁的洪水、泥沙问题都进行了细致分析,对宋、金、元、明时代黄河的变迁均有专文论述。此后,他应香港中华书局之约,在此项研究的基础上,写了《千古黄河》一书,并于1990年出版。

3.历史环境变迁和区域经济研究。上世纪80年代后期,邹逸麟开始转向历史环境和经济区域的研究,写出了《历史时期华北大平原湖沼变迁述略》、《明清时期北部农牧过渡带的推移和气候寒暖变化》、《明清流民与川陕鄂交界地区的环境问题》、《中国环境变化的历史过程及其特点初探》、《中国水资源变迁的历史回顾——以黄河流域为例》、《灾害与社会研究刍议》等论文,引起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在区域经济方面有《中国古代经济区的划分原则及其意义》、《中国早期经济区的形成——春秋战国至汉武帝时期》等,试图对历史上经济区的形成和变迁作规律性的探索。其中《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一书出版后获得了同行的高度评价,并在1995年获得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邹逸麟 - 治学经验

邹逸麟分析问题,从来不简单地就事论事,总是着眼于当时整个的历史地理背景——历史的、地理的,然后从中提出个人的发现,进而分析原因、探讨影响。

邹逸麟回顾了自己的治学历程,也总结了一些为学的体会。他叙述个人经历,从不吹嘘自己天才英纵,或者本来鲁钝异常而后济以非人的勤奋,他只是质朴地讲述他走过的路程,以及当中他的感受:有辛酸,有幸福,有收获,有遗憾。他反复告诫年轻人:“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他的语调是恳切的,恳切得一如他在每次开学或毕业典礼上的致辞。而每次提及自己的成绩,他都是谦抑地打着折说话。

其实还不光述学的文字,邹先生在他的研究论文中,同样怀着深深的诚心敬意。他的文字朴素、平实,既不摆设技巧,也不兜售机伶,总是着意于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条理化,降低读者理解的难度。古代文章学理论中有一条原则“立言以诚”,很多人以为那只是泛泛的对文学语体文章的要求,其实对科学语体的文章来说,又何尝不当如是。

邹逸麟说:“1959年复旦大学成立历史地理研究室。文革前,我跟谭先生好像还有点距离,老师么,非常尊敬,不敢随便的。1969年回工作室,谭先生和我坐面对面,天天上班,随时都可以请教。我是跟谭先生作地图集时开始才真正接触历史地理的,都从非常基础的工作做起。谭先生教育,凡事要认真。被他抓住“小辫子”,的脸都红了。”

做学问得走出书斋

邹逸麟说:“编《自然地理》这部书的时候。谭先生对我说,“你去写黄河”。我就全身心地去写,想把问题搞搞清楚。那时候我跑了不少地区,开封郑州啊。黄淮平原啊。水利局、民政局、地方政府,特别是黄河水利委员会。谭先生也陪跑。”

培养人责任重大

邹逸麟说:“现在历史地理学界六七十岁的人,差不多都参加了这个图的编纂。青年人搞研究,一定要有大的任务带动比较好,要有立足点。大科研项目,能带动一大批学者,非常要紧,一个人在那里搞,毕竟作用不会太大。”

邹逸麟 - 职业荣誉

邹逸麟先后担任复旦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地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历史地理》杂志主编;兼任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地方史志学会会长、上海地名学会副会长、上海中山学社副社长。

邹逸麟现任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是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四届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

1988年被国务院人事部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0年获全国100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奖。2001年获上海市育才奖。着有《千古黄河》、《中国历史地理概述》、《椿庐史地论稿》等。

近年来又注意传统历史地理文献的研究,有《禹贡锥指》点校和《汉书沟洫志笺释》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点校的《禹贡锥指》1998年获华东地区古籍整理图书一等奖,2000年获国家图书奖二等奖。

邹逸麟 - 主要着作

《中国历史地图集》八册(谭其骧主编主要编审人员之一)、《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主要撰稿人之一)、《千古黄河》、《中国历史地理》、《从青龙镇到外高桥》、《中国历史地理概述》、《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主编)、《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分典》(第一副主编)、《禹贡锥指》(点校)等。发表论文近100篇。

更新日期:2024-11-21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djkk57@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djkk.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