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工程院院士 - 张改平
张改平

张改平

张改平,男 ,1960年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内黄县人,博士后,研究员。1996年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河南农业大学校长。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3年8月被聘为河南农业大学校长。201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任命张改平为河南农业大学校长。2013年12月9日当选为河南省科协第八届委员会副主席,荣获中国科协“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6年6月12日,农业部向社会公示了第五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名单,张改平为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成员。2017年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
展开

人物经历

1982年获河南农业大学学士学位,

1989年获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硕士学位,

1993年获英国哈特大学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博士学位,

1994年于英国伦敦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国家级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1996年成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张改平

1997年被评为第四届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之一

河南农业大学校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英国生物工程学会会员,河南省动物免疫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1982年,张改平从河南农业大学毕业后,进入河南科技学院工作。

1989年,张改平以出国人员留学考试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被选派到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留学,学习生物技术。获得英国农业与食品委员会的博士奖学金,并准备在英国哈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然而,当得知他当时任职的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需要他回国任教时,他毫不犹豫地回国投入到教育工作中。

一年后,张改平再度应邀赴英留学,并在他所从事的生物技术领域里取得了大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研成果。其中应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现代免疫学高新技术创立的亲和分子克隆系统,被国外专家誉为“中国人的发明”,在国际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1994年10月,张改平圆满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毅然回到祖国创业。张改平把回国后的第一个研究课题确定在畜禽传染病的防治上,他认为及时准确地检测、诊断传染病是遏制畜禽传染病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为此,张改平创立了一个快速诊断技术研究平台,研制出了系统的畜禽疫病快速诊断技术,被同行誉为“动物疫病快速检测的革命”。

该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动物检疫部门及全国各地的养殖企业。在基础研究领域,张改平首次发现牛Ig-GFc受体是由四类分子而不是三类分子构成,并克隆了其基因序列,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2001年,张改平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开始了在免疫识别领域的新探索。他发现传统的疫苗免疫过程大大消耗了动物机体的免疫资源,从激发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识别基础出发,探索动物重大疫病B细胞抗原的变异规律,这对新型疫苗的设计和免疫评价体系的建立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为解决长期以来制约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仔猪黄痢问题,他利用自己从国外带回的克隆基因研制出了仔猪大肠杆菌K88、K99基因工程疫苗。2002年以来,张改平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又开始了在双RNA病毒受体领域的探索。

2000年,张改平组建了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并兼任第一任所长,走在了全国农科系统科技体制改革的前列。2001年以他为首组建了河南百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生物技术高科技领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化工作。该公司开发生产的“畜禽疫病快速检测试纸探针”和“食品安全残留检测试纸探针”系列产品已达10余种,每年创直接经济效益数百万元。其中专利产品“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快速检测试纸条”对我国食品安全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据报道,国际上共发现11个猪、牛、羊动物免疫球蛋白Fc受体分子,其中10个是张改平的研究团队发现的。[6] 

2013年7月7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张改平受聘我校动物医学院“学术院长”,这也是学校首次聘任“学术院长”。孙其信校长为张改平院士颁发聘书,钱永华副校长主持聘任仪式。

为适应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需要,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不断提升学科发展水平,学校于2013年2月研究并通过了“学术院长”实施办法,决定在拥有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学科的学院设立“学术院长”职位。

“学术院长”实行聘任制,聘期三年。聘期内,“学术院长”主要职责是指导学院学科建设,提出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发展思路;推动学院与海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等学术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学科发展的国际化水平和协同创新能力;指导学院教授委员会的工作;指导学院重大科研项目的论证、申报,以及人才队伍建设、学术团队建设等工作;向校长提出学科建设的建议。

动物医学院周恩民院长介绍了张改平院士情况。他表示,学院班子及全体教职工将在校领导和张改平院士的引领、指导下,解放思想,扎实工作,努力提升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水平,在未来5年内将兽医学科建设发展壮大,力争进入国家兽医学一级行列。

张改平院士在讲话中感谢学校的信任。他说,无论是国家、民族的强盛,还是学校的建设发展,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很高兴看到学校领导班子从战略和历史高度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做为学术院长,他将在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平台搭建和推动科研创新三个方面努力工作,扎扎实实干些事,力争为学院培养和引进作出标志性成果的人才,帮助学院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在已有传统优势的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准确定位未来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全心全意为动物医学院发展付出最大努力。

孙其信校长在讲话中对张改平院士受聘表示诚挚感谢。他指出,今天聘任张改平院士担任学术院长是学校学科建设及人才强校战略推进历程中的重要举措。“学术院长”的设置是基于激发全校师生追求学术卓越热情的迫切需要,是为加快学科、人才队伍及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而启动的一项重要改革。希望动物医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全力支持张改平院士在学院开展工作,也希望各学院能准确领会学校实施“学术院长”的意图,准确定位、快速行动,把这项工作开展好。

张改平院士现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农业部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于2010年即受聘为我校“双聘院士”、博士生导师。他长期从事动物病毒致病机制、动物重大疫病快速监测技术、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和新型疫苗研究。先后主持国家“863”、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科技支撑计划、948专项课题二十多项,已研制成功动物疫病诊断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试纸系列产品,在动物疫病和违禁药物残留快速检测技术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该行业学科发展和技术进步。

张改平院士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国家二类新兽药2个、兽药残留检测试剂备案4项;获授权专利21项;发表研究论文20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0多篇,培养博士后7人、博士研究生30多人、硕士研究生100多人。

2013年9月25日,身为“60后”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正式履新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2016年6月12日,当选第五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

2018年3月,任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

任免信息

2018年1月24日,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张改平当选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18年3月15日,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主席会议通过,张改平当选为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

主要成就与贡献

张改平是免疫试纸快速检测技术专家,长期从事动物疫病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率领团队在动物疫病和违禁药物残留快速检测技术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其主要成就和贡献是:

一、建立了免疫试纸快速检测技术体系,为我国重大动物疫病快速检测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

1. 系统开展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新城疫、禽流感、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建立了高特异性、高亲和力配对单克隆抗体制备新方法,解决了试纸研制中动物病毒抗原变异大、抗体亲和力低、识别谱窄等关键技术难题;建立了抗原免疫试纸快速检测技术体系,研制出动物疫病抗原快速检测试纸系列产品,开辟了动物疫病快速诊断新领域,为重大动物疫病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2003年“畜禽疫病快速诊断试纸条”获国家发明专利(ZL99101537.1),其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快速检测试纸条”是国内外第一个动物疫病快速检测试纸产品,2003年获国家二类新兽药证书[(2003)新兽药证字第39号],2004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 系统开展了小分子药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建立了小分子药物人工抗原及高特异性、高亲和力单克隆抗体制备与鉴定方法,解决了小分子药物免疫原性差、交叉反应强、抗体亲和力低等关键技术难题;建立了半抗原免疫试纸快速检测技术体系,研制出5大类15种违禁药物的快速检测试纸系列产品,实现了药物残留的简便、低成本快速检测,为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控提供了技术保障。在该研究领域申请专利16项,已获授权9项,“生猪主要违禁药物残留免疫试纸快速检测技术”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 系统开展了抗体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建立了口蹄疫病毒、猪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旋毛虫等多种病原的检测抗原制备方法,解决了免疫检测抗原活性低、非特异性反应高、提取制备难等突出问题;建立了抗体免疫试纸快速检测技术体系,研制出动物疫病及人兽共患病抗体快速检测试纸系列产品,实现了动物疫病抗体水平的实时监测,为疫苗免疫效果评价和动物疫病监测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其中,“猪旋毛虫抗体快速检测试纸条”2007年获国家二类新兽药证书[(2007)新兽药证字36号],2008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上述研究建立了抗原、半抗原和抗体3类靶标物的免疫试纸快速检测技术体系,包含六种技术模式,研制出的大多数动物疫病及人兽共患病快速检测试纸产品和动物源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试纸产品为国际首创,检测时间仅需要数分钟,无需任何附加试剂和设备,人人均可操作,实现了长期以来人们在检测技术领域所追求的“快速、简便、特异、敏感”的目标,解决了传统检测方法费时(数小时至数天)、成本高(需贵重仪器或试剂)、操作复杂等问题,提高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研发水平,促进了免疫检测技术进步。

二、系统开展了动物免疫球蛋白Fc受体研究,为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和人类自身免疫病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1. 系统研究了动物免疫球蛋白(IgG) Fc受体的分子特征和免疫学功能,创建了基于玫瑰花环指示系统的亲和分子克隆技术方法。目前国际上共发现11个猪、牛、羊IgG Fc受体分子,其中10个是张改平的研究团队发现的。发现牛树突状细胞上存在IgG Fc受体并定性为FcγRII,从而使人类和小鼠树突状细胞的IgG Fc受体得以发现;发现反刍动物存在一类全新的Fc受体(boFcγ2R),解释了Waltson (1976)发现的反刍动物IgG2超级免疫作用,否定了Symons等(1989)关于牛IgG2不可能有Fc受体的推断。揭示了猪繁殖呼吸综合征(蓝耳病)病毒感染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DE)的分子机制,建立了蓝耳病病毒ADE感染检测的新方法,对该重大疫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2. 系统研究了动物IgG Fc受体与配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发现牛IgG2 Fc受体上存在与配体结合的线性表位,表位多肽能够有效调节IgG与Fc受体的相互作用。由于Fc受体可介导自身免疫病,张改平的研究团队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发现了人类Fc受体的线性配体结合表位,用系统红斑狼疮(SLE)模型小鼠实验证明人Fc受体表位多肽可以减缓SLE小鼠的病理进程并有效减少其死亡,为研制治疗人类自身免疫病这类疑难疾病的新药提供了新途径。在该研究领域申请发明专利2项。

三、开展了动物病毒的免疫识别研究,建立了动物病毒免疫组学研究平台,绘制了主要动物病毒蛋白的B细胞识别图谱

发现了猪瘟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等主要动物病毒蛋白的系列B细胞识别位点,在GenBank注册B细胞抗原表位序列12个,绘制了主要动物病毒蛋白的B细胞识别图谱,揭示了主要动物病毒病的体液免疫机制,丰富了动物病毒免疫学理论。在该研究领域申请发明专利5项,已获授权3项。

多年来,张改平及其团队在动物疫病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研究领域开展了创新,先后主持完成国家重大科技项目22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发表研究论文147篇,其中SCI论文22篇,被Science等著名期刊引用121次;申请专利36项,已获授权14项;主持研制成功国家二类新兽药2个、兽药残留检测试剂备案1项,通过兽药残留检测试剂备案复核试验3项,推动了动物免疫学的学科发展和检测领域的技术进步。

鉴于其在免疫试纸快速检测技术领域的贡献,英国科技文化促进委员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托并资助张改平作为大会主席主持承办了2006年中英食品安全论坛,促进了中英食品安全的技术合作与交流。美国Humana出版集团特邀张改平为“Biosensors and Biodetection”(生物传感器和生物检测)(2009年,ISBN: 978-1-60327-568-2)一书撰写了“Immunochromatographic Lateral Flow Strip Tests”(免疫试纸快速检测技术),这是该技术首次被正式列入科研和教学工具书。

所获荣誉

  张改平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品行端正,治学严谨。先后培养博士后7人、博士研究生11人、硕士研究生45人,领导的研究团队被授予“河南省动物免疫学创新型科技团队”,创建的实验室被命名为“河南省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和“农业部动物免疫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张改平200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07年当选河南省首届中原学者。

2008年获中华农业英才奖。

2008年被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咨询专家。

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小试纸大民生

张改平和他的研发团队在快速检测技术方面已获得30多项发明专利

采访者:东方今报记者奚春山(以下简称东方今报)受访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部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河南省农科院副院长张改平

在轰动全国的“瘦肉精”事件中,公众看到了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利的不择手段,也看到了政府保障食品安全的决心和努力。不为人知的是,为围剿“瘦肉精”立下大功的专用快速检测试纸,是由河南人张改平发明的。本期非常档案,东方今报记者专访了试纸的发明者张改平,听他讲述小试纸里的大民生。 □东方今报记者 奚春山/文 邱琦/图

【博弈】小试纸启动检测革命

东方今报:有消息说,央视记者拿着您发明的专用快速检测试纸,测出了“瘦肉精”。这种试纸什么时候发明的?

张改平:央视记者测“瘦肉精”时,拿的就是省农科院的专用快速检测试纸。这种试纸2001年就已经问世。

上世纪90年代末期,食品安全成为国内外关注的主题,但当时检测的设备都是采用国外的,动辄上百万元的仪器,而且只能检测一部分样本,耗时长,成本高,并不快速。这就迫切需要更简便快速的方式,来检测动物疫病及违禁药物残留。在这种背景下,我开始着手研究和探索新型的检测方式。

1997年,开始进行快速检测技术攻关。经多次反复试验,在2001年研制出六种技术模式,大多数动物疫病及人畜共患病快速检测试纸产品和动物源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试纸产品,为国际首创,被誉为“动物疫病快速检测的革命”,目前已获得30多项发明专利,并成立了专门的公司。

10年来,该技术已经更新到第三代,在国内外同类快速检测技术中居领先地位。在试纸上滴上猪的尿液样品,一分钟之内便能得出结果。一张试纸能检测出1克“瘦肉精”10亿分之一的含量,非常精确。而目前,不仅是“瘦肉精”,牛奶里的三聚氰胺,食品中的抗生素、磺胺类等违禁添加药物等,也都可以通过专门试纸检测出来。

【现状】试纸热销不是我心愿

东方今报:根据公安机关的披露,已抓获的制售瘦肉精的不法分子,很多是专业人士。这些专业人士,为何要铤而走险做这种事情?

张改平:瘦肉精是人工合成的,成本非常低,技术门槛也不高,有市场销路,这自然会吸引一些唯利是图的人去“追逐”。目前,在中国的食品领域有两类专家,一类是专门发明添加剂,牟取暴利赚钱的。一类是防止这些添加剂危害人体健康的。我扮演的是后者的角色。令我感到难过的是,在利益驱动下,不断有新的危害人体的添加剂出来。

东方今报:媒体报道说,您发明的试纸目前热销,目前的态势是怎么样的呢?

张改平:坦率地讲,从央视曝光瘦肉精后的半个月时间,卖了10万条试纸。相当于去年一年的销量,目前的状况是供不应求。但由于市场价值高,目前针对我们专利技术的侵权和非法产品也非常多。而仿冒试纸产品的泛滥,已经危害到了快速检测试纸技术的科学公信力。例如目前网上热销的一些种类繁多的所谓“瘦肉精快速检验卡”,实际效果很差,只是利用公众对于“瘦肉精”的恐惧心理牟利。

【提醒】想吃肉 尽管到街上买

张改平:虽然公司的利润多了,但是我一点也不开心,古代的良医说,但愿世间人无病,宁愿架上药蒙尘。我宁愿自己研发的检测试纸销量还像以前一样。媒体报道说,某些蔬菜中也有放射物,作为专业人士,我可以再发明出一种便携式低价格的试纸或仪器,去市面上买菜时,进行检测。但是如果每人口袋里装着检测试纸去买肉、买菜,这样的生活的确可悲。

东方今报:作为专业人士,您现在还吃肉吗?敢去市场上买肉吃吗?

张改平:受国家有关部门委托,我所领导的团队研制出了一种用于熟食品检测的仪器,大概5分钟时间就能检测出熟肉制品是否含有瘦肉精,我们工作人员去市面上购买了各种品种的熟肉制品,但未发现有瘦肉精。我的生活和以前一样,想吃肉时,就去市场上买。

【分析】

“瘦肉精”的“药物概念”

东方今报:媒体报道,日前,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称,正确使用瘦肉精不危害人体健康。陈锡文还说,部分发达国家允许使用瘦肉精。还有女性网民称,瘦肉精具备减肥功效,作为研究“瘦肉精”的专业人士,您如何看待“瘦肉精”?

张改平:“瘦肉精”并不是一种单一物质,而是泛指一类具有相似结构的β-受体激动剂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能调节支气管扩张和平滑肌松弛,常被用作平喘药物,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这次受到广泛关注的“盐酸克伦特罗”是其中一种。“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白色或者微的粉末,比较容易溶于水、甲醇和乙醇。由于它是第一种被发现可以提高胴体瘦肉率的化合物,所以有时候“瘦肉精”也特指“盐酸克伦特罗”。

至于女性网民说的瘦肉精可以减肥,理论上可以这样说,有些减肥药的确含有瘦肉精成分。有些运动员也服用瘦肉精,让体形更健美,但如何服用,量控制在多少合适,还需要进行科学的研究。

【考证】

欧美养殖的确允许“瘦肉精”

张改平:上世纪80年代初期,欧美等国家开始将其用于畜禽养殖。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也一度将其作为科技成果进行推广。世界上第一起食源性“瘦肉精”中毒事件发生在西班牙,1989年,西班牙35人因食用含有“瘦肉精”的牛肝而中毒住院。之后,法国、意大利等国也相继发生多起“瘦肉精”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达数百人。

我国第一例“瘦肉精”中毒发生在1997年,当时香港17位居民因食用猪内脏而中毒。之后,广东、浙江、上海、江苏、辽宁等地陆续发生多起“瘦肉精”中毒事件。2001年以后,随着政府监管力度加大,“瘦肉精”中毒事件明显减少。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养猪时的确使用“瘦肉精”,但在猪出栏之前的一段时间(一周或更长时间)停止在其饲料中加入瘦肉精,便可通过猪自然的新陈代谢将瘦肉精排出。在中国,通常所说的“瘦肉精”则是指“盐酸克伦特罗”。它曾经作为药物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后因其副作用太大而被立法禁用。由于西方国家一般不消费动物内脏(猪肉一般不含瘦肉精,但内脏特别是肝脏则会残留瘦肉精),因而在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瘦肉精这类物质的使用是合法的。

【延伸】

日本食品不是“神话”

东方今报:有网民说,日本的检测标准是世界最高的,作为留学海外的学者,您怎么看待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

张改平:在我们业内公认欧盟的食品检测标准是世界最高的。日本对国外进口的食品制定了非常高的检测标准,这是一种保护本国农产品的贸易壁垒。可悲的是,不少人还错以为日本食品品质高,日本大米曾在国内卖到180元一斤,我感觉很荒谬,我国东北的优质大米其品质要超过日本大米,如果日本不制定高进口标准,中国的农产品和食品会迅速占领日本市场。

【相关】

关于转基因的“传说”

东方今报:转基因目前也引起了社会热议,有网友提到,为什么计划经济时代吃啥都安全?

张改平: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猪肉等农产品,相对是安全的,但问题是供给不够,城市居民一星期,甚至一个月才能吃上一次肉,而现在大部分人每天都能吃上肉。不能用减少供给的方法来保障食品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首先是保障供给,目前的科技进步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速度,土地也是有限的,所以转基因农产品、食品的研究和开发是必要的。

但在这方面,也有认识误区,公众认为转基因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其实转基因不能直接增加农产品产量。以转基因棉花为例,非转基因棉花产量低,是因为棉蚜虫吃棉花,而转基因棉花能消灭棉蚜虫,所以产量提高了。不过棉蚜虫消失了,一种叫蛇春象的虫增加了,蛇春象对生态环境危害比棉蚜虫更大,这就是转基因的负面效果。转基因的生物技术改变了原有的生态链条,需要谨慎对待。

更新日期:2024-11-21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djkk57@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djkk.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