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恭庆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临界点理论与非线性微分方程的多重解方面,建立和发展了孤立临界点∞维Morse理论;以同调类的极小极大原理为基础,纳入这一新的Morse理论,使几种不同形界点定理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理论框架,由此发现若干新的临界点定理,尤其是成功地运用这一理论研究了Hamilton系统周期轨道、Riemann流形间的调和映射的个数等问题。在自由边界问题方面,把一大类数理方程自由边界问题抽象成带间断非线性项的偏微分方程,并发展了集值映射拓扑度和不可微泛函的临界点理论等工具,成功地研究了油井中的水锥问题、受控热核装置中磁面平衡问题、障碍问题等。
展开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临界点理论与非线性微分方程的多重解方面,建立和发展了孤立临界点∞维Morse理论;以同调类的极小极大原理为基础,纳入这一新的Morse理论,使几种不同形界点定理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理论框架,由此发现若干新的临界点定理,尤其是成功地运用这一理论研究了Hamilton系统周期轨道、Riemann流形间的调和映射的个数等问题。在自由边界问题方面,把一大类数理方程自由边界问题抽象成带间断非线性项的偏微分方程,并发展了集值映射拓扑度和不可微泛函的临界点理论等工具,成功地研究了油井中的水锥问题、受控热核装置中磁面平衡问题、障碍问题等。
他195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后留校工作。自1959至1978任助教,1978年越级升副教授,1983年升教授,后被评为博士导师。1978年底作为我国第一批赴美访问学者。曾先后多次到欧美著名大学及研究所访问与讲学。84年被国家遴选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90年被授予“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他曾获全国科技大会奖(78),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87)--临界点理论及其应用,三等奖(82)--带间断非线性项的微分方程,首届陈省身数学奖(86),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95),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奖—泛函分析讲义(上、下册),以及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93)--无穷维Morse理论及其在微分方程中的应用;于94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于94年应邀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作45分钟报告。他还是多个国际核心刊物的编委。著有:《无穷维Morse理论与多重解》(1993英文),《非线性分析方法》(2005英文)。
他多次连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数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1997-02任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973)专家顾问组成员,2000-03任天元数学基金领导小组组长。他还是北京市第六--七届政协委员,全国人大第八、九、十届人大代表。
1978-1982北京大学数学系副教授;
1983- 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
1988-1999北京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
1996-1999中国数学会理事长;
1994- 世界数学家联盟发展与交流委员会委员;
1993- 教育部属北京大学数字与应用数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1995- 高校数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中心主任;
1998- 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专家顾问组成员;
199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
2000- 数学天元基金领导小组组长;
1986-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数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2000- 教育部科技季员会数理学部主任;
2000- 中科院数理学部常务委员;
1992- 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科学》,《数学学报》(英文),《数学年刊》(英文)
Analyse Nonlineaire, Institut H. Poincare, (法),
Procedings A, the Royal Society Edinburgh (英),
Intemational Journal of Mathematics, World Scientific Press,
Nonlinear Anlaysis, TMA, (美)
Dynamical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 (美),
Abstract and Applied Analysis,(美)
Discrete and Continuous Dynamical Systems, (美).
丛书编委:Monographs in Mathematics, Birkhauser, (瑞士),
兼职研究员: 2000-2002, International Center of Theoretic Physics (意大利),
兼职教授: 1999-2001,香港科技大学。
1986, 陈省身数学奖,
1987,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
1991, 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1993, 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
1994, 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94, 在世界数学家大会作45分钟应邀报告,
1995,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2.教一门课,要先把这门课在数学中的位置弄清楚,特别是它与哪些数学分支有联系?是怎样联系的?然后决定取舍和重点。教数学不能仅仅满足于逻辑推理清楚,要讲思想,讲实质,要通过已知启发未知,透过典型的例子推测一般结论,要处理好抽象与具体的关系,理论与应用的关系。
3.大学是传授知识与创造知识的地方,评价大学的教学水平应该包含基础课和专题课两个方面。对基础课,要强调给学生打好基础,因此对于基本概念和方法的讲解要花大功夫,要“少而精”,突出重点;对于最基本的内容要反复强调,要求学生牢牢掌握;对于基本技巧要反复练习,达到熟练。研究生专题课的目的则是把学生引向研究的前沿,教师要为学生铺平道路。因此选材特别重要。教师必须清晰地了解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哪些是真正实质性的进展?哪些是新的生长点?有哪些未解决而有意义的问题?哪些方法还大有潜力?然后根据学生的基础,为他们搭好桥,做好铺垫。考虑到学生们今后的发展空间,选题不能过窄。
张恭庆 - 简历
张恭庆,男,36年5月29日生,汉族,上海市人。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高等学校数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中心主任。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北京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1988-1999),教育部属北京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重点实验室主任(1995-2004)以及中国数学会理事长,(1996-1999在其任内成功申办了在北京召开2002国际数学家大会)。他195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后留校工作。自1959至1978任助教,1978年越级升副教授,1983年升教授,后被评为博士导师。1978年底作为我国第一批赴美访问学者。曾先后多次到欧美著名大学及研究所访问与讲学。84年被国家遴选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90年被授予“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他曾获全国科技大会奖(78),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87)--临界点理论及其应用,三等奖(82)--带间断非线性项的微分方程,首届陈省身数学奖(86),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95),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奖—泛函分析讲义(上、下册),以及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93)--无穷维Morse理论及其在微分方程中的应用;于94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于94年应邀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作45分钟报告。他还是多个国际核心刊物的编委。著有:《无穷维Morse理论与多重解》(1993英文),《非线性分析方法》(2005英文)。
他多次连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数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1997-02任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973)专家顾问组成员,2000-03任天元数学基金领导小组组长。他还是北京市第六--七届政协委员,全国人大第八、九、十届人大代表。
张恭庆 - 主要经历
1959-1978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助数;1978-1982北京大学数学系副教授;
1983- 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
1988-1999北京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
1996-1999中国数学会理事长;
1994- 世界数学家联盟发展与交流委员会委员;
1993- 教育部属北京大学数字与应用数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1995- 高校数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中心主任;
1998- 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专家顾问组成员;
199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
2000- 数学天元基金领导小组组长;
1986-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数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2000- 教育部科技季员会数理学部主任;
2000- 中科院数理学部常务委员;
1992- 全国人大代表。
张恭庆 - 学术兼职
下列刊物编委:《中国科学》,《数学学报》(英文),《数学年刊》(英文)
Analyse Nonlineaire, Institut H. Poincare, (法),
Procedings A, the Royal Society Edinburgh (英),
Intemational Journal of Mathematics, World Scientific Press,
Nonlinear Anlaysis, TMA, (美)
Dynamical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 (美),
Abstract and Applied Analysis,(美)
Discrete and Continuous Dynamical Systems, (美).
丛书编委:Monographs in Mathematics, Birkhauser, (瑞士),
兼职研究员: 2000-2002, International Center of Theoretic Physics (意大利),
兼职教授: 1999-2001,香港科技大学。
张恭庆 - 重大成就
在临界点理论与非线性微分方程的多重解方面,系统地建立和发展了孤立临界点∞维Morse理论;以同调类的极小极大原理为基础,把许多临界点定理纳入这一新的Morse理论,使几种不同理论在这里汇合、交织,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理论框架,由此发现了好几个新的重要的临界点定理,使过去的许多结果的证明大为简化,所得结论也更为精确,尤其是成功地运用这一理论研究了Hamilton系统周期轨道、Riemann流形间的调和映射的个数等问题。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在自由边界问题方面,把一大类数理方程自由边界问题抽象成带间断非线性项的偏微分方程,并发展了集值映射拓扑度和不可微泛函的临界点理论等工具,成功地研究了油井中的水锥问题、受控热核装置中磁面平衡问题、障碍问题等。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由于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在高等职业教育工作中贡献突出,2007年8月22日,张恭庆荣获国家教育部授予的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张恭庆 - 个人荣誉
1982, 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1986, 陈省身数学奖,
1987,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
1991, 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1993, 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
1994, 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94, 在世界数学家大会作45分钟应邀报告,
1995,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张恭庆 - 主要著作
1. Infinite Dimensional Morse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 1985 SMS, les press de I’universite de Montreal, Montreal, Canada,
2. 《临界点理论及其应用》, 1986, 上海科技出版社,
3.《线性泛函分析讲义上(上)》(与林源渠)1987, (下)(与郭攀正)1990, 北京大学出版社。
4.Infinite Dimensional Morse Theory and Multiple Solution Problems, 1993, Birkhauser.
张恭庆 - 从教心得
1.教学工作包含“教”与“学”两个方面。教师讲课不能光“教书”,必须针对授课对象。了解学生的情况;例如,他们先修过那些课?学现在这门课的目的是什么?对哪些内容有兴趣?下课后了解不同学生听课的效果,对备下一堂课也很重要。2.教一门课,要先把这门课在数学中的位置弄清楚,特别是它与哪些数学分支有联系?是怎样联系的?然后决定取舍和重点。教数学不能仅仅满足于逻辑推理清楚,要讲思想,讲实质,要通过已知启发未知,透过典型的例子推测一般结论,要处理好抽象与具体的关系,理论与应用的关系。
3.大学是传授知识与创造知识的地方,评价大学的教学水平应该包含基础课和专题课两个方面。对基础课,要强调给学生打好基础,因此对于基本概念和方法的讲解要花大功夫,要“少而精”,突出重点;对于最基本的内容要反复强调,要求学生牢牢掌握;对于基本技巧要反复练习,达到熟练。研究生专题课的目的则是把学生引向研究的前沿,教师要为学生铺平道路。因此选材特别重要。教师必须清晰地了解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哪些是真正实质性的进展?哪些是新的生长点?有哪些未解决而有意义的问题?哪些方法还大有潜力?然后根据学生的基础,为他们搭好桥,做好铺垫。考虑到学生们今后的发展空间,选题不能过窄。
张恭庆 - 参考资料
[1] 厦门大学网 http://math.xmu.edu.cn/Article/Index.asp更新日期:2024-11-23
推荐车载视频
推荐车载音乐
车载音乐下载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