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淑荣
栾淑荣 - 人物简介
栾淑荣,女,1964年出生在山东栖霞市中桥镇后高格庄村,她是一位“进入了剪纸艺术的‘自由王国’,赢得了‘神剪’称誉”,一位身残志坚的剪纸艺术家,一位面对丈夫叛离、徒弟“负心”的女人一位两次从车祸中死里逃生的女人,一位张海迪式的英雄人物,一位能与“剪花娘子”库淑兰并称为两代人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全国“十把金剪刀奖”获得者。
她是一位普通的农民,没有文化;她是一位不幸的女子,童年丧父,后遭遇车祸,高位截瘫;她是一位自强不息的人,早在1990年就成为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理事。
栾淑荣 - 人物作品
她先后5次荣获“金剪刀奖”,作品被多个国家博物馆收藏,业内专家一致称她为“神剪”,2008年6月,又被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授予“中华剪纸艺术传承奖”。
20多年来,她的上千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上海美术馆以及省级以上博物馆、艺术馆收藏。近年来,她先后有1万多件作品被德国、美国、日本、巴西、新加坡等十几个国家的艺术馆、艺术家或者群众收藏。她的作品《农家乐》、《窗花》等图在德国印成明信片,发行量为100万套。
栾淑荣 - 获奖荣誉
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的理事、省级新长征突击手、市政协常委、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巾帼十杰”、十大杰出青年。工艺美术理论家、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张道一先生称栾淑荣是“能与剪纸娘子库淑兰并称,为两代人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2007年和2008年,她连续拿了5个“金剪刀奖”,被业内人士誉为“神剪”。2008年6月,又被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西风烈?中国剪纸艺术大赛组委会授予“中华剪纸艺术传承奖”。
栾淑荣 - 人生经历
生来就爱剪纸
栾淑荣1964年出生在山东栖霞市中桥镇后高格庄村。她自己也记不清楚什么时候学会剪纸了,可能是遗传因素吧,好像是生来就会剪纸,她家的五个姐妹都会剪纸,母亲、奶奶也都会剪,并且奶奶剪的还特别好,是远近闻名的剪纸高手,她自己也是,从小就爱剪纸。
栾淑荣剪纸的动力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爱好,其实更主要的还是为了挣钱。她小时候,看到姐姐们都剪,自己也就学着他们,要一些样纸自己剪,谁知自己无师自通,往往姐姐们一个样纸还没剪熟练,自己已经不用样纸就能剪了。剪完后就跟着姐姐一起赶集卖剪纸,因为她的剪纸细腻、秀美,所以大家都喜欢,经常是别人的剪纸还有一大堆,自己的却早早卖完了,以致最后赶集时,姐姐们都不敢跟她在一起摆摊。
当时,一张窗花卖5分钱,但就是这5分钱,激起了栾淑荣剪纸的愿望。为了多挣点钱补贴家用,栾淑荣不分白天黑夜的剪,夏天在树荫下,冬天在土炕上,全家人都睡下了,她还把玻璃瓶做的煤油灯挂到窗上,守着灯光继续剪。“那时候一年下来,能剪一大箱子,冬天一进腊月门就开始每天赶集”,栾淑荣说,“赶集卖剪纸得来的钱都一分不少的交给母亲,自己连个包子都舍不得吃,最多的一年卖了100多元”。正是凭着这份坚韧,这份悟性,栾淑荣的剪技由生到熟,由慢到快,到十七八岁时剪纸就不用画稿、不用眼看了,拾剪瞬间即成作品,成了村里的剪纸高手。
学习增长技艺
1984年秋,栾淑荣得知县文化馆要举办剪纸展览,便带着10幅窗花来到文化馆,最后作品全部展出还获了奖,并受到烟台市剪纸专家曲青棠老师的赏识。展出结束后,她跟随曲老师到了烟台,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系统学习。在曲教师的指导下,春节期间,她创作的20幅作品即全部被选入烟台市剪纸展览,并有6幅参加省里展览,有2幅在北京参加了全国展览。1985年,曲老师又为她指出一条进一步提高之路——参加中华剪纸函授中心的专业班。经过一年的系统学习,栾淑荣的剪纸技巧有了质的提高。86年春结业时,做为优秀学员,她被学校邀请赴乌鲁木齐参加结业典礼,并做现场表演,150幅作品也被函授中心作为奖品发给每位优秀学员。
回到栖霞后,栾淑荣被选聘到县文化馆。尽管自己的剪纸技艺已日臻成熟,但她仍不满足,在县文化馆,栾淑荣又重新系统地学习了中国绘画技法,并反复揣摩汉画象石,把剪纸和美术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1988年9月,栾淑荣代表中国的剪纸艺人,随“中国民间艺术代表团”到巴西圣保罗作了为期一个月的剪纸表演,其高超的技艺和精彩的表演轰动了巴西。巴西电视台和其他新闻单位广泛宣传了她的事迹,巴西《南美侨友》杂志连续在两期封面上刊登她的作品,她随身携带的8千幅作品被一抢而空,许多人甚至不远千里专门请她剪纸、签名。
好心遭遇横祸
1996年夏天,临沂市一个柳姓姑娘给栾淑荣写信,要拜她为师学剪纸。柳言辞恳切,述说自己贫困的家境和学习剪纸的愿望,栾淑荣感动了,马上给她写了回信,表示愿收她为徒。柳来到栖霞后,吃住在栾淑荣家,柳叫栾淑荣老师姐姐,栾淑荣白天晚上手把手地教她,几个月过去了,柳的剪纸技艺大有长进。这时,烟台有家私企老板很赏识栾淑荣的剪纸,愿高薪聘请她到公司剪纸,栾淑荣对这个老板说:“我的徒弟剪纸也很好,让她来你公司,你既可以得到我的剪纸,也可以给她机会发展。”
11月3日,栾淑荣带着柳到烟台与公司老板商谈来厂事宜,老板满意的接受了柳,栾淑荣为徒弟有了工作而高兴。返回时,老板派司机用自己的小货车送她们。晚7时许,汽车快到栖霞了,劳累的栾淑荣睡着了,小货车却突然被对面驶来的一辆大货车挤到路边的大沟里,栾淑荣从车里摔了出去,什么也不知道了。经过抢救,命虽然保住了,但落了个高位截瘫,手臂以下的身体失去了知觉,老天爷只把头和手留给了她……
车祸发生时,柳也受了伤,栾淑荣给她垫上了两千多元的医疗费。经过治疗,她很快康复了,那些日子,柳非常内疚,她反复对栾淑荣说:“老师,我照顾你一辈子!”可是四个月后,柳借口回家拿钱,就再也没有音信。
卧床潜心研究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栾淑荣也曾经绝望过,甚至自杀过。但当她被医生抢救过来苏醒后,儿子的一句:“妈妈,你别死,我有个瘫痪的妈妈也是有个妈妈啊!”却让她彻底告别了轻生的念头,也使她暗暗下定决心:为了孩子,也为了喜欢剪纸的人和中国剪纸艺术的发展,自己要坚强的活下去。
重新拿起剪刀,对于栾淑荣来说要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由于她高位截瘫,大小便失禁,尽管每天都尽量少喝水,但还需要更换30多块尿布。她仰躺着剪一幅作品比正常人要多付出几倍乃至十几倍的努力。一天下来,常常累得脖子都僵直了,转都不敢转,但她全然不顾这些,却把心思都花在剪纸上,一边学习别人的剪纸技术,一边自己揣摩剪纸技艺,终于使自己的剪纸技艺又上一个新台阶。特别是她苦练的“剪纸打毛”技术,1厘米的长度中居然能剪出44根毛毛,这样的“打毛”技艺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被称为“天下第一”。著名剪纸艺术家秦石蛟在给栾淑荣的信中说:“在我收藏的剪纸中,打毛最细的是你,称得上全国之最,在我看来,你是全国剪工最精的作者。”
没出车祸之前,栾淑荣特别注重搜集剪纸底样,一有时间就骑着自行车四处打听,登门收购,甚至不惜拿自己的作品跟人家交换。多年来,底样积攒了几大箱。躺在床上的十多年间,栾淑荣除创作完成了万余幅剪纸作品外,还对以前搜集到的剪纸底样进行了系统整理,共整理底样近万幅。对这些宝贝,栾淑荣一有时间就拿出来欣赏、比画,寻找创作灵感,多年下来,基本上每一幅作品都被她牢牢记在了心上。不仅如此,对一些不完整的作品,她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与创作力,进行二次创作,把残缺部分补齐补全,甚至对一些作品进行再次深加工。在清花瓷上加上人物故事,把熊猫与奥运结合起来……,这些都是她的创举。用她自己的话说:“艺术也是有生命的,有些东西如果只是单纯的死搬硬套,就跟学习一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是如果能进行二次创作,那么这样的艺术就有了生命力,也一定能继续传承、发扬下去,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收徒传承技艺
自从为了徒弟而瘫痪在床之后,栾淑荣曾一度对收徒失去了信心。期间,尽管有许多人慕名而来,登门学艺,却都被她婉言谢绝了。栾淑荣告诉我们:“那段时间,尽管自己也很想收个徒弟,但一想到柳,自己的心里就会莫名伤感。”
躺在床上的十多年,不仅让栾淑荣的剪纸技艺突飞猛进,而且让她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就像潜心修佛一样,大彻大悟之后,我才明白,现在我活着的主要目的,不是如何提高自身的剪纸艺术,再多的“神剪”也不能使我站起来,唯一能使自己站起的办法就是通过自己,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掌握,让剪纸给更多的人带去欢乐、带去幸福!”说是这么说的,做也是这么做的。现在,只要一有时间,栾淑荣就召集剪纸协会成员聚到一起,切蹉技艺,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哪里有什么大赛,栾淑荣也总是积极推荐徒弟、协会会员,并主动帮他们联系、装裱,为此她一年要投入数千元,但她无怨无悔。
邻居中有些小孩被她的剪纸所吸引,栾淑荣就主动联系,免费教他们剪纸。她收的徒弟中还有十多个小孩子,每到放学后这些小徒弟都是先到她家里学习一会剪纸,再背起书包回家,寒暑假则吃住在她家。“在这里,不仅可以照看他们,而且可以让他们多学习一些民间文化,看着可爱的孩子们在自己的影响下,对剪纸那么痴迷,剪的那么好,自己心里比得了奖都高兴,毕竟他们才是剪纸的未来啊!”,栾淑荣如是说。
栾淑荣虽依然躺在床上,但每天却过的很充实。接待来客、收徒传艺、精心创作,每一样工作她都做的一丝不苟。面对众多的荣誉和奖励,栾淑荣如是说:“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剪下去,把这门技术传承下去,当好传承人,真正把剪纸艺术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