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文史研究馆 - 白少帆
白少帆

白少帆

白少帆(1941年1月22日—),中国著名的作家。原执教台湾及海外,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2年定居北京,任中央民族学院教授,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华侨大学中文系主任兼艺术系主任,并任福建省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华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副会长。1998年,他被国务院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终身馆员。
展开

个人作品

有关的编著主要有:1988年的《现代台湾文学史》、1990年的《台湾文学思潮史》、1992年的《台港文学名作佳构赏析丛书》等。1995年起,他任《中华文学通史》古代卷编委,并为该卷增补了南明永历至清代乾嘉时期的台湾部分。其中,《现代台湾文学史》一书,近千万言,是两岸文学界公认的开拓之作,且于出版后的10年间被两岸高校普遍采用为教材。而白少帆教授在传统期——明清及近代台湾文学史领域的研究,也以其“垦荒者”的足迹,受到学术界同行的推许。

白少帆自1983年起历任中央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 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室研究员、 华侨大学中文系和艺术系主任、华侨大学台港澳暨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所所长、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顾问。他还是中国训诂学会、 中国作家协会、欧美同学会、中国老教授协会和全国台湾研究会会员。还担任中华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福建省文学学会副会长等。1998年9月8日,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朱鎔基总理亲自为其颁发聘书。

成长历程

白少帆从1947年起,在台湾顺利完成了小学到研究生的教育,1963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取得台湾大学法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青年时代,在巴黎攻读哲学的白少帆从孔孟之道朝向马克思主义过渡。60年代后期,愈加向往已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祖国大陆。1975年时任台湾师范大学副教授,1975年10月,他前往曼谷中国大使馆寻求回归的途径而未果。返台后事泄,遭当局的政治迫害而妻离子散。1981年夏,他被释之后离台赴欧,受聘于法国高等师范大学,担任汉学研究生指导教授。在此期间,他拒绝以婚姻关系加入当地的国籍。1982年冬,白少帆作为“来华定居专家”,由当时的国务院科技干部局引进回国,落户北京。

作品一览

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客归春先——祖国东南旅访日记》、《乙丑岁暮三帖》,编辑《中华文学通史·古代卷》,撰著《清代宦台诗作研究》,主编《现代台湾文学史》,《台湾文学思潮史》、《台港文学名作佳构赏读》丛书(8册)等。另外,他还著有《现代台湾文学史》。

荣誉记录

白少返所著的《现代台湾文学史》选入1988年台湾《中国时报》风云新书榜。

白少帆

1988年,他所著的《现代台湾文学史》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奖。

其后,《现代台湾文学史》又获得国家民委第二届高校优秀教材奖。

人物评价

陈廷佑诗词:

七律  致白少帆先生

识荆有幸算何年,避暑井岗林蔽天。

几度衔杯钦雅量,久曾拙作敬尊前。

归辽鹤悟云根味,聘馆师耕砚上田。

回望欧台终一粲,京华无处不诗缘。

白少帆先生,蒙古族,生于台北,因反蒋思陆受国民党迫害,孤身赴欧州讲学,1982年归国任教,1998年受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参与编撰《中国文学通史》,补写台湾四百年文学部分,贡献良多。 

个人影响

在白少帆先生的心中,台湾这婆娑之洋的美丽之岛,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那里是他的故乡,他在那里出生、长大,就像一面风筝,飞得再高再远,依然与故乡有一脉相连。

白先生的祖上当年随郑成功率领的大军从福建出发跨越台湾海峡,登上台湾岛,赶走了荷兰侵略者,收复了台湾。从此,他的家族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他们最早开发台北盆地,成为耕读世家。家族中出了不少科第出身的秀才、文武举人。每到春节,家人就围炉喝地瓜汤,然后让孩子背祖谱,这情景白先生记忆犹新。

深厚博大的中华古典文化从他小时候起就滋育着他的心灵,在台湾大学读研究生时他学的是中文,他迷恋古体诗词,以此吟咏风物,抒发性灵;后来他远赴巴黎读文艺理论博士,一种文化的吸引力又使他来到祖国大陆定居。这里是“千载孤篇咏夜柔”的张若虚的故乡,是“孤馆歌寒尚客游”的秦少游的故乡,是“满墙筠影怅吴钩”的郑板桥的故乡,他感到自己对内地并不陌生,无论是在中央民族学院汉语系教书,还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做文学研究,无论是应福建的华侨大学中文系之邀去做中文系主任,还是被享有声望的中央文史研究馆聘为馆员,他都能感受到海峡两岸共有的文化传统在他心中引起的共鸣,他在这片中华文化的沃野中尽情地徜徉。

台湾是他心中割舍不断的情结,他将自己的研究方向定位在台湾文学。他研究过去无人涉足过的明清、近代台湾文学部分,在这方面独有建树,撰写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编的《中国文学通史》中南明永历至清代乾嘉时期台湾文学部分章节,填补了台湾文学研究的空白。此外,他还撰写了《现代台湾文学史》、《台湾文学思潮史》等著作。《现代台湾文学史》是国内第一部这方面著作,被作为内地的文学教材,并传到台湾。透过历史的烟云白先生看到海峡两岸文化交融的进程,台湾文化是中原文化的衍派,源自唐宋的文化传统,过去由内地人比较完整地携至这块东南海疆根植生长。日本殖民统治者半个世纪的压制和摧残,也没有使这个传统泯灭。后来随着大陆到台湾人口的增多,两岸的传统文化更加紧密地衔接连贯起来,丰富润泽起来。

在福建泉州的华侨大学中文系执教期间,白先生觉得很亲切,福建是他祖籍所在的地方,他的根在这里。他与当地人方言相通,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爱好也相通,互为知音。他不愿看到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失传,要将它传播给下一代,发现艺术系的一些学生画中国画不会题跋,他这个中文系主任就将中文系与艺术系打通,让学生接受较全面的古典文化教育。

福建与台湾盈盈一水相间。夜阑人静时,明净的月光触动他的乡愁,凝为诗句:“风情未减岁时迁,寄谊东南半客缘。闽海流霞徂蜃梦,温陵宿雨转离弦。依迟晓镜簪花靥,淡宕春灯绾髻肩。准拟夜阑潮有信,鲲洋月泊稻江天。”(《西岸元夜忆台北》。想象中台北像一个温情脉脉的女子在等待着他的归来。离开台北已近20年,岁月流逝,当年风流倜傥的才子如今已是两鬓添霜,而情怀依然,想归去探望却又迟疑。但他相信会有那么一天他能自在地来去,“双髻山风寄雨悠,春罗换酒洛桥头,归来燕子曾相诺,为报潮平始满瓯。”(《闽南春日即事》)。他期待着举杯共庆的那一天。 

更新日期:2024-11-21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djkk57@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djkk.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