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朴诚
王朴诚 - 个人简介
王朴诚(1877年-1961年),汉族,四川中江县人。早年在丰都县陈家“福源长”中药栈学徒。师满后回成都,开店行医,以谋生计。其以儿科为精专,信守“医非营业,药以治病”之旨,被成都百姓誉为“王小儿”。1955年,奉调从成都到北京,参加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建院初期的医疗和教学工作。当时是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中医儿科老中医,因其医术精湛,疗效卓著而享誉全国。
王朴诚 - 人物生平
早年在药店学习医药,1903年起开业行医,初期以眼科、外科著名,对于中药的品种、性味、归经、炮制都很精通;后来专攻中医儿科,因擅治小儿疾病驰誉成都,咸称“王小儿”。精通儿科理论,临床经验丰富,对治疗小儿传染病及肠胃病有独到之处。1953年,四川省行署授予他“中医专家”称号,并被荣选为成都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通车时,他有幸作为医务界的代表,乘坐两市之间第一列对开客车,往返于成都、重庆之间。
1955年,他奉调来到北京,参加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今中国中医科学院)建院初期的医疗和教学工作,是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中医儿科的名老中医,并经常到北京市儿童医院、中苏友谊医院、解放军301医院等参加对病重患儿的会诊。
王朴诚 - 学术成就
针对儿童疾病特点,王朴诚历来主张防重于治,提倡“三分医药,七分调理”,反对常吃药和乱吃药。他的处方特色是药味不多,药量不大,既照顾到小儿阴阳的全面调理,又突出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等各方面的特殊要求,深受群众欢迎。如小儿咳嗽除外感外,多由饮食不节、内伤脾胃所致,治法上提出“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采用消食导滞为主,辅以止咳化痰的治本之法,并根据不同病情,组成多种经验用方,疗效很好。对小儿发热,总结出“早晚烧(发热)、手足心烧、阵阵烧是食积烧。”他提出许多浅显易懂又易于掌握的儿科辨证论治口诀,长期在学生和患儿家长中流传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