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 构造地质学、大陆动力学家
长期从事构造地质领域的研究,致力于不同尺度构造研究的结合,深部构造与浅部构造、深部物质运动对地壳演化关系的研究。对我国古特堤斯造山带进行了系统研究,阐明了全球古特提斯发育最好地域的古板块演化规律。对新生代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前缘变形进行的研究,为青藏高原及其周缘新生代地质构造格局和环境演变的关系建立了时空框架。在我国较早地运用中、小、微构造相结合,研究矿田构造、断裂和褶皱形成的历史分析和力学分析,提出深层不均一控制浅层构造的形成,进一步发展了断块构造理论。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苏无锡人。 1954 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矿产勘查专业。同年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 1959-1963 年赴前苏联列宁格勒矿业学院主攻矿田构造学,获副博士学位; 1986 年起任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并先后任构造地质研究室主任 (1986-1989) 、中国科学院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 1989-1997 )。现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研究领域
长期从事构造地质领域的研究,致力于不同尺度构造研究的结合,深部构造与浅部构造、深部物质运动对地壳演化关系的研究。主要学术成就为:
系统研究我国西南古特提斯造山带 以多年大量的野外和室内工作中所获得的现代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资料和定年与实验数据为支撑,首次系统地论证了我国西南地区的古特提斯的复杂发展史。所建立的古特提斯构造框架和演化模型,阐明了全球古特提斯发育最好地域的古板块演化规律。该项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1),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4)。
新生代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前缘变形研究 对哀牢山 - 红河断裂的系统地研究证明,已拼合的大陆块体可发生百公里级(板块尺度的)相对位移;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发现了地球上最年轻的下地壳地质体(高压麻粒岩),在巨厚地壳的高原,找到了观察深部地壳的窗口。为青藏高原及其周缘新生代地质构造格局和环境演变的关系,建立了时空框架。
个人作品
参与编制我国第一张《 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为《中国大地构造纲要》作者之一。该成果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1[MP3]晓东、伊然 - 哥妹拜年歌 (DJ月之歌版)播放:1.2万
- 2[MP3]六仔哥 -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做一天牛马发一天疯)播放:0.86万
- 3[MP3]Moonlit Dream - 汽车摇 (love to the city)播放:0.66万
- 4[MP3]Justin Owen_Cyber Punk - Minimal Bandman (feat CYBER PUNK)播放:0.38万
- 5[MP3]djkk强力打造最新舞曲播放:0.79万
- 6[MP3]梵影 - 最后一个问候 (dj默涵版)播放:0.97万
- 7[MP3]魏志璇 - 思念说给月亮听(DJ默涵版)播放:0.98万
- 8[MP3]田园 - 逃爱(DJ沈念版)播放:0.9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