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法国诗人 - 夏尔·波德莱尔
夏尔·波德莱尔

夏尔·波德莱尔

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代表作有《恶之花》。还发表了独具一格的散文诗集《巴黎的忧郁》(1869)和《人为的天堂》(1860)。他的文学和美术评论集《美学管窥》(1868)和《浪漫主义艺术》在法国的文艺评论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波德莱尔还翻译美国诗人、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爱伦·坡的《怪异故事集》和《怪异故事续集》。
展开

夏尔·波德莱尔 - 生平简介

1821年,夏尔波德莱尔出生在巴黎高叶街15号,是弗朗索瓦波德莱尔晚年与第二任妻子唯一的孩子。弗朗索瓦早年从事于神职,后来在参议院任职。他在诗歌和绘画方面颇有才能,他给幼年的波德莱尔了良好的艺术熏陶。

波德莱尔六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欧比克上校。

1831年七月革命,继父调任里昂任职。波德莱尔进入一所寄宿学校学习,1832年考入里昂皇家中学。

1836年,波德莱尔回到巴黎,来到路易大帝中学就读,开始阅读里多布里昂和圣伯夫。

1837年在中学优等生会考中获拉丁诗二等奖。

1838年,去比利牛斯山旅行,初写田园诗。

1839年,由于坚决庇护一名同学,而被路易大帝中学开除,同年通过会考。

1840年,他的放荡惹怒了继父,继父送其去印度,他拿着父亲的遗产,开始了挥霍奢侈的生活。

1843年,波德莱尔开始写部分收集在《恶之花》中的诗歌。

1844年,波德莱尔被指定了一个人管理其财产,每月给其200法郎。

1846年,波德莱尔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文献、翻译。

1848-1851,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革命与起义之中。

1861年,《恶之花》再版,出去了那几首被判为“淫诗”外,又加入了35首诗歌。

1861年12月,被提名为法兰西院士候选人,次年2月,被波德莱尔拒绝。

1862年,首次发病,1866年病情加重,翌年去世。 

夏尔·波德莱尔 - 创作生涯

波德莱尔的继父是一个严肃又正统的军人,想把波德莱尔培养成一个循规蹈矩的官场中人,可波德莱尔无法忍受这种束缚,常常与继父闹矛盾。1832年,波德莱尔随母亲到继父的驻地里昂上学。1836年,随父母回到巴黎,进入路易大帝中学。因不安分守己,被学校除名。同年转另一学校,通过了中学毕业会考,但没有继续升学,而是走向了社会。这之后,他一方面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另一方面广交朋友,出入艺术沙龙,并混迹在一群玩世不恭的文学青年当中,这引起了父母的极大不安,他们逼波德莱尔离开了巴黎,出国作长途旅行。回到巴黎后,波德莱尔与继父的关系进一步恶化,不久,他便带着父亲留下的遗产离家出走,过起了流浪生活,在这之中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

他首先表现出对艺术尤其是绘画的浓厚兴趣,发表了画评《1845年的沙龙》,以其新颖的观点和精辟的分析震动了评论界。次年又发表了《1846年的沙龙》。1848年,他参加了法国二月革命,但革命失败后他陷入了悲观,发誓不再介入。1851年,他以《冥府》为题发表了十一首诗,四年后又以《恶之花》为总题发表了十八首诗。1857年,他把《冥府》和《冥府》《恶之花》合在一起,另加了数十首诗出版,书名《恶之花》。《恶之花》以其大胆直率得罪了当局,其怪诞的思想和超前的理念更触怒了保守势力,结果招致了一场激烈的围攻。波德莱尔被指控为伤风败俗,亵渎宗教,上了法庭,最后被迫删去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六首“淫诗”:《累斯博斯》、《入地狱的女子》、《首饰》、《忘川》、《致大喜过望的》、《吸血鬼的化身》.四年后,《恶之花》新增了三十五首诗再版,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在这期间,波德莱尔又陆续发表了《1859年的沙龙》、《浪漫派的艺术》、《美学探索》、《人造天堂》等作品,并写了不少散文诗,还翻译了爱伦坡的五卷作品。爱伦坡是波德莱尔最喜爱的作家之一,对他的影响极大,他曾模仿爱伦坡 《旁注》的形式和主题,以“火箭”,“卫生”,“火箭暗示”为小标题,写了许多随想式的文字,后来又以同样的形式写了《赤裸的心》。《赤裸的心》这标题本身就借自爱伦坡的作品。波德莱尔逝世后,这些文字被后人以《赤裸的心》为总题发表。《赤裸的心》形式简单,但内容广泛,其中既有对人对事的记录,又有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评论,当然,更多的是剖析自己的内心。它与帕斯卡尔的《思想录》和兰波的《灵光篇》有相似之处,但比《思想录》简洁,比《灵光篇》更格言化。  

波德莱尔晚年在文坛上功成名就,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物质上的富裕和精神上的宁静。1862年底,刚刚买断他版权的出版商马拉西斯破产,使他更陷入困境。他打算去比利时,去考察那里的艺术画廊,然后写一本关于艺术的书。但他一直拖到1864年4月才动身。到比利时不久,他就写信给《费加罗报》,说要给他们写稿,但后来也没有写,因为他发现比利时比法国更令人难以忍受。他以轻松的笔调和讽刺的口吻写了一些短诗,嘲笑比利时的狭隘、闭塞和缺乏个性。这些诗后来以《比利时讽刺集》为题发表。波德莱尔在比利时期间还收集了许多的剪报,作了大量的笔记,准备写一本关于比利时的书。他在书名的选择上犹豫再三,后来终于决定用《可怜的比利时》。这些笔记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简介”,后一部分为“注释”,是前一部分的补充和说明。由于波德莱尔身体急剧恶化,这本书也没有完成。波德莱尔在比利时作了一些讲座,但很不成功,这使他觉得受到了侮辱;他与比利时出版商的合作计划一再受挫,最后流产。更遭的是他这时的健康每况愈下,病情越来越严重,后来只好回国。1866年,他病情恶化,后瘫痪,次年死在医院里。

夏尔·波德莱尔 - 作品赏析

波德莱尔从1841年开始诗歌创作,1857年发表传世之作《恶之花》。这是一部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态、罪恶和世纪病的病态的艺术花朵。是一部艺术技巧十分高超而思想内容又十分丰富的作品。诗作想象奔放、构思精巧、格律谨严,形式完美,同它内容的悲观、苦闷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在这部残酷的书中,我注入了自己全部的思想,全部的心灵、全部的信仰以及全部的仇恨。”诗人的“恶”反应了他对健康、光明、甚至“神圣”的事务的强烈向往,正如高尔基所说,他“生活在邪恶中,却热爱着善良。”可以说,《恶之花》是一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揭露、控诉、因而,她也是进行反抗的作品。同时也是诗人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带着忧郁、孤愤、病态的心理去追求解脱、追求光明、幸福和理想的失败的记录。

波德莱尔除《恶之花》之外,还有文学和美术评论集《美学管窥》、《浪漫主义艺术》,散文诗集《人工天国》和《巴黎的忧郁》。他还致力于翻译艾伦坡的作品。

夏尔·波德莱尔 - 人物评价

艺术的最终目的是创造美,然而美的定义千差万别,波德莱尔认为,美不应该受到束缚,善并不等于美,美同样存在于恶与丑之中。两个世纪前,当波德莱尔将自己所创造的美展现给世人的时候,评论界惊恐的称呼他为“恶魔诗人”。当时正处于浪漫主义末期,一些公认的主题在创作上已显疲乏,大多数诗人在那块拥挤的土地上死守阵地,鲜有大胆创新者出现,而在众人之外坚持培育那朵「恶之花」的波德莱尔不外乎是那个时代的革命者。历来对波德莱尔和《恶之花》有各种不同的评论,保守的评论家认为波德莱尔是颓废诗人,《恶之花》是毒草。资产阶级权威学者如朗松和布吕那介等等,对波德莱尔也多所贬抑。但他们又不得不承认《恶之花》的艺术特色。诗人雨果曾经给波德莱尔去信称赞这些诗歌“像星星一样高悬在夜空。”雨果说:“《恶之花》的作者创造了一个寒战。”

波德莱尔的一生是充满矛盾、痛苦、反抗和颓废的一生,但他不是一个颓废的诗人,而只是一个颓废时代的诗人。他对这个时代充满了愤怒和鄙夷,并向往和追求着光明。他的苦闷、忧郁,正是“世纪病”的反映,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他的作品是对资产阶级传统美学观点的冲击,他是一位“强有力的艺术家”。

波德莱尔对象征主义的贡献之一,是他针对浪漫主义的重情感而提出重灵性。所谓灵性,其实就是思想,他总是围绕这一个思想组织形象,即使在某些偏重描写的诗中,也往往由于提出了某种观念而改变了整首诗的意义。

夏尔·波德莱尔

更新日期:2024-11-21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djkk57@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djkk.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