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孚远
人物生平
徐孚远,明松江府华亭县人,家住南门内新桥河西,为万历首辅徐阶小弟徐陟的曾孙。幼能诗文,才气横溢。与陈子龙、夏允彝交厚,为“几社”创始人之一,并加入“复社”。崇祯十五
年(1642)举人。时民变迭起,天下大乱,乃研习兵法,有救国利民之志。曾与陈子龙主编《皇明经世文编》。陈子龙任绍兴推官,孚远引东阳义士许都与子龙相见,使其召募义勇。不久,“东阳激变”之事起,浙东大震,陈子龙随上级前往平定事变,许都渐渐不敌,请求投降,陈子龙认为“受降如受敌”,予以拒绝。之后陈子龙上级认为军粮不足,应该接受对方投降,许都第二次请求投降时,陈子龙答应任谈判者。之后陈子龙上级允诺,只要许都投降,就赦免其死罪,许都大喜,遣散大部分部众,率两百多人投降。但是陈子龙上级浙江巡按左光先背信弃义,坚持要杀许都,陈子龙屡次恳请而无结果,许都和手下六十多人被杀,孚远和何刚以为陈子龙背信弃义,曾以此责备子龙,二人几乎绝交。所幸后来澄清误会。
清顺治二年(1645),清兵下江南,华亭知县举城降于清。孚远与陈子龙、夏允彝等在松江起义抗清。失败后,跳城得脱。入闽,唐王授以福州推官,升兵科给事中。次年,命为行人司使。唐王政权覆灭后,渡海入浙。往来于浙、闽间,联络各地义军,要使他们互相协作,共图大事,但握有实权的将帅不肯听命。
顺治六年(1649),复返浙东,入蛟关,结寨于定海柴楼。正好监国鲁王从长垣至舟山,就到鲁王处。升为左佥都御史。顺治八年,随鲁王逃亡到福建,居厦门。顺治十五年,桂王派使者来,升孚远为左副都御史。冬,奉郑成功命随使者入滇进谒桂王,迷失道路,至安南。安南王遣送他还至厦门。次年,郑成功进攻南京失败后,退据台湾。孚远仍居厦门,往来闽广沿海一带,与多处义军根据地联系。
康熙二年(1663),鲁王死,乃自厦门出走,流亡广东潮州府饶平县,继续从事抗清复明活动。居2年,病卒。后由其次子扶棺归故里安葬。孚远少时,尝与陈子龙、夏允彝言志,慷慨流涕说:“百折不回,死而后已。”允彝说:“吾仅安于无用,守其不夺。”子龙说:“我无闇公之才,而志则过于彝仲,顾成败则不计也。”后三人皆如其言。
文学成就
徐孚远在明末文名甚著,现存诗作不论质量均大有可观。其诗风苍劲雄浑,豪宕忠义之
气贯注其中,擅长以壮语写悲情,面目鲜明。著有《钓璜堂集》(20卷)、《交行摘稿》,纂有《十七史猎俎》(160卷),皆已散佚。合编有《几社会义集》(7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