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天舒
个人简介
辽宁沈阳人。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78年应征入伍,历任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舞蹈学员,沈阳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二级。中国满学文化研究委员会理事,中国地质科学院客座研究员。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最后的家园》,长篇纪事文学《1949:最后的角逐》、《探险神秘之地》,专著《最深的颜色》等,著有专著13部、长篇小说3部、中篇小说集2部、短篇小说集2部、诗集和散文各1部。
主要作品
短篇小说集《大海对我说》、《星彩蓝宝石》,中篇小说集《少女眼中的战争》、《蓝旗兵巴图鲁》,诗集《天舒和她的诸神》,散文集《乘上那辆金马车》,长篇小说《落日之战》、《生命河》、《王昭君·出塞曲》、《最后的家园》、《吉祥花园》、《两匹老马的回忆》、《白桦树小屋》、《红舞鞋》等,另有长篇纪实文学《探险神秘之地——一位军中女作家穿越罗布泊的手记》、《1949——最后的角逐》,科学人文著作《最深的颜色》、《凝看海洋》、《触摸山脉》等。
获奖作品
长篇小说《落日之战》荣获“八一”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全国少数民族“骏马”奖,满族文学一等奖、辽宁省长篇小说奖,《生命河》获解放军总政治部新作品一等奖,《王昭君·出塞曲》获东北文学优秀作品奖。
主要成就收入《中国当代青年作家名典》《中国当代女作家评传》《中国艺术家传略》《英国剑桥世界妇女界名人》等。
创作历程
在庞天舒的小说中,爱国主义的神圣意念,民族英雄的崇高形象,机智勇敢的军人情愫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这位十九岁就任专业作家的女兵,最初的小说创作就触摸了“历史与战争”。20世纪80年代西风强劲,许多作家都左顾右盼或追赶时髦的时候,庞天舒不肯随波逐流,思想坚定地固守在战争、英雄、历史、民族的精神家园,用她轻柔的手指拭去英雄眼角的泪花。
军旅女作家庞天舒长篇小说《白桦树小屋》
小说讲述的是一群远离城市和亲人、驻守在中国最北端黑龙江源头洛古河的边防连的故事。纯洁可爱的姑娘小雪从南方千里迢迢赶来做边防连指导员的新娘,然而就在她到来的前三天,指导员在一次战斗中光荣牺牲。边防连的战友们为了不让小雪伤心,隐瞒了真相,编织了一个真实的谎言,为美丽的小雪盖了一座白桦树小屋……
现在走吗
去有白雪的地方
以白桦树盖一座小屋……
做梦的时候,把你的刀架在窗口
山妖和精灵们会绕道而行……
从你的胸前抬起头,像青草
贴着石崖柔缓长起
就这样做你的新娘多么好……
生活中的庞天舒小说在美丽的童话般的诗歌中展开,在充满爱心和真情的白桦树小屋里,围绕着新娘小雪,诉说了一个美丽而又凄婉的边防军人和边关生活的真情故事。小说成功地塑造了连长唐豹和副指导员夏商周两个不同成长历程和心态的人物形象。
唐豹是从连队土生土长成长起来的连队军官,从士兵到军官,任劳任怨,不怕吃苦、甘于吃苦,充满着特别的阳刚和朴实之气,是军队基层爱国奉献的代表。而夏商周是军事院校毕业的高才生,有着丰富的军事理论和远大的抱负,既没有分到机关,又没有分到野战部队从事自己的专业,却被分到人迹罕至的边防连,理想与现实发生了冲突。两种不同性格和理想的人物命运,在指导员罗青波牺牲、新娘小雪到来之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与人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的一切付出和拥有开始变得温馨而多情、真诚而崇高。
黑龙江的源头洛古河有祖国的边防前哨,那里是寒冷的,气温可以降到零下五十摄氏度,厚雪可以没至腰际。然而这里又是温情的。在边防战士的热情和童话般的动物世界里,失去爱人的小雪在一片暖洋洋的温情中感悟到特大的爱意。在这样一个本来凄美的爱情故事里,庞天舒以天真浪漫的童话情调将纯洁的爱情、真挚的友情、和谐的人与动物之间的相互融通的情感诗意地表达出来,谱写了北国军旅生活的颂歌。那间精心搭置的白桦树小屋不只是为失去爱人的小雪,同样也是为失去指导员的战友。在这个“神圣的骗局”中表达的不仅仅是对小雪的安慰还有对英雄的怀想。
童话世界的诗性表达是这部以军旅生活为题材的小说的突山特色:从猎犬八蛋、小女猪胖花、女猫泼娘、男猫阿舅,女鸭美妮儿、野猫篓与边防战士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身上,表现了庞天舒浪漫的童心。把诗意浓浓的童话手法融入军事题材的小说创作之中,庞天舒是第一个大胆而成功的实践者。
在庞天舒独具匠心不惜大笔墨的叙述中,一张一弛地穿插着动物间超常的情感,用拟人的手法大胆细腻地描写了它们纯粹的本能和乖巧的灵性,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个发生在林海雪原里的充满爱的世界。巴特尔、黄左、美妮儿、阿舅、小白娃、八蛋、泼娘等性格各异、特点鲜明的不同种类的动物形象被刻画得活灵活现,它们像兄弟姐妹一样生活在一起,爱和恨、情和怨,美和丑、高尚或卑鄙,生动活泼地跃然纸上。它们的故事和小说人物的故事一样感人至深。
可以这样说,《白桦树小屋》是一座爱的小屋,是一座美的小屋。她是属于边防军人的,也是属于热爱边防军人的人们的,它让我们重新理解和解读“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内涵和意义。在“白桦树小屋”里发生的一切像是童话,又不是童话,美丽的故事如潺潺溪流汩汩地流进了人们的心灵,让人们为边防军人深深感动的同时,回过头来才知道,爱原来是如此的平凡而简单。作品深入浅出、如歌如泣又迤逦凄婉地演绎的爱情,不只停留在故事的本身,也在人的内心深处留下了穿越时空和生命的力量和美丽。
谁说英雄无泪?只因不懂英雄。
小说以情动人。天地间古老而又年轻的爱情,在庞天舒的笔下变得年轻而又古老。尤其在这样一个网络时代,爱情已经变成轻飘飘的脆弱,失去了经典和真爱的背景下,《白桦树小屋》让人们重新感受到爱情的力量和魅力。无论是边防连的官兵,还是他们饲养的动物,在那遥远的地方,爱情平凡而又纯洁无瑕,浪漫而又惊心动魄。
可以肯定的说《白桦树小屋》是一部非常特别的军事题材的长篇小说,其故事的完美性和独具魅力的童话色彩是以往的军事文学中所没有的,它为军事文学的百花园贡献了一朵新鲜靓丽的花朵。这也是军旅女作家纯净心地的回音。
长篇小说《生命河》
小说以一对恋人二十多年的情感纠葛为线索,通过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了纳西族女军医帕美同汉族侦察队长孟铁川在南部边疆丛林发生的爱情故事,通过他们富于传奇色彩的情感经历,传达出作家对战争、爱情、生命与大自然的独特感受,热情歌颂了英雄主义精神,较有深度地探讨了军人与战争、战争与生态等多方面的问题。
《生命河》长达三十六万多字,分上下两篇。
上篇《最后的童话》主要抒写的是:有着强烈英雄情结的纳西族实习女军医帕美来到硝烟弥漫的南国丛林,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与已婚的侦察队长孟铁川相爱。战争结束后,当帕美得知不能和心爱的人结合后,便悄然西去雪域高原找寻她理想中的永恒……
下篇《永远的传说》主要抒写的是:二十年后,成为人类学家的帕美在南海某岛与登岛演习的陆军少将孟铁川重逢,埋藏了二十年的情感在他们的后代成长为新一代的合格军人之后再度露出水面。而爱的记忆和事业的冲突,使他们在理智与情感的风暴中进行着艰难的选择。
小说不仅着力讴歌了对革命英雄主义的崇尚与敬仰,讴歌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与向往,而且把凝重的笔端和敏感的触角伸向人们渴望的和平。在男主人公孟铁川和女主人公帕美的身上,倾注了作家的英雄主义情怀和唯美的追求。
孟铁川从侦察兵到将军是职业军人的标兵、样板,帕美由一位实习医生到生物学博士,是职业女性成功的典范。二人相爱至深,梦寐不忘。但中国将军严格说来并没有爱情的自主权,只有捍卫家庭和睦和社会安定的义务。孟铁川纯洁的爱在他军人的舞台上不能向妻子坦然诉说,那幽灵一般缠绵的相思之苦,是一个威风凛然的将军无法回避的真实。同样,中国的知识女性,纵然获取了世界级的科研成果,也没有勇气跳出人们成见中的道德樊篱,即使是举行过成人礼的纳西族女性也未能摆脱儒家婚恋观的束缚。小说对军人的情爱描写是大胆而唯美的,残酷的战争无法封杀和阻挡青春似火的爱情,战争阶段性结束的空隙为男女主人公爱情的飞翔提供了短暂的时空,也由此种植了无法确认的爱的结晶。为了所爱的男人,帕美忍痛割裂爱的情网,不辞而别去闯大西北,寻找并不存在的匈奴武士,用梦幻式的近乎变异的罗曼蒂克创造了一种高尚圣洁又凄怆残缺的人性美。在描写军旅生活的小说中,也只有在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庞天舒的笔下才有如此的勇敢和独特。
《生命河》是一部大气、厚重、荡人心魄又异常浪漫的长篇小说。庞天舒以女性作家独特的细腻和抒情的手法展示了昔日南国硝烟弥漫的战场、血淋淋的搏杀、无情的战争和战争中浪漫的爱情以及人们对和平的期盼、对生命的热爱,所有这些都构成了悠扬动听的生命之河。
在祖国西南边境的那场战争中,当时不到二十岁的庞天舒以“少年作家”的身份乘坐直升飞机亲临过战场,亲历了战争的残酷和血腥、牺牲与伤痛。许多年后,少女时代的亲历如同昨日般清晰,英雄主义的情怀和浪漫主义的情愫在理性和激情的双重激发下喷薄而出,于是在作家的笔下就多了一些思考、一种精神、一分高度的对人类和自然关系的反省。
正如作家在结束语中所说的:“在以后的长久和平里,再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战争天地等着军事文学作家去遨游,于是,我们走进演兵场,参加一次次集团军的实兵演习,我发觉军人们的心境几乎同实战一样,热望搏杀、热望牺牲,军人的精神在燃烧,那歼击机、自行火炮、导弹打出的图画竟比我曾经见过的实战还要绚烂,昭示着今日和未来爆发的战争将是何其壮阔!何其宏大!然而,这颗星球确实已经承受不起伟大的摧毁,森林在消失,土壤沙漠化,某些鸟和动物永远灭绝……但是,我们不能责备忙于战争体验的军人们,正如小说中的一个人物说的我们的国土不能不设防,我们的导弹、歼击机、驱逐舰不能不在海洋和天空拉起强大的屏障,但我希望战争是这颗星球上最后的童活。”
这就是作为军旅女作家心迹的真情流露。
《红舞鞋》
小说是庞天舒以自己的“红舞鞋”生涯为背景创作的一部反映军队舞蹈小兵的成长小说。作家通过蒙太奇手法,把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性格爱好不同理想追求的男孩女孩,集合到军营这个大舞台上,全景式地展现了少男少女们的喜怒哀乐、天真烂漫和美丽纯洁又充满血与火的军营生活,以独特、崭新的视角演绎当代青年的生活与理想,生动揭示爱同志、爱战友、爱亲人这一永恒的主题。由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在全国强档热播。
在纪实性的《1949——最后的角逐》中,庞天舒以女性细腻的笔触,探向母亲那一代人的历史。在1949这个历史性的背景下,全景式地勾勒了国共两党摆开的恢宏的战场图景。史料详尽地再现了建国前夕那场惊心动魄的战争风雨,表现了年轻一代对老一辈人的敬仰。在作家看来,那是奏凯和豪情的岁月,那是充满真纯的理想和英雄之梦的时代。那个志向共同的时代,没有欺骗和倾诈,没有腐败与贪婪,纯净的就像不含任何杂质的清水,人类最崇高的品质和最伟大的行为在那个时代发挥到极致。作品中再一次把作家对英雄的敬仰用她的纤手捧出。
军事文学的创作,始终以英雄主义为主题,英雄主义是军事文学的灵魂。人类最初崇尚英雄主义,是缘于生存的艰难和对生存的渴望,因为命运格外眷顾那些勇敢和生命力旺盛的个体。步入阶级社会后,英雄主义不仅有助于统治集团维护其固有的地位,也是其他群体实现等级提升的基本途径,这使得英雄主义以价值判断和社会规范的形式逐步确立起来。而现在,人们更多是在审美层面上看待英雄主义,从而使英雄主义成为文学艺术,特别是军事文学创作不竭的源泉。这是在当代文学注重“人”的重新发现和阐释的大背景下,对“英雄是人”这一命题的努力探索和不断实践,寻找和挖掘英雄的个性特征和人性基础成为新时期军事文学创作的共同追求。庞天舒的小说不但揭开了军事文学创作的新篇章,也为新时期军事文学赢得了荣誉。同时,在红尘滚滚、利欲熏心的生存环境中,庞天舒以其理想的人格操守重建了优美而壮丽的人生信仰。
庞天舒祖姓胡图礼,隶属满洲镶蓝旗。父亲与母亲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代的舞蹈编导。出生在文艺气氛包围中的镶蓝旗后裔,从小就爱听老祖母讲述神活故事和民间传说。那些关于满族先人铠甲闪亮、箭影飞舞的英雄事迹,曾给作家的童年以满族虎神塔斯哈恩都力的灵魂感召。因此,她用优美的现代汉语创作的历史小说总少不了金文化、满文化及其民族精神、心理、气质的审美意向。
庞天舒不但将英雄情结投入到现代题材的小说创作,而且在中篇小说《蓝旗兵巴图鲁》、《战争神话》、《消失的乐土》、《控弦之士》及长篇小说《落日之战》、《王昭君·出塞曲》等历史题材作品中,都有不同的英雄形象的精雕细刻,表现了作家对民族精神、民族气质、民族性格心理的深切理解,这也是庞天舒这位满族女作家对满族精神气质心理的审美继承。蓝旗兵胡图礼战神的钢筋铁骨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他的优秀子孙,庞天舒她以浓烈的民族情怀表达了女作家罕见的阳刚之气。
《落日之战》
小说勾勒出了一部辽代的民族兴衰史、战争史、英雄史。小说从不同的切入点再现了历史,再造了英雄,描写了战争给各民族人民带来的不幸和灾难,表达了作家对家园、对战争、对英雄的深切思索,蕴含着对人类文明、对人类历史的沉重反思。从某种意义上讲,那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不过是时代的律动和作家现时的精神载体,而从记忆中“唤醒”的英雄们则承担着借古抒今的历史重任。
《落日之战》的女主人公苌楚本是宋女,被俘做了辽国的奴隶,当上了辽国公主的侍女,嫁给了辽军大将挞不野。新婚之喜,挞不野挂甲出征,迎战金兵,她红妆守空闱。鸭子河失利后,新娘苌楚在兵荒马乱中追赶撤退的辽兵寻找丈夫,不料竟被金兵挟持,两次遇险都被金国大元帅斜也相救。斜也这位战功显赫威震四海的金元帅从不过问苌楚过去的所爱,只想表示现在对她的倾心。苌楚无法抗拒这位年轻英俊的战神特殊的柔情,终于嫁给了他。然而命运的小舟,总在苌楚漂泊的生涯中大起大落。
当她成为福晋并生下一位金国的格格之后,按照一般女性的人生哲理而言,她应该安富尊荣不再旁鹜。然而金兵灭辽之后一路残虐的暴行使她看清了斜也性格中魔鬼的一面。她对斜也的爱急转直下后发展到恨不能杀死他。其实作为斜也的福晋,她应该理解或不太在意男人的征讨大事,但苌楚不是一般的女性,宋女辽妻已经把一个普通女性推出生活的正常轨道。而人物一旦越出了常轨,她的深层感情便会由秘密的心灵深处公开表露出来。于是,苌楚放弃福晋的安逸生活离家出走。她披着长袍牵着坐骑跋涉在雷电交加的荒原。她想起女真人的话:“被雷击死的人能变成神,灵魂可以飞回家去保佑亲人。”苌楚痛苦地问:“可我回到哪里?哪儿是我的家?大宋绿水环绕的小村?挞不野大人身边?或是斜也的身旁?”
可怜的苌楚在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一系列遭遇中饱受了精神折磨,被战争和男人推出生活正常轨道之后,一个无家可归的女性将如何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是作家对生命终极价值的审美超越和叩问。
《王昭君·出塞曲》
王昭君,这位流芳百世的女性是如何被荒淫无度的汉帝强选入宫?又如何被贪婪的宫廷画师改变了人生历程?又如何毅然担负汉匈和亲的使命?小说以细腻的感悟和瑰丽动人的笔触,追述那段苍凉雄放的历史,从全新的角度完整生动地描摹了王昭君的女性人生。小说中汉元帝欢迎匈奴王的盛典、欢送昭君远嫁的隆重仪式、匈奴蝗灾的恶劣形势以及君臣围猎等繁复场面的烘染,使整部小说在完成作品主题目标的同时获得了摄人心魂的冲击力量。
庞天舒在王昭君的人物性格中同样注入了理想主义、浪漫主义与英雄主义情愫。她对王昭君的肖像描写尽善尽美,对其内心世界的雕塑也尽善尽美。
如昭君出塞,面对漫漫长旅的艰辛,她不写王昭君的孤独凄冷而写她勇敢地面对现实,主动要求学习骑马。到匈奴后,不写她厌食匈奴的膻腥食品而写她主动学做奶茶、奶酪。在紧张关键的时刻,专门描写王昭君操起琵琶弹起悠悠的和平曲,通过对王昭君那一身漂亮的红斗篷和矫健的白马的描写,把她渲染得英武美丽又潇洒温柔。特别是小说的最后,昭君的爱子被害而引起公主与王子之间的火并一触即发时,王昭君在痛不欲生的情况下,跃马横刀冲到两军阵前,要以生命换取王权斗争的和平,真是惊天动地、震撼人心。在庞天舒的笔下,王昭君是追求真善美的典型女性,是中国古典美女中巾帼英雄的象征。
庞天舒的小说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她一直以纯净而浪漫的带有抒情性的语言叙述童话般美丽的故事。也许是少年创作时埋下的理想基调,许多年后,她都很少改变这一纯净的心态。在文坛流派、方法、主张之类的招牌招摇过市、粉墨登场又潮起潮落时,她固守着心中的那份圣洁,从不随波逐流,无论是历史人物还是当代英雄,在她的笔下都表露出崇高和美好。她就像一个天真的女孩,用她那温柔的充满深情和向往的目光凝视着坚硬而刚强的英雄背影。
由于对寻找自我、寻找民族之根、寻找生命源头的民族之魂永不放弃的追求,使庞天舒成为现当代满族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性作家,而由于内心澎湃的英雄情结,使庞天舒成为当代文学史上优秀的军旅作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