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江苏人 - 辛一心
辛一心

辛一心

辛一心,造船学家和教育家。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的创建者之一,当代中国船舶设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创始人,创建了中国第一座船模试验池,交通大学造船系的创始人之一,为中国造船和航运界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他对船舶流体力学和结构力学均有很深造诣。为开创当代中国的船舶设计、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展开

辛一心

简介

1912年11月21日生,锡山区八士镇人,1934年在国立交通大学电机工程学院电讯系毕业,任上海公用局技士、襄理工程师。1936年公费留学英国纽卡斯尔杜伦大学皇家学院攻读造船工程,2年后毕业获硕士学位。后转入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攻读造舰工程。1940年学成回国,受聘为西北工学院教授。2年后兼任该院机械系主任。1944年受聘去重庆,历任招商局工程师兼工程课长、船务处副处长兼机器厂厂长、船务处处长。同年任交通大学造船系教授并代管系务。同年和1948年分别当选为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第三届理事和第五届常务理事兼总干事,主持会务工作,创办《中国造船》会刊。

解放后,在上海招商局组织打捞和修船工作,历任航运处修理打捞委员会主任、人民轮船公司总工程师、船舶建造委员会船舶建造处处长等职。1950年6月任重工业部船舶工业管理局设计处处长、船舶试验所筹备处主任。1952年任船舶产品设计处处长,并被选为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上海分会副理事长。1955年改任船舶产品设计处第二产品设计室主任兼总工程师。1956年兼任造船科学研究所所长,并被选为上海市人民代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筹委会副主任,一直担任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教授、代系主任。1957年12月16日病逝。

辛一心一生著述甚丰,出版有《船之阻力》、《船体强度》、《船舶构造力学》、《船舶流体力学》、《船舶振动学》等。

个人履历

1912年11月21日 生于江苏省无锡县。

1930年 毕业于江苏省立南京中学高中部。

辛一心

1934年 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电机工程学院电讯系。

1936-1938年 考取第四届庚款留英,入英国杜伦大学皇家学院攻读造船工程。

1938-1940年 在杜伦大学获造船工程硕士学位。

又入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攻读造舰工程。并加入英国造船工程师学会为副会员。

1940-1944年 任陕西城固西北工学院教授。

1942-1944年 兼任西北工学院机械系主任。

1944-1946年 任国营招商局正工程师兼工程课长,船务处副处长兼招商局机器厂厂长。

1946-1949年 任招商局船务处处长兼总工程师。

1948年 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兼总干事,创办学会会刊《中国造船》,任主编。

1949-1950年 任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航运处修理打捞委员会主任委员,人民轮船公司总工程师,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华东地区船舶建造委员会船舶建造处处长。

1950-1951年 任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船舶工业局设计处处长兼船舶试验所筹备处主任。

1951-1953年 任船舶工业局技术处处长。

1951-1957年 任中国造船工业学会上海分会副理事长。

1953-1955年 任第一机械工业部船舶工业管理局船舶产品设计处处长。

1954-1956年 兼任船舶试验所主任。

1955-1957年 任船舶工业管理局产品设计二室主任兼总工程师。

1956-1957年 任一机部造船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57年12月16日 病逝于上海华东医院。

人物生平

求学时期

辛一心,号予彩,1912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父亲辛柏森早年任无锡东林学校校长。辛一心童年时代随父亲去无锡城中读书,家教甚为严格。1926年就读于江苏省立南京中学,1931年毕业,成绩名列第一。江苏省教育厅保送他进中央大学,他自动放弃入学机会,决定报考当时全国录取最严的国立交通大学电机专业。在学期间,每当空余总是喜欢朗读文史名篇。1934年大学毕业时,名列前茅,加上他的国文基础雄厚,使他文理兼备、学贯中西。

科研阶段

大学毕业后辛一心应聘任上海公用局技士、襄理工程师兼播音组长。1936年考取中英庚款第四届公费留英。1936-1938年于英国杜伦大学(University of Durham)王家学院(Kingu2032s College)(1937年前称臂强学院Armstrong College)攻读造船工程,获硕士学位。1938-1940年又在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攻读造舰工程。该校功课繁重,除造舰课程外,大部分课程是数学、力学,著名力学教授海格(Haig)、海夫洛克(Havelock)、汤姆逊(Thompson)等均在该校任教,为他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他几乎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深入理解数学、力学的概念和解算大批难题上面。事实证明,这两年的学习为辛一心日后成为造船学家,特别是船舶力学家打下坚实的基础。他既精通船舶流体力学,又擅长船舶结构力学。该校海格博士在1940年英国东北海岸造船学会所发表的论文中曾两次提到他的名字并引用他的研究成果。他在该校曾先后进行“航空母舰的甲板烟漫”、“弹性限度以外的研究”和“16000吨重巡洋舰的设计”等课题的研究。

任教时期

1940年回到半壁江山沦陷于日本侵略者之手的祖国,受聘为陕西城固西北工学院正教授。两年后兼任机械系主任。1944年同时受重庆国立交通大学和招商局之聘,来到重庆。在招商局先后任正工程师兼工程课长、船务处副处长兼招商局机器厂厂长;同时为交通大学造船系专任教授,并代管系务。从此开始了一边工作,一边教书的生涯。

抗战胜利后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他到了上海,仍在招商局和交通大学两处任职,并升任招商局船务处处长兼总工程师。不久,他倡议恢复抗战期间在重庆成立的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被选为常务理事和总干事。1948年9月创办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会刊《中国造船》,任主编。为挽回中国的船舶检验权,他大声疾呼:中国必须组织自己的验船机构。之后,就筹建“中国验船学会”,任秘书长。上海解放前夕,招商局曾拉拢他去台湾,但他在中共地下党的影响下,招商局和造船界一大批有才识的工程师决定不去台湾。后来这批工程师成为建设当代中国船舶工业的技术骨干和领导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航运处修理打捞委员会主任委员,人民轮船公司总工程师,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华东地区船舶建造委员会船舶建造处处长。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船舶工业局于上海成立,他历任设计处处长、技术处处长兼副总工程师,并任船模试验所筹备处主任。1952年,船舶工业局隶属一机部,改名船舶工业管理局,他任船舶设计处处长兼局技术处处长。1955年,船舶工业管理局迁京,设计处留沪,分设产品一室和二室,他任产品二室(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院前身)主任兼总工程师。1956年,船模试验所改称造船科学研究所(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前身),他兼任所长。他是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上海分会的副理事长,1956年在北京成立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筹备委员会,他被选为副主任委员。

英年早逝

1956年,他奉派赴苏联出席渔船技术会议,并考察苏联的船舶科学研究工作。同年,被选为上海市人民代表。1957 年4月他同一批著名科学家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1957年10月,作为一机部代表参加国务院组织的访英经济技术考察团,考察英国的造船工业和科学技术,不幸于考察期间患癌症,即由英国飞抵莫斯科,确诊后返沪,在住院期间及弥留之际仍关心祖国的造船事业,由于病情恶化,1957年12月16 日凌晨与世长辞,时年仅45岁。

后世影响

主要论著

1 辛一心.Mathematical Analysis on Wave Resistance of Ships(兴波阻力的数学分析).交大造船,1946(1).

2 辛一心.轴之回转.交大造船,1947(2).

3 辛一心.船之阻力.上海: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丛刊之一),1948.

4 辛一心.船体强度(附水波).上海: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丛刊之 二),1948.

5 辛一心.Notes on Coefficients of Fineness and Parallel MiddleBody(肥瘠系数与平行中体).中国造船1948.9,(1).

6 辛一心,船用电焊接合.中国造船1948.9,(1).

7 杨俊生,辛一心.朱天秉等.中国钢船规范草案.中国造船,1950.3,1951.6,(4-8).

8 辛一心.谈验船问题.中国造船,1950.8,(5).

9 辛一心.船舶静力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8.

10 辛一心.钢板的强力计算和在船体设计中的应用.中国造船,1953.6-1953.9,(13,14).

11 辛一心.船体振动.中国造船,1953.12-1954.3,(15,16).

12 辛一心.船舶构造力学.上海: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1958.

13 辛一心.摩擦阻力的基础理论.中国造船,1954.9,(19).

14 辛一心.船舶振动频率计算法.中国造船,1954.11,(20).

15 辛一心.表面粗糙度和船体摩擦阻力.中国造船,1955.5,(22).

16 辛一心.论造船科学.中国造船,1957.12,(35).

17 辛一心.船舶流体力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

18 辛一心.船舶振动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

主要贡献

1944年,辛一心受招商局的聘请,负责全局船舶技术改造和技术管理工作,上任后,即组建和改造船舶修造厂和电台,规划招商局6大江轮的大修工程,重新绘制并建立船舶技术图纸、技术资料档案和船籍证书。6大江轮“江顺”、“江安”、“江新”、“江汉”、“江华”、“江建”是抗日战争时冒险驶入川江的。在中国航运史上还未曾有过三四千吨大船驶过宜昌以上的。“江华”、“江建”两轮受日本侵略军的轰炸,“江华”全船焚毁,“江建”被炸沉,后被捞起。当时由招商局承办的6大江轮的修理工作,是重庆国民政府的重大工程之一,这6大江轮要负担最早一批的复员接收工作,必须在1945年枯水季节前修竣下驶,工作异常紧张。全部工程由辛一心主持。每星期他由重庆赶赴远郊唐家沱工场,在船上吃住、办公,与老船员相处十分融洽。1945 年8月抗战胜利,他加紧了修船任务。10月中旬,6大江轮陆续修竣下驶,他乘最后一艘江轮“江建”号偕交通大学造船系师生直抵上海。6大江轮的及时修复,为抗战胜利复员东归作出了贡献。

1945年后,招商局接管了一大批美国剩余船舶,约40万吨,种类繁杂,最大的是万吨级自由轮。因此,招商局内造船任务很少,修船任务繁忙。局内原有负责修船的工程委员会撤消,全部修船任务交由当时已升任招商局船务处处长兼总工程师的辛一心负责。辛一心凭借修理6大江轮的经验,建立了一套修船制度,修船工作迅速走上了正轨。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在他担任修理打捞委员会主任委员期间,共打捞、修复黄浦江沉船67艘,其中有40艘立即投入航运,以解当时重要物资运输的燃眉之急。他在就任船舶修造处处长的一年时间内,组织48家船厂和65家机器厂建造内河拖船72艘,计14000马力,连同机帆船和木驳在内,共建造了190艘船舶,计18000余吨,创抗战以来造船新记录。

1950年船舶工业局成立时,局内设计人员只有18名,一年后增加到80名。到1953年辛一心组建船舶产品设计处时已有100名,1954年增至460多名。以往他在招商局难以开展的船舶设计工作,而今不论造船、造机,人才齐备。自他担任船舶产品设计处处长直到逝世的5年中,船舶设计工作取得较大进展。由他领导设计、建造的“民主十号”沿海小港客货船,载客500位,载货500吨,船长80米,吃水4.27 米,排水量2600吨,采用焊接结构,利用由旧船上拆下来的往复式蒸汽机作主机。这是当时第一艘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较大海船。该船建成后,他荣获一机部产品设计特等奖奖状。通过该型船舶的设计建造,锻炼了一大批设计和建造人员,揭开了中国建造海洋运输船舶的帷幕。之后又设计建造了甬—定—沈(宁波—定海—沈家门)短途坐席客货船。由他领导设计的还有5000吨级的沿海客货船、货船和油船以及川江客货船、挖泥船、拖网渔船、沿海拖船等。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的目标是设计建造万吨轮,他向上级机关打了报告,不久获得一机部的批准,可他却不幸病逝。

更新日期:2024-11-21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djkk57@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djkk.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