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批评家 - 钱杏邨
钱杏邨

钱杏邨

钱杏邨 (1900~1977) 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家﹑文学史家﹑作家。原名钱德富﹐又名钱德赋。主要笔名还有阿英﹑钱谦吾﹑张若英﹑阮无名﹑鹰隼﹑魏如晦等。安徽芜湖人。
展开

简介

  钱杏邨 (1900年~1977年) 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家﹑文学史家﹑作家。原名钱德富﹐又名钱德赋。主要笔名还有阿英﹑钱谦吾﹑张若英﹑阮无名﹑鹰隼﹑魏如晦等。安徽 芜湖人。1900年2月6日生。青年时代曾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2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後从芜湖逃亡到武汉﹐8月到上海﹐开始从事革命文艺活动。

  钱杏邨於1927年底与蒋光慈﹑孟超等发起组织太阳社﹐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对鲁迅﹑郭沫若﹑郁达夫﹑蒋光慈﹑茅盾﹑叶绍钧等中国作家和一些外国作家的创作作过评介。这方面的文章﹐先後收入《现代中国文学作家》(第1卷﹐1928﹔第2卷﹐1930)﹑《力的批评》(1929﹐1930年改名《现代文艺研究》)﹑《作品论》(1929)﹑《文艺批评集》(1930)﹑《怎样研究新兴文学》(1930)﹑《文艺与社会倾向》(1930)等﹐成为左翼文坛一名活跃的理论批评家。此外﹐还有短篇小说集《革命的故事》﹑《义冢》﹑《玛露莎》﹐中篇小说《一条鞭痕》﹐诗集《饿人与饥鹰》﹑《荒土》﹐叙事长诗《暴风雨的前夜》等先後出版。 钱杏邨对於中国近代﹑现代文艺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史料的蒐集整理和研究出版﹐用力甚勤﹐成勣卓著。他的著述内容广泛﹐数量丰饶﹐其中已成书的达70馀种。

人物生平

  1900年2月6日生。青年时代曾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192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後从芜湖逃亡到武汉﹐8月到上海﹐开始从事革命文艺活动。

  钱杏邨於1927年底与蒋光慈﹑孟超等发起组织太阳社﹐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对鲁迅﹑郭沫若﹑郁达夫﹑蒋光慈﹑茅盾﹑叶绍钧等中国作家和一些外国作家的创作作过评介。这方面的文章﹐先後收入《现代中国文学作家》(第1卷﹐1928﹔第2卷﹐1930)﹑《力的批评》(1929﹐1930年改名《现代文艺研究》)﹑《作品论》(1929)﹑《文艺批评集》(1930)﹑《怎样研究新兴文学》(1930)﹑《文艺与社会倾向》(1930)等﹐成为左翼文坛一名活跃的理论批评家。此外﹐还有短篇小说集《革命的故事》﹑《义冢》﹑《玛露莎》﹐中篇小说《一条鞭痕》﹐诗集《饿人与饥鹰》﹑《荒土》﹐叙事长诗《暴风雨的前夜》等先後出版。

  1930年钱杏邨先後当选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常务委员﹐和中国左翼文化同盟常务委员。这时他继续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评论和研究﹐同时﹐开始蒐集﹑研究近现代和明清的文学资料。著有《现代中国女作家》(1931)﹑《现代中国文学论》(1933)﹑《中国新文坛秘录》(1933)﹑《中国新文学运动史资料》(1934)﹑《夜航集》(1935)﹑《现代十六家小品》(1935)﹑《小说闲谈》(1936)﹑《海市集》(1936)等。30年代初期﹐他还和夏衍﹑郑伯奇组成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参加电影工作。

钱杏邨

  抗日战争爆发後﹐钱杏邨坚守在上海文化阵地的岗位上。1937年他编就《近百年国难文学大系》(建国後修订新版改名《中国近代反侵略文学集》)的初稿 5集。还陆续创作了《碧血花》﹑《海国英雄》﹑《杨娥传》等宣传爱国主义﹑发扬民族气节的话剧。

  1941年冬﹐从上海转移到苏北﹐在新四军从事文艺﹑新闻﹑统战等工作﹐创作了历史剧《李闯王》。抗日战争胜利後﹐钱杏先後任华中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委﹑华中建设大学文学院院长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後﹐钱杏邨主要担任文化部门的领导工作﹐同时孜孜不辍於著述﹐特别在访求﹑发掘﹑整理﹑研究近百年来的文化史料方面﹐有很大贡献。他先後著有《中国年画发展史略》(1954)﹑《晚清戏曲小说目》(1954)﹑《中国连环画史话》(1957)﹑《晚清文艺报刊述略》(1958)﹑《小说二谈》(1958)﹑《晚清文学丛钞》(含9卷19册﹐1960~1962)﹑《红楼梦戏曲集》(1978)﹑《小说三谈》(1979)等。此外﹐尚有《阿英文集》(1979年香港版﹐1981年北京版)﹐收1927至1977年50年间短篇文章百馀篇﹐其中一部分是散佚在报刊上未曾辑印成册的作品。

  钱杏邨对於中国近代﹑现代文艺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史料的蒐集整理和研究出版﹐用力甚勤﹐成勣卓著。他的著述内容广泛﹐数量丰饶﹐其中已成书的达70馀种。

评价

  以前对钱杏邨的批评,要求文学家无条件地把政治论文抄进文艺作品里去 ,这固然是他不了解文艺的特殊任务,在于u2018用形象去思索u2019。钱杏邨的错误并不在于他提出文艺的政治化,而在于他实际上取消了文艺,放弃了文艺的特殊工具。现在胡秋原先生发见了u2018用形象去思索u2019的文艺任务,就走到了另一极端,要求文艺只去表现生活,而不要去影响生活。再则,进一层说,以前钱杏邨等受着波格唐诺夫、未来派等等的影响,认为艺术能够组织生活,甚至于能够创造生活,这固然是错误。可是这个错误也并不在于他要求文艺和生活联系起来,却在于认错了这里特殊的联系方式。这种波格唐诺夫主义的错误,是唯心论的错误,它认为文艺可以组织社会生活,意识可以组织实质,于是乎只要有一种上好的文艺,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了。……可是胡秋原先生的反对这种理论……他因此就认为文艺只是消极的反映生活,没有影响生活的可能,而且这是u2018亵渎文艺的尊严u2019的。”他认为,胡秋原的艺术理论“其实是变相的艺术至上论。”

  钱杏邨这篇文章发表在1928年5月的《太阳》杂志上,鲁迅这时已从广州到了上海,正集中精力在《莽原》、《萌芽》、《语丝》等杂志上批判所谓的“新月派”,好像没有理会钱杏邨。于是苏雪林认为:“秉性凶恶狠毒的鲁迅为什么竟会变得这样温良起来呢?原来鲁迅是一个老于世故的人……一心要登上文艺学术界的宝座……至于目前的这帮人呢,那可并不容易对付,他们中间同你一样的u2018无赖u2019、u2018泼皮u2019也并不缺乏,现在还算同你客气,真正闹翻了,他们使出来的招数,恐怕你就接不下。你固然曾吸收过来若干青年,而这些青年正抱着和他们一般的宗旨,一样的目标,他们跟着你是想你带他们进入u2018理想的天国u2019,并不想伴随着你走向u2018阴森森的坟墓u2019。倘使你仍然唱着那种并不兑现的革命调子,他们是会因失望而背叛你以去……失去了u2018群众u2019,鲁迅即长出三头六臂,神通也就有限。”苏雪林“分析”得振振有词:“左翼作家联盟一成立,鲁迅立即加盟,立刻被拥上u2018金交椅u2019成为左翼文坛的领袖!”接着,苏雪林又开始历数起鲁迅置身左翼文坛盟主十年之中“所干的罪恶”,从鲁迅入盟后左派对他的围剿从此偃旗息鼓,到敬奉他为“精神偶像”,从鲁迅发明“猎狐式的包围”,到打击“第三种人”,鲁迅本人也从此“肉身成道”,变成万千青年虔诚崇拜的对象,“鲁迅所求正是如此,自然踌躇满志”!看起来,似乎一切“顺理成章”,实际上却是苏雪林在那里“自说自话”。鲁迅固然为中国的若干代青年所拥戴,但这是否就是鲁迅本人“所求”。苏雪林的断语甚至放弃了对当时中国社会客观现实以及左翼思潮兴起的具体分析,无论如何都是一种“主题先行”的评判而已,实不足为时人与今人心悦诚服。说到底,以这种极端的方式对鲁迅进行所谓的“批判”,实际上仍未脱旧文人之间相互轻蔑、相互诋毁的那种恶习,即胡适先生所说的“旧文字的恶腔调”。我之所以这样说,同样是鉴于鲁迅先生当年在上海滩上确实也曾骂过人。

学术思想

  钱杏邨洋洋万言批评鲁迅的文章《死去了的阿Q时代》,被苏雪林认为是“围剿鲁迅的文章成为系统,最有力量的”文字。“围剿”二字是苏雪林亲口说的,在《我论鲁迅》这本书的第三十页,可见苏雪林批判鲁迅时的心态也未必有几多善意。依钱杏邨的看法,鲁迅的作品“不但不会超越时代,而且没有抓住时代;不但没有抓住时代,而且不会追随时代;胡适之追逐不上时代,跑到故纸堆中去了,鲁迅呢?……他没有法跟上时代……根据所谓自由主义的文学规例所写成的文学创作,不是一种伟大的创造有永久性的,而是滥废的、无意义的、依附于资产阶级的滥废的文学”!对于钱杏邨的这种语气,我们这代人耳熟能详,太熟悉不过了。如果鲁迅不死的话,左翼思潮中如此这般“滥废”的话语到后来是否会成为对鲁迅攻击的一种语式,我不禁有点后怕,因为“上纲上线”曾经是我们对于某些“同类”太过“操切”的一种手段,真可谓“殷鉴不远”啊!钱杏邨在这篇文章中居然提到“政治思想”这四个字,他说:

  阿Q时代是已经死去了,《阿Q正传》的技巧也已死去了!《阿Q正传》的技巧,我们若以小资产阶级的文学的规律去看,它当然有不少相当的好处,有不少值得我们称赞的地方,然而也已死去了,他已经死去了!现在的时代不是没有政治思想的作家所以表现出的时代,旧时皮囊不能盛新的酒浆,老了的妇人永不能恢复她青春的美丽,《阿Q正传》的技巧随着阿Q一同死去,这个狂风暴雨的时代,只有具着狂风暴雨的革命精神的作家才能表现出来,只有……对于政治有亲切的认识,自己站在革命的前线的作家才能表现出来!《阿Q正传》的技巧是力不能及了!……

  《阿英传论》第一章导论:论阿英现象

  阿英,曾经辉煌过。

  阿英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第一个文学社团——"太阳社"的中坚与战将。一篇《死去了的阿Q时代》,虽有着激进中的幼稚,却以惊世骇俗的否决精神,激起了文坛的震荡;左联成立,他任左联党团书记、执委会常委;中国文化总同盟诞生,他又是文总的常委兼宣传部长。他一生著述百余种,数千余万言,涉猎戏剧、散文、小说、诗歌、文艺评论、小说史、民间艺术研究、文学史料研究等众多领域。而且在不少领域,他都留有不容忽视的成就和开拓性的创举。

  二三十年代,阿英高倡"力的文艺",为新生、稚嫩的无产阶级文学呐喊助威。他较早地运用马列主义阶级斗争学说,从革命功利主义的立场上阐释无产阶级文学的性质、目的、纲领、任务,并对大量作家、作品进行了立足于现实意义的评论,促成了普罗文学的高涨。他在当时评论作家之多、影响之大,堪与茅盾比肩。抗战时期及稍后,阿英以惊人的精力创作了十一部话剧。夏衍认为:"在抗日战争时期,剧本写得最多的一是郭沫若,二是钱杏邨。"特别是阿英创作的五部历史剧,鲜明的爱国主题、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荡气回肠的革命豪情,以及娴熟的艺术技巧,不仅极大地鼓舞了时人的抗日斗志,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而且较成功地处理了史与剧、古与今的关系,走出了一条历史剧创作在忠于史的前提下服务于现实斗争的新路子。……

  【著作数目】

  现代中国文学作家(1-3卷,评论)1928-1930,泰东;增订后改名《批评六大文学作家》,1932,亚东

  欢乐的舞蹈(小说戏剧集)1928,现代

  麦种集(散文集)1928,上海落叶书店

  流离(日记)1928,亚东

  暴风雨的前夜(长诗)1928,现代

  革命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28,上海春野书店

  一条鞭痕(中篇小说)1928,泰东

  义冢(短篇小说集)1928,亚东

  白烟(短篇小说集)1828,现代

  荒土(诗集)1929,泰东

  现代文艺研究(评论,有名《力的文艺》1929,泰东

  作品论(评论)1929,上海淀书店

  玛露莎(短篇小说集)1930,现代

  文艺批评集(评论)1930,神州

  文艺与社会倾向(评论)1930,泰东

  怎样研究新兴文学1930, 上海南强书局

  创作与生活(论文)1932,良友

  现代中国文学论(论文集)1933,上海合众书店,

  中国新文坛秘录1933, 上海南强书局

  夜航集(杂文集)1933,良友

  小说闲谈(札记,考证)1936,良友

  海市集(论文集)1935,北新弹词小说评考1937,中华

  晚清小说史1937,商务;1955,作家;1980,人文

  春风秋雨(话剧)1937,一般书店抗战期间的文学(论文集)1938,广州战时出版社

  碧血花(剧本,名《明未遗恨》)1939,上海国民书店;后改为四幕剧,1957,戏剧

  群莺乱飞(话剧)1939,上海现代戏剧社

  五姊妹(话剧)1940,上海亚星书店

  桃花原(话剧1940,上海亚星书店

  海国英雄--郑成功(话剧)1941,上海国民店

  不夜城(话剧)1941,上海剧艺出版社

  洪宣娇(历史剧)1941,上海国民书店

  中国俗文学研究(札记,考证)1944, 上海中国联合出版公司

  李闯王(历史剧)1948,东北

  扬娥传(话剧)1950,晨光

  工厂文娱工作的理论与实,1950,三联

  下厂与创作,1950,晨光

  剧艺日札,1961晨光

  雷锋塔传奇叙录及其他1953,上杂;后改名为《雷锋塔传奇记录》1960,中华

  中国年画发展史略1954,北京朝花美术出版社

  中国连环图画史话1957,北京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

  晚清文艺报刊述略1958,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小说三谈 (札记,考证) 1979,古籍

  阿英文集1979,香港三联

  阿英剧作选1980,戏剧

  阿英散文选1981,百花

  小说四谈1981,古籍

  阿英美术论文集1982,美术

  敌后日记(上下册,长篇小说)1982,江苏人民

  小说闲谈四种1985,古籍

  【编校书目】

  新文艺描写辞典1930, 续编,1931,上海南强书局

  语体日记文作法1931,上海南强书局

  青年文学自修读本1931,湖风

  青年创作辞1932,光明

  日记文学丛选 (包括文言卷、语体卷二册) 1933,上海南强书局

  现代名家随笔丛选1933,上海南强书局

  中国新文学运动史资料1934,光明

  现代小品钞1935,光明;增订后改名《现代十六家小品》,1940, 光明

  庚子国变弹次(清)李伯元著,编校,1935,良友

  白石樵真稿(上下册) (明) 陈继著,校点,1935,上杂

  买愁集(清)钱尚濠辑,校点,1936, 上杂

  媚幽文娱 (明) 郑元勋选,校点,1936,上杂

  李氏书 (明) 李卓吾著,校点,1936, 上杂

  王季重十种(明)王思任著,校点,1936,上杂

  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1936,良友

  晚明小品文库(1-4)1936,上海大江书店

  吴骚集(明)王登辑,校点,1936, 上杂

  钟伯敬文集(上下册)(明)钟惺著,校点,1936,上杂

  叶天宝四种(明)叶袁著,校点,1936, 上杂

  珂雪斋集(明)袁中道著,校点,1936,上杂

  抗战独幕剧选1937, 汉口戏剧时代出版社

  近代国难史丛钞(1-3)1940, 上海潮锋出版社

  现代名剧辑选1941,上海剧艺出版社

  现代名剧精华1947,上海潮锋出版社

  中法战争文学集1948,北新;1957,中华

  中日战争文学集1948, 北新;后改名《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1958,中华

  红楼梦版画集1955,上海出版公司

  晚清戏曲小说目1957, 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

  鸦片战争文学集 (2册),1957,北京古箱出版社

  西行漫画1958,美术

  庚子事变文学集 1959,中华

  反美华工禁约文学集1960,中华

  晚清文学丛秒(包括小说1-4卷,每卷各2册,小说戏曲研究一卷,说唱文学一卷,域外文学译文一卷,俄罗斯文学译文一卷,传奇杂剧一卷1960-1962,中华

  杨柳青红楼梦年画集1963,天津美术

  红楼梦戏曲集 (2册) 1978,中华

  [翻译书目]

  劳动的音乐(短篇小说)苏联高尔基著,1932,上海合众书店

  母亲的结婚(小说)苏联高尔基著,1935,上海龙虎书店

  高尔基名著精选1947,上海新书局

  我的教育苏联高尔基著,1948,上海新陆书局

  (于润琦)

更新日期:2024-11-21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djkk57@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djkk.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