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当代中医 - 李国衡
李国衡

李国衡

李国衡(1924年—),男,汉族,江苏省扬州市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附属瑞金医院中医骨伤科终身教授,系“魏氏伤科”传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定为上海市名中医。李教授为魏氏伤科学术流派的继承与发展,作出不懈的努力,在国内甚至海外产生较大的影响。
展开


李国衡 - 人物简介

1938年师承沪上名医魏指薪(魏氏21代行医人),李国衡天赋聪颖,勤奋好学, 刻苦耐劳,不仅学医,还要习武,深得魏师赏识。1943年满师以后,继续随师执业。在老师的薰陶下,治伤医技日益长进,从而由师徒关系而成为翁婿关系。其后建立翁婿诊所,每日门诊有四百人次左右。1956年随同岳父进入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主持伤科业务并担任中医教研组副主任。1962年调至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历任瑞金医院伤科副主任、主任,中医教研组副主任,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副所长,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研究院客藉教授,上海市中医学会伤科学会主任委员。现任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顾问,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名誉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学会顾问,《中医骨伤科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员,《上海预防医学》杂志编委会委员。

李国衡 - 所获荣誉

曾获1960年上海市文教战线先进工作者称号。1996年获中央保健委员会表彰奖状,受到江泽民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亲切接见,是上海第八届、第九届人大代表,上海市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90年定为全国第一届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定为上海市名中医。

李国衡 - 行医影响

李教授医道出自名家传授,并在临床中善于取长补短,既擅长伤科手法,又精于辨证用药。在医疗中不论门诊或病房,均能做到细析病情,辨证施治,疗效确切,受到广大病人爱戴。在教学上培养了多名研究生、进修生、学生及中低年资医生。远在60年代初期编著出版了《伤科常见疾病治疗法》,80年代初期在魏师心传口授下整理出版了《魏指薪治伤手法与导引》。主编《中国骨伤科学·整骨手法学》,《魏指薪教授诞辰百年学术讨论集》,《中医治疗疑难杂病秘要》伤骨科分科,参加《中医骨伤科学》等编写工作。本人总结发表切合实用的论文五十余篇。参加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论文汇编1~6辑的编辑工作,使魏氏伤科学术推及全国,不少方药为广大医疗机构所采用。

李国衡 - 科研成果

一、“医学治疗软组织损伤的理论探索”1981年获中央卫生部奖励

二、“魏氏伤科手法临床应用”1981年5月获上海市卫生局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成果二等奖

三、“魏氏伤科手法治疗肘后血肿的疗效与机理研究”1990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科技进步奖二等

李国衡 - 高尚品德

师以德为贵,德以善为先。李国衡教授一生真善为世,虚怀若谷之德,像涓涓溪流一样,灌溉和滋养着他的学生的心灵。

2002年秋天李国衡教授被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随后进入了一个漫长的药物治疗过程。谁也没有想到2005年9月13日晚上突发急腹症,送至医院当晚就突然昏迷,之后就再也没有张开双眼。

李国衡教授循循善诱地向他的学生传授魏氏伤科的手法与药物专长,并且还把自己当做病人,体验他的学生学的手法操作虽然当时他们是一对一的教学,但他每次都是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次讲课的笔记。李国衡教授不仅教学生业务,更教会了学生应该怎样做人,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医生。李国衡教授对每一个病人都持有认真的态度,病人无论身份高低,李国衡教授都望、闻、问、切,耐心解释,开方的时候还不时地鼓励病人,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作为一名医生面对每天几十号的病人,做到如此始终如一,是多么的不容易。2001年时,李国衡教授就想要把魏氏伤科治疗肩周炎的一种独特“压掌掏肩”法进行机理研究。可惜,李国衡教授走得太匆忙。但可以告慰李国衡教授的是,2005年学生正式为这个项目申请到了市科委的基金资助,现已在临床与他的学生一起开始进行这个课题的研究。

古人曰: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李国衡教授的一生也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而李国衡教授以几十年如一日,点点滴滴的为人,兢兢业业做事的学者风范,显现出高尚的个人魅力和道德感召力,点化着他的学生和周围的人。

李国衡

李国衡 - 学术观点

魏氏伤科手法秘诀中有:“能摸触其外。测治其内,能拨乱反正,正骨入穴,能使经筋归复常度,能开气窍引血归经。”指出手法不仅用于治疗,更用于摸触检查诊断。魏氏非常重视“

摸诊”在秘传中有:“轻摸皮,重摸骨,不轻不重摸筋肌”的教诲。同时要求摸诊时应根据部位,先后有序,轻重恰当,耐心细致,以防疏漏。《医宗金鉴正骨手法要旨》中,手法论述颇详:“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盖一身之骨体。既非一致,而十二经筋之罹列序篇,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或拽之离而复合,或推之就而复位。或正其斜,或完其阙。”这里指出人体各部骨节结构不同,筋经罗列亦各有序属,故要熟悉解剖,选择相应手法。魏氏伤科十分重视人体筋骨结构与功能,临床辨证中患侧与健侧反复作对比,做到心中有数,力求施法正确。

魏氏秘传中要求:“手触于外,测知其内,法随病至,细析症状,心灵手巧,全赖功夫。”《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讲:“但伤有重轻。而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之迟速,及遗留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宜,或失其宜,或未尽其其法也。”又云“虽在肉里,以手扪之。自悉其情,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临床实践深知当前虽处于科学仪器发达时代,自有其优越性,但损伤之症手摸检查仍不可缺少,仪器尚不能完全代替。摸其外而知其内须依赖功夫。所谓功夫,一是要积累经验熟练应用,二是要有练功基础。有了基本功腕指即能灵活有力,感应灵敏。施法时部位准确,深达病源,迅速敏捷,恰到好处。

魏氏伤科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和几代人的实践,对人体不同部位,不同损伤设制了一系列不同形式的导引。其中有刚有柔或刚柔相济。姿势齐全,疗效确切。我们认为:手法是一种被动正骨理筋方法,而导引是一种自动正骨理筋方法,两者结合相辅相成,发挥了协同作用。

魏氏伤科对损伤内治是根据不同阶段而用不同治法,即早期宜攻,中期宜和,后期宜补。《证治准绳》中引述刘宗原云:“所以损伤一证,专从血论,但须分其有瘀血停积而亡血过多之证。”“皮不破而内损者,必有瘀血,若金刃伤皮出血,或致亡血过多。二者不可同法两治。有瘀血者,宜攻利之,若亡血者,兼补而行之。”闭合性损伤为蓄血证,早期宜攻,开放性损伤为失血证,早期即宜和攻补兼施,因而不能同治而治。

魏氏伤科秘传中曾有:“治伤之法,重在实效。”无全身症状则外治,有全身症状则内外兼治。这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就有:“但出血不多,亦无瘀血者。以外治之法治之。”青少年或儿童骨折,尤其是儿童属纯阳之体,骨折后生长修复很快,除早期有症状表现须作内治外,中、后期单纯外治即可。

李国衡 - 伤科经验

1938年受业于沪上伤科名医魏指薪,以后随师开业。1949年与业师由师徒关系而成为翁婿关系。40年代起,当时的翁婿伤科诊所就得到广大病员所信赖。著有《伤科常见疾病治疗法》、《魏指薪治伤手法与导引》,主编《中国骨伤科学·整骨手法学》、《中医治疗疑难杂病秘要》伤骨科部分,参加编写《中医骨伤科学》等著作六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李教授是魏氏伤科学术流派的继承者,从事临床医学、教学、科研工作五十余年,深得魏氏学术真谛并有所发展。他认为各种损伤可以归纳为内伤与外伤两大类。内伤以脏腑、气血为主,应用传统望、闻、问、切四诊,取得资料后再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归纳,确定损伤部位和病理性质。外伤以筋骨皮肉脉为主,临床检查突出“望、比、摸”三法。望:观察局部肿胀、畸形、肤色、姿态、破损等程度;比:患侧与健侧作对比,存在何种异常;摸:双手对患处仔细揣摸。魏氏伤科非常重视“摸诊”,素有“轻摸皮,重摸骨,不轻不重摸肌筋”,“能摸触其外,测知其内”的见解。根据部位不同,要求摸诊时轻重恰当,先后有序,分清损伤类别及主次痛点。李教授强调脏腑气血损伤可反映到体表,肢体外伤也可影响脏腑气血,因此,他认为内伤与外伤均须运用传统四诊结合“望、比、摸”检查,才能作出较全面的诊断。

李教授认为,年龄有大小,损伤有轻重,在用药上应有所侧重,更不能滥施药物。损伤后全身症状反映不明显者,则应着重外治;单纯内伤则应着重内治;外伤与内伤并存,局部与全身症状表现明显者,则应内外兼治。他用内服药大多是头、二汁内服,药渣捣烂后蒸敷或煎水外洗。用于外伤如此,有些内伤亦用此法;不仅宿伤,而且新伤在损伤后1天即考虑热敷。内服与外敷并用,可迅速改善全身与局部气血循环,祛瘀生新,促使损伤组织尽早修复。

跌打损伤,人体组织必然发生不同程度的紊乱,如骨折移位、关节脱位及半脱位、骨错缝、筋出槽,或内伤气滞血凝等,在治疗上须依赖手法正骨理筋,理气活血,以达到“骨正筋柔,气血以流”的目的。魏氏伤科擅长手法,李教授更吸取各家之长,尤善于用手法治疗。他的手法可分为基本手法与临床应用两个方面,基本手法有单式、复式的不同,临床应用有常法与变法的区别特别强调辨证施“法”,针对不同疾病及疾病不同阶段表现,采用不同手法加减。

在临床治疗上李教授还重视应用导引疗法。魏氏伤科导引方法主要为躯体运动,既有全身动作,又有局部动作,用于各类损伤的全过程中,但又不干扰损伤的正常修复条件。它与手法,一种是被动肢体运动,一种是自动肢体运动,两者相辅相成,可提高临床疗效。

李教授专长骨伤科,对骨折的治疗积累丰富经验和有效方药。如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首先予以手法复位,助手将患肢外展20~30度,紧握足踝向后拔伸牵引,并在患侧股骨大粗隆外侧垫棉垫,术者运用手掌叩击该部。在纵向牵引的侧向叩击震荡作用下,可促使断端的复位。复位后下肢予以沙袋固定及药物内服外用。李教授强调骨折手法复位的重要性,它可为骨折愈合及后期功能康复创造良好条件。

治疗髋关节脱位,李教授采用无麻醉手法复位。患肢屈髋屈膝上提,当股骨头移向髋臼时,根据脱位方向,或外展,或内收,并由助手直接推拉股骨头使之复位。曾治8例新鲜脱位复位后卧床休息,外敷活血消肿药,沙袋固定二周后下地行走,六周后恢复工作。经后期随访,上法治疗无一例发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与创伤性关节炎。改变了以往需在麻醉下复位,石膏固定三个月的常规治疗方法。

李教授对治疗损伤引起四肢关节血肿主张一次手法挤散血肿,迅速解除症状,恢复关节功能。如膝关节髌上区滑囊血肿的治疗,一手拇、食二指紧紧按住股骨内、外侧髁,掌心按住肿胀处;另一手紧握患侧足跟,先使膝关节过伸,将血肿向下挤压,而后再使膝关节屈曲。在过伸或屈曲时可听到“卜落”血肿挤散的声音,标志手法成功。手法作用主要使血肿关节内压力产生骤然变化,血肿可从应力最集中点处向低压区域扩散,由此可解除关节内由于积血张力增高所造成的对关节囊神经末梢的而产生的剧烈疼痛和关节活动限制。李教授等曾对肘后血肿进行造影及解剖学模拟手法治疗研究,并对22例肘后血肿进行手法前后关节活动范围测量,结果治疗前42±200,治疗后11±200,(P<0.001),两者有显著差别。

在长期临床中,李教授对魏氏伤科继往开来,研制定多种损伤有效方药,现举数方分列如下。

一、续骨活血汤

组成:川断9g,骨碎补9g,自然铜9g,落得打9g,生地12g,当归尾9g,地鳖虫4.5g,乳没药各6g。

主治:骨断、骨碎、肿胀疼痛。

按:骨折治疗重在活血祛瘀,止痛长骨。方中归尾取《本草正义》所云意“归尾主通,逐瘀自验”。地鳖虫破血逐瘀力强,咸寒,有小毒,用量不宜过重。若痛甚加延胡索9g,参三七3g;不寐者加朱茯神12g,枣仁9g;便秘者加大黄4.5g。

二、理气活血止痛汤

组成:桔络6g,枳壳4.5g,佛手片4.5g,鲜生地12g,白芍9g,炙枇杷(包)9g,生甘草3g,乳没药各6g,参三七3g,当归尾9g,地鳖虫3g,香谷芽9g。

主治:胸肋内伤,气滞血凝疼痛,呼吸不畅。

按:气机不畅,血瘀凝滞为本病关键,故李教授多用理气要药桔络配合活血止痛药物应用,桔络为桔瓤之筋膜,性味苦平,善于顺气通络。佐以枳壳、佛手片以宽胸气止痛。若胸闷气急者加旋覆花(包)9g,开心果9g;痛甚加延胡索9g,降香片1.8g。

三、蒸敷方

组成:全当归30g,川桂枝30g,川红花30g,扦扦活30g,五加皮60g,路路通30g,虎杖根60g,络石藤60g,川羌活30g。

主治:腰背劳损,风寒湿痹证,髋部慢性损伤。

按:躯干部肌肉肥厚,慢性劳损、痹证作痛,外用洗方一则使用不便,二则药力不易深达病所发挥作用。故李教授采用蒸敷剂。将上药共研细末,装入布袋内,药袋隔水蒸热敷患处。本方一般夏季不宜应用。

更新日期:2024-11-23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djkk57@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djkk.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