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演奏家 - 邓昌炉
邓昌炉

邓昌炉

邓昌炉,笔名袁回,网名桂乡之夜,1973年出生于湖北通山。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先后在《黄河文学》、《长江文艺》、《特区文学》、《天涯》、《青年作家》、《南方周末》、《羊城晚报》、《浙江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近百万字。其短篇小说《空中的土地》获特区文学小说金奖,《我们回家乡》获“新语丝”网络文学大赛银奖,小说集《空中的土地》获首届“香城泉都”文学奖。出版有小说集《空中的土地》;创作有葫芦丝独奏曲《打桂花》、《淦河情》等。
展开

主要小说作品

短篇小说《我们回家乡》获“新语丝”网络文学大赛二等奖,《空中的土地》获特区文学小说金奖。

公开发表的小说主要有——

1、在富河上

2、我们回家乡

3、小米的午饭

邓昌炉

4、雪茫茫

5、空中的土地

6、一脸天真

7、其实我不想走

8、跑着去上班

9、树上鸟儿成双对

10、在黑夜里飞翔

有关小说评论

《空中的土地》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选录了作者创作发表的14个中短篇小说。邓昌炉的小说善于揭示人物心灵的秘密,表现人物在挣扎过程中所展示出来的善良、担当、同情和互助。在这本书里,多视角、内心独白、魔幻、荒诞等各种技巧都有成功的运用。小说语言朴素、轻逸,充满质感。

著名文学评论家谢有顺说,《空中的土地》有两个特点:一是作者处理自身经验的能力;二是作者文字里的速度感。前者展示了作者驾驭u2018虚构和想象u2019的能力,后者则可见出他的文字天赋。著名文学评论家陈国和说,邓昌炉文学视野开阔,运用现代派文学技巧成功地创作出了《雪茫茫》等一批很有分量的“新乡土”小说。咸宁市作协主席柯于明(一级作家)说,《空中的土地》的出版,是咸宁文学界的一大重要成果。

主要音乐作品

创作发布有葫芦丝独奏曲《打桂花》、《淦河情》;改编移植有《山歌好比春江水.多谢了》、《毛主席来到咱农庄》。

相关新闻

桂乡才子邓昌炉

  

  写小说,屡登名刊获大奖

  邓昌炉原在学校教书,现工作于咸宁日报社。文学创作一直是他的业余爱好,但写出的作品非常“专业”,是我市为数不多的屡登省级文学期刊的小说家之一。

  早在2003年,邓昌炉就在《特区文学》发表短篇小说《空中的土地》,并获特区文学小说金奖。著名文学评论家谢有顺在评委感言中重点提到他的“文字天赋”,认为他“对语言的特殊敏感,会帮助他在文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在此后的写作中,邓昌炉仍是“业余”地写,但每一篇都很精致。其中,《小米的午饭》登上《黄河文学》“创刊百期纪念号”头条;《在富河上》登上《长江文艺》;《我们回家乡》被《江门文艺》重点推介,并获第八届新语丝网络文学大赛银奖;《雪茫茫》被《青年作家》封面导读。

  2013年,邓昌炉出版了小说集《空中的土地》,并获得首届“香城泉都”文学奖。市作协主席柯于明说,《空中的土地》的出版,是咸宁文学界的一大重要成果。评论家陈国和说,邓昌炉文学视野开阔,运用现代派文学技巧成功地创作出一批很有分量的“新乡土”小说。邓昌炉也应邀到湖北科技学院、鄂南高中等学府讲座。

  去年,本人有幸接手主编《通山文艺》后,特别注重发掘推介本地文学人才。在首推的夏季号中,特邀了通山籍作家阿木、邓昌炉、王亚林等人的作品,杂志出来后,不仅得到了本地读者的好评,也得到《长江文艺》专家编辑的肯定,并决定转载短篇小说《一脸天真》。编辑陈志富老师给予《一脸天真》的评价是:写作技法成熟老道,小说人物有现实感。

  而笔者了解到,《一脸天真》创作于2008年,已有7年之久。此后,邓昌炉业余时间没有写小说,而是“玩”音乐去了。

  吹葫芦,丝丝入扣显才华

  自古文艺不分家。邓昌炉在文学上的天赋同样表现在音乐上。近些年来,他把葫芦丝这一乐器吹了别样精彩。

  2007年,他去张家界旅游时,第一次见到路边的小摊贩在吹葫芦丝,立即被这种外表古朴、声音柔美的乐器吸引住,并当即买了一个10元钱的“玩具式”葫芦丝回家琢磨。

  此后,他购买葫芦丝音乐光碟欣赏,在网上下载资料自学,很快就入门上路。短短几年后,他成为一名葫芦丝演奏高手。

  2010年10月,他去武汉参加全省葫芦丝考级,获得唯一一个“十级优加”。随着葫芦丝风遍及大江南北,2011年4月,他和一批“丝友”一起成立咸宁市葫芦丝巴乌学会,他当选为常务副会长,并很快成为国家级会员。

  接下来,邓昌炉在葫芦丝届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先后在全省葫芦丝比赛颁奖晚会上演奏堪称最难的曲目《野狼》,应邀到很多网络房间讲课。尤其值得一提是,由他创作并示范演奏的葫芦丝曲《打桂花》、《淦河情》深受葫芦丝学习者的喜爱。《打桂花》还入选《中国陶笛实用教程》一书。在2012年全市文艺大汇演中,由他独奏的《淦河情》反响良好。

  近年来,他更是追根溯源,开始研究葫芦丝原始“傣味”演奏技法,并向云南傣族民间葫芦丝制作和演奏大师讨教,演技不断精进,已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

  如今,在网上搜索“邓昌炉”或者网名“桂乡之夜”,就会出现由他演奏的大量葫芦丝曲。他所教的徒弟中,多位成为演奏高手。他的独奏曲《淦河情》成为市区多支舞蹈队跳舞健身和参加比赛的曲目。

  抒情怀,文章乐章飘桂香

  邓昌炉出生于通山农村,工作在媒体。前者决定了他文艺创作的民间视角,后者决定了他的社会责任感——时刻不忘宣传咸宁。

  他的小说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只要细心阅读,就能发现他家乡的影子,也能感知他个人成长的心路历程。就像莫言的小说牢牢扎根于“高密东北乡”那样,邓昌炉的小说在努力构建一个“石木村”。

  邓昌炉是一个用真情写作的人。他说,文学之所以叫文学,其根本在于它的抒情性,在于它是作者的有感而发。小说是虚构的艺术,它的人物、故事、细节都是虚构的,但隐藏在背后的情怀是真实的。事实上,邓昌炉的小说无处不透露出对故乡那片土地和人物的热爱、同情和反思。《在富河上》不仅描写了富水河的美丽风景,也塑造了一个坚韧而乐观的富河老人;在《空中的土地》中,他刻画了一个农民对于土地的深情眷恋;在《一脸天真》中,他写出了当下农村中,一个正直善良的女人的不幸遭遇;在《我们回家乡》中,他以无声胜有声的奇妙构思,描绘了两个陌生的不幸者的相互同情和帮助,让我们感受了人性的“温暖”……

  在他创作的葫芦丝曲中,则成功地将云南傣族民间乐器的演奏技法,同鄂南的风土人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打桂花》就像一篇抒情散文,用四个乐段描写了“漫山遍野桂花开,花农来到桂花园,欢天喜地打桂花,一路芳香把家回”的情景,尤其是对“打桂花”动作的模仿,能让人身临其境。《淦河情》更是直接运用鄂南地区的民间音乐元素,表现了咸宁人对于母亲河——淦河的热爱之情。

  总之,无论是写小说,还是作曲,邓昌炉所有情感的动因,都来自对桂乡咸宁的热爱。

  他是桂乡之子,他的文学和音乐里,散发着浓浓的桂花香。(郑安国)

更新日期:2024-11-21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djkk57@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djkk.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