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德国画家 - 凯绥·柯勒惠支
凯绥·柯勒惠支

凯绥·柯勒惠支

凯绥·柯勒惠支(Käthe Kollwitz)(1867年7月8日 - 1945年4月22日)是德国表现主义版画家和雕塑家,20世纪德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
展开

凯绥·柯勒惠支 - 基本资料

凯绥·柯勒惠支(Käthe Kollwitz)

(1867年7月8日 - 1945年4月22日)是德国表现主义版画家和雕塑家,20世纪德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

柯勒惠支出生于俄罗斯克尼哥斯堡(现在的加里宁格勒)的一个德裔家庭,原名凯绥·施密特。14岁时即开始学习绘画,1884年进入柏林女子艺术学院学习,后来又到慕尼黑学习。1889年和在贫民区服务的医生卡尔·柯勒惠支结婚,1898年开始在柏林女子艺术学院任教。其间几次游历巴黎和意大利。1909年回国后为一个漫画杂志Simplicissimus.工作。这时她已经成为一个社会主义者。她的早期作品《织工反抗》、《起义》和《死神与妇女》、《李卜克内西》 、《战争》(组画)等,不仅以尖锐的形式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的悲惨命运和勇于斗争的精神传达出来,而且唤醒人们反对侵略战争,要根除战争根源,实现世界大同的理想。

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她的儿子被征入伍在西线阵亡。1920年她和爱因斯坦等人组织成立了国际援助工人组织。1932年她和其他社会主义者组成反对纳粹的阵线,希特勒上台后,她被取消普鲁士学院院士的荣誉,虽然她是第一位被选为普鲁士学院的女性院士,并禁止她的作品参加展览。1940年她丈夫去世,1945年他的孙子又在东线阵亡。1943年她的住宅被炸毁,她离开柏林到德累斯顿附近的一个小镇居住,并在那里逝世。

她因为和丈夫居住在贫民区,了解普通人民的贫困境遇,她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反映普通人民的贫苦生活,因此在第一次获得金奖时,就被当时的【威廉二世】】国王取消。后来她又创作了《悼念卡尔·李卜克内西》和为工人组织创作的一系列招贴。儿子去世后又创作了许多悲伤母亲的形象,宣传反战思想。她的作品充满悲伤和凄惨的情绪,如实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底层人民的可悲状况。柯勒惠支还对铜版画和石版画的技术有许多改进和创造。

柯勒惠支的作品首次被鲁迅先生介绍到中国,对中国现代版画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影响。鲁迅评价她的作品是:“她以深广的慈母之爱,为一切被侮辱和损害者悲哀,抗议,愤怒,斗争;所取的题材大抵是困苦,饥饿,流离,疾病,死亡,然而也有呼声,挣扎,联合和奋起。”

1945年4月22日卒于德累斯顿。

生平大事记
1867年(与诺尔德同年)生于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  
1884年在柏林美术学院学习,后又在慕尼黑继续深造。  
1885-1886年在柏林从师施陶费尔-贝尔恩,学习马克斯·克林格尔的蚀刻组画。  
1890年创作了第一批铜版画。1891年与“施诊医生”卡尔·珂勒惠支结婚。  
后经画家门采尔推荐,当选普鲁士美术学院成员,主持版画部工作。  
1919年从师巴拉赫,改学木版画。  
最初的作品是《纪念李卜克内西》,此后在1922-23年创作了组画《战争》。  
1927年应邀访问苏联,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大大鼓舞了她 ,回国后创作的石版画《游行示威》、《团结就是力量》、《母与子》等,表明了她对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新认识,艺术水平也达到一个新的境地。  
1931年她的作品被鲁迅介绍到中国来,1936年又出版她的作品集,对中国新木刻运动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作为一个勇敢的反纳粹女战士,1933年她愤然离开了普鲁士美术学院。  
1933年希特勒上台,她虽然受到迫害,仍坚持作画,代表作《死亡》和《哀悼基督》以粗犷的线条,强烈的黑白对比,描绘了生与死的激烈搏斗,宣泄了她愤懑的情绪。  
1942年“全面开战“时,她发表了最后一幅木版画作品《不要把收获的粮食磨成粉》。  
1945年战争即将结束时死于德累斯顿附近莫里茨山  
1979年北京举办《珂勒惠支作品展》,展出了她一生中最主要的作品113件。  

柯勒惠支的主要作品
穷困(1893年)  
末日(1897年)  
下工的工人(1897年)  
自画像(1897年)  
起来(1899年)  
自画像(1900年)  
哀悼去世孩子的妇女1903年)  
觉醒(1903年)  
战场(1907年)  
囚徒(1908年)  
志愿者(1920年)  
母亲们(1921年)  
不要再发生战争(1924年)  
自画像(1924年)  
死神的召唤(1934年)  
自画像(1938年)  

凯绥·珂勒惠支对中国版画的影响

    凯绥·珂勒惠支是现代美术史上最早以自己的作品反映无产阶级生活和斗争的版画家之一,在我国革命美术运动中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20世纪30和40年代,不少中国进步木刻青年,无论是创作思想或是表现技法,都受到过珂勒惠支的影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当时产生与发展于上海的中国新兴木刻版画,那时的上海,进步的美术青年,在政治上随时随地会遭到迫害,在创作上又受着资产阶级艺术的冲击。承受着政治上、创作上和生活上的多重压迫,处境虽然困难,他们在以珂勒惠支为代表的艺术精神和艺术风格的指引与影响下坚持奋斗,以刻刀为武器不断创作,不断开展进步木刻运动,使得新兴木刻版画成为了中国木刻第一次真正的吸收了西方的风格,从而改变了中国木刻版画历史的进程,正如鲁迅所说:“中国木刻图画, 从唐到明,曾经有过很体面的历史。但现在的新木刻,却和历史不相干。”在这一重大的变革中,直接最先深受其风格影响的是身处上海这个中国新兴木刻的发源地与最前沿的版画家们,他们是:陈铁耕、胡一川、黄新波、力群、江丰、陈烟桥、王琦、刘岘、杨可扬、朱宣咸、马达、郑野夫、李桦、荒烟、王树艺、周金海、陈葆真、王紫萍、曹白、林夫、何白涛、吴渤、丁正献、邵克萍、余白墅等。

凯绥·柯勒惠支 - 相关条目

人物       毛泽东         孔子        名人传记

凯绥·柯勒惠支

更新日期:2024-11-23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djkk57@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djkk.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