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泌
何家泌 - 生平简介
何家泌1914年6月6日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今福州市)。幼年曾就读于闽侯县第一小学,因家庭经济困难,仅读一年被迫辍学,只好在家自学。1929年,他15岁随父来到南京,以同等学历直接进南京私立五州中学高中一年级。1931 年8月毕业,同年考入中央大学农学院农艺系,在邓叔群教授影响下,习研植物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1935年完成《小麦秆黑粉病及其品系抵抗性之试验》论文,取得了农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当助教,从事水稻病害和水稻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1936年秋,何家泌经叔父何尚平推荐,经考试取得比利时“庚子赔款”资助,至比利时圣布津皇家农学院学习,并跟随著名植物病理学家E.Marchal麦查尔教授做植物病理的研究工作。一年后转入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植物学院,在著名植物生理学家M.Homes霍姆斯教授的指导下攻读学位。于1938年和1939年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由于他在留学期间成绩优异,1938年经E.麦查尔教授推荐,被比利时皇家植物学会吸收为会员。同年作为中国代表之一参加在布鲁塞尔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治蝗会议。在会上何家泌提出了《中国飞蝗的分布及蝗虫种类报告》的论文,得到与会者一致好评。在比利时期间,何家泌还参加了“旅欧华侨抗敌后援会”的工作,并一度担任“比利时华侨抗敌后援会”的副会长,他积极组织筹募款项和物资,支援国内的抗日战争。1939 年经M.霍姆斯教授的介绍,前往德国柏林植物园工作。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他无法在德国继续工作,遂会同20多位中国留学生搭乘法国邮船回国。
1939年底,何家泌应聘在四川省农业改进所任技正兼植病股长。他积极组织指导小麦病害(特别是各种黑穗病)的防治推广工作,并开展了对番茄、马铃薯等某些病害的研究。自1941年以来,他先后在四川省教育学院、复旦大学农学院和贵州大学农学院任教授,国民政府农林部农业推广委员会简任技正。1945年应台湾省农林处长赵连芳教授的邀请,前去台湾就任台湾行政长官公署农林处技正、农务课长等多种职务,为台湾回归祖国后农业复兴工作做出了贡献。1947年秋,辞职返回大陆,复任农业推广委员会技正之职。1948年,何家泌应邀回闽,任福建农学院教务长兼病虫害系主任、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作需要于1958年秋调河南省农业科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何家泌于1950年加入九三学社。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和九三学社河南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政协常务委员。此外,他还先后任过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中国植保学会理事、顾问,河南省农学会常务理事、顾问,河南省植保学会理事长,河南省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名誉会长等多种职务。
何家泌 - 个人简历
1914年6月6日 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今福州市)。
1935年 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农艺系,获农学士学位。
1935年-1936年 任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助教兼技术员。
1936年-1937年 在比利时圣布津皇家农学院学习。
1937年-1938年 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植物学院,获植物科学硕士学位。
1939年 获布鲁塞尔大学植物科学博士学位,同年并在德国柏林植物园作研究工作。
1939年冬-1941年春 任四川省农业改进所技正兼植病股长。
1941年-1943年 任复旦大学农学院、贵州大学农学院教授。
1943年-1945年 任重庆国民政府农林部农业推广委员会简任技正,并兼复旦大学农学院教授、四川省教育学院教授。
1945年-1947年 任台湾省农业推广委员会主任、台湾糖业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及台湾省农学会总干事。
1947年-1948年 任重庆国民政府农林部农业推广委员会简任技正及稻作专门委员会副主任。
1948年-1949年 任福建省农学院教务长兼病虫系主任教授。
1950年-1953年 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专门委员、副处长。
1953年-1958年 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兼学术办公室主任。
1958年-1966年 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研究员。
1972年-1974年 任洛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何家泌 - 成就贡献
一、对河南省小麦病害防治贡献突出
河南省是中国重点小麦产区,每年因病害造成数亿斤损失。1958年何家泌调河南省工作后,投身于小麦病害防治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对推动河南小麦生产作出了贡献。
1、小麦锈病防治研究
1960年河南小麦发生了严重的条锈病,损失重大。为了突破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方法,何家泌重点研究了小麦条锈病在河南省各地的流行规律、小麦品种的抗锈性、条锈菌生理小种、药剂防治条锈技术、小麦品种抗条锈遗传规律等。曾发表有关论文38篇,制定了河南省小麦条锈病流行区划;建立小麦条锈病药剂防治样板;明确了近4个小麦品种的抗条锈性和部分品种抗条锈的遗传特性。这些成果,对当时河南省控制小麦条锈的发生和危害,保证小麦增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1975年,他又开始对河南小麦叶锈病进行研究。这是因为70年代后期正当小麦条锈病受到控制,但由于气候的某些变化,一向不很严重的叶锈病在麦区内曾先后多次流行,造成了不少损失。何家泌主持了河南省小麦叶锈菌生理专化研究。通过艰苦工作,明确了河南省小麦叶锈菌存在16个生理小种群中,“叶片3号”和“豫叶13号”是流行的优势种,提出要针对流行的优势种,做为抗叶锈病的育种目标。这项工作获得了河南省农业科研系统成果奖;而《小麦品种(系)抗叶锈性鉴定》获得了河南省1980年重大科技成果奖。
2、小麦白粉病防治研究
1980年以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革和生产条件的改善,河南省小麦白粉病危害日趋严重,受害面积常超过1000万亩,严重年份竟达2000-3000万亩,损失小麦达1.5-2亿公斤。自1981年何家泌和有关同志开始了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小麦品种(系)抗白粉病的鉴定及白粉菌生理专化等研究工作。通过连续多年试验,证实了新杀菌剂“粉锈宁”(三唑酮)对防治小麦白粉病具有特效作用,并研究出每亩使用有效剂量为8-10克、于病叶率10%左右(病指4左右)时一次喷雾防治,即可基本控制小麦白粉病的危害,并能兼治小麦条、叶锈病。几年来,经大面积防治示范,表明防治效果达95-100%,平均每亩挽回损失40公斤左右。1983年,河南全省使用人工或飞机喷施粉锈宁防治小麦白粉病和锈病300多万亩,挽回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小麦白粉病防治技术研究”和“小麦白粉病大面积药剂防治示范”等研究成果,分别获河南省人民政府1983年和1984年重大科技成果奖。在他主持下,与此有关的另外两项研究:即“小麦品种(系)抗白粉性鉴定”和“小麦白粉菌生理专化研究”也先后获得河南省农科系统成果奖。
3、小麦赤霉病防治研究
小麦赤霉病原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各地麦区及东北、东南各地栽培小麦的一个主要病害。70年代初期在河南各地已有局部发生,其后由于气候、菌源的变化,进入80年代蔓延广泛,1985年暴发成灾,全省小麦发生赤霉病约达4000多万亩,损失小麦8.5亿公斤以上,为此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从1986年起,由何家泌主持,建立了全省小麦赤霉病防治研究协作组,参加单位30多个,并结合国家“七·五”攻关课题“小麦病虫综合防治研究与示范”,进行了室内外结合、试验示范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大协作研究。三年多来,小麦赤霉病在河南省的流行规律与预报预测、产量损失与防治指标、药剂防治技术与大面积示范、菌源种类鉴定,以及小麦品种抗赤霉调查与测定等方面,取得了大量资料和试验结果,这对抑制赤霉病危害小麦和减少产量损失起到很大作用,因此,这项研究结果获得了河南省政府1988年重大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在小麦抗病性遗传育种的研究上成绩突出
何家泌从1978年开始针对以抗白粉病为主兼抗条锈、叶锈病的小麦多抗性品种的杂交选育进行了一系列工作,已选育出30多个多抗性小麦优良品系,其中有12个品系作为抗源已于1986年获得了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先后有5个品系正式参加或列席河南省小麦良种区域试验,“豫保”15号、10号已在河南中部地区初步推广。在抗病性遗传研究方面,他先后在田间和温室与其他同志一起,运用常规遗传研究方法,于1963-1966年和1980-1988年先后进行了小麦抗条锈、抗叶锈和抗白粉的遗传研究,对近百个小麦品种进行了抗性遗传分析,先后发表了6篇论文,所著《小麦抗锈遗传与抗锈育种》一文于1980年发表后,颇受有关研究人员的好评,并获得河南省科协优秀论文二等奖。《小麦品种对叶锈病抗性遗传研究》还获得了1985年河南省农科系统成果奖。
1981年,美国密苏里大学雷格林教授应邀来华讲授生物间遗传学,何家泌很受启发,并在他“品种和菌源相互关系”的研究中加以应用,取得了显著成绩,例如不通过杂交而根据侵染型推导小麦品种对叶锈和对白粉的抗性基因型,小麦叶锈菌、白粉菌的毒性基因型,当地叶锈菌、白粉菌群体对小麦品种的毒性基因频率与联合致病性分析,以及研究国际小麦抗白粉单基因品系(或拟等基因系)在河南的抗性表现等。这项“生物间遗传学在小麦病害研究上的应用与发展”的研究结果,获致在小麦品种和叶锈菌、白粉菌的相互作用中于较短时间内取得了大量的遗传信息,并先后发表了8篇文章,对当前河南小麦抗病育种和生产中的小麦品种布局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从而获得了省农科系统二等成果奖和省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
何家泌 - 个人评价
一、热爱祖国,甘于奉献
1938年在比利时期间,何家泌还参加了“旅欧华侨抗敌后援会”的工作,并一度担任“比利时华侨抗敌后援会”的副会长,他积极组织筹募款项和物资,支援国内的抗日战争。
二、艰苦工作,敢于改革突破
1983年,河南全省使用人工或飞机喷施粉锈宁防治小麦白粉病和锈病300多万亩,挽回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小麦白粉病防治技术研究”和“小麦白粉病大面积药剂防治示范”等研究成果,分别获河南省人民政府1983年和1984年重大科技成果奖。
何家泌从1978年开始针对以抗白粉病为主兼抗条锈、叶锈病的小麦多抗性品种的杂交选育进行了一系列工作,已选育出30多个多抗性小麦优良品系,其中有12个品系作为抗源已于1986年获得了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
1981年,美国密苏里大学雷格林教授应邀来华讲授生物间遗传学,何家泌很受启发,并在他“品种和菌源相互关系”的研究中加以应用,取得了显著成绩。
何家泌 - 主要论著
1、何家泌:《植物生理学》,文通书局,1942
2、何家泌:《台湾蔗作的栽培》,台湾省农林处,1947
3、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小麦栽培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59(何家泌主编)
4、何家泌译:《水稻病害.》,农业出版社,1981
5、何家泌,张治体,朱林元:《小麦病虫草害及其防治》,河南科技出版社,1987
6、何家泌:《植物抗病遗传学》,农业出版社,1990年
7、何家泌:《河南省小麦根腐病的调查研究》,《植病知识》,1962(12)
8、何家泌,朱拙安:《小麦锈病药剂防治结果》,《河南科技资料—小麦锈病专刊》,1962
9、何家泌,尤国信等:《对氨基苯磺酸防治条锈病大田示范》,《植物保护学报》,1965(3)
10、何家泌:《几年来小麦条锈病流行及防治研究》,《中国植保学会会刊》,1964
11、何家泌,梁国林等:《小麦品种对叶锈抗性的测定》,《河南农林科技》,1982(3)
12、何家泌,马万杰:《根据侵染型进行小麦品种抗叶锈遗传分析初报》,《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85(2)
13、何家泌,马万杰:《用生物间遗传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小麦品种和小麦叶锈菌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国农业科学》,1987,20(3)
14、何家泌,张忠山:《小麦品种抗白粉病遗传研究初报》,《河南农业科学》,1987(4)
15、何家泌:《中国飞蝗的分布为害及蝗虫种类报告(法文)》,《国际第五届治蝗会议论文》,1938
- 1[MP3]晓东、伊然 - 哥妹拜年歌 (DJ月之歌版)播放:1.2万
- 2[MP3]六仔哥 -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做一天牛马发一天疯)播放:0.86万
- 3[MP3]Moonlit Dream - 汽车摇 (love to the city)播放:0.66万
- 4[MP3]Justin Owen_Cyber Punk - Minimal Bandman (feat CYBER PUNK)播放:0.41万
- 5[MP3]djkk强力打造最新舞曲播放:0.79万
- 6[MP3]梵影 - 最后一个问候 (dj默涵版)播放:0.97万
- 7[MP3]魏志璇 - 思念说给月亮听(DJ默涵版)播放:0.98万
- 8[MP3]田园 - 逃爱(DJ沈念版)播放:0.9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