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教育学 - 于翠玲
于翠玲

于翠玲

于翠玲,曾用笔名余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编辑学会理事,高等学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学、文献信息学、编辑出版与文化传播等。
展开

简介

曾用笔名余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编辑学会理事。主要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学、文献信息学、编辑出版与文化传播史等。

主要经历

1982年西北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77级)。1985年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导师杨敏如教授,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导师启功先生。1985年起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文学院)工作。

学术著作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与郭英德等人合著,中华书局1995年出版,中华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996年获第十届中国图书奖,1999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中华历史通鉴》第三部《文学史卷》魏晋至唐宋诗歌史部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出版)

《朱彝尊<词综>研究》(中华书局2005年出版,2006年获第九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年获第三届“余志明《四库全书》电子版学术成果奖”)

于翠玲

《传统媒介与典籍文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出版古籍整理类著述:

《晋书故事选》、《花间集.尊前集注》、《明代散文选注》、《清代散文选注》、《寓言故事选》《分调绝代好词.浪淘沙卷》等。

编写教材:

《现代出版信息检索》(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2010年获首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教材一等奖)

主编《大学生媒介素养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等。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清代康熙年间文人阅读史研究》。项目批准号:09YJA870003

出版学术著作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与郭英德、谢思炜、尚学锋合著,中华书局1995年出版,1996年获第十届中国图书奖,1999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中华历史通鉴》第三部《文学史卷》魏晋至唐宋诗歌史部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出版)

《朱彝尊<词综>研究》(中华书局2005年出版,2006年获第九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年获第三届“余志明《四库全书》电子版学术成果奖”)

《传统媒介与典籍文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出版古籍整理类著述:

《晋书故事选》、《花间集尊前集注》、《明代散文选注》、《清代散文选注》、《寓言故事选》《分调绝代好词·浪淘沙卷》等。

编写教材

编著《现代出版信息检索》(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

主编《大学生媒介素养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现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清代康熙年间文人阅读史研究》。

指导2009年“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中国传统戏曲创意传播方式的调查与研究》。

学术论文

一、媒介传播史方面

《论中国古代传播史料的整理与利用》(《郑州大学学报》2003,2)

《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的独特景观——中国编辑出版史的认识价值》(《河南大学学报》,2006,1。人大复印资料《出版工作》2006年第5期全文转载)

《中国编辑学与西方媒介论的比较》(《中国编辑》,2007,6,韩国出版学会主编《韩国出版学研究》2008年12月)

《论中国近代传播史料的价值》(《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

《从媒介史看书籍的文化价值——兼论媒介环境学对中国书籍史的启示》(《济南大学

学报》,2010,1,人大复印资料《出版业》2010年第4期全文转载)

《“出版”溯源与中国出版活动的演变》(《延安大学学报》,2008,1,人大复印资料《出版工作》2008,5全文转载)

《从“采诗”说到办报说--论古代“上下相通”之传播观念的演变》(《中国编辑》2002,2)

《日记风波与<申报>纠纷——论郭嵩焘毁誉的西方媒介因素》(《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2)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特殊环境和基本思路》(《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

二、典籍文献与出版文化方面

《论官修类书的编辑传统及其终结》(《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6)

《从“博物”观念到“博物”学科》(《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3)

《从“多识之学”到“博物学”——论中日博物图书的双向出版交流》(《历史上的中国出版与东亚文化交流》,上海百家出版社2009年版)

《工具书与中国文化》(《编辑学刊》,2005,3)

《中国古代动植物工具书的文化特征》(《图书与情报》2004,1)

《从类书论狐文化与狐文学》(《西北大学学报》2003,2)

《工具书“在线”模式与开发思路》(《科技与出版》,2009,1)

《工具书数字化出版的优势与价值》(《中国编辑》,2010,2)

《三种“大众化”言说方式 ——近年典籍解读类畅销书扫描》(《中国出版》,2005,8)、

《链接:图书结构的新方式》(《编辑之友》,2006,1)

《中国元素网的编辑创意及其启示》(《中国编辑》,2008,6)

《北京文化展览的现状及发展思路》(《北京文化发展报告》,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启功先生的书法“载体”说》(《启功书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03年)

《启功先生论书法文献的复制与传播》(《第二届启功书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启功先生论书法与经学及字书的关系》(《第三届启功书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09)

三、古典文学方面

《从北宋时代特征论秦观的生活道路》(《京师论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古代摘句现象综论》(《河南社会科学》2003,3,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10全文转载)

《论朱彝尊<词综>的文献学价值》(《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5)

《康熙“文治”与词学走向》(《民族文学研究》2004,2)

《从<瀛奎律髓>论咏梅诗的发展》(《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4)

《春景、艳情与寄托——从秦观<满庭芳>看以寄托解词的思路》(《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

《在喧闹中独处——读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文史知识》,2006,4)

《读<论语>:“不求甚解”、“欣然忘食”——从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说起》(《文史知识》,2007,10)

《儒家的“不忍人之心”——解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深层文化结构》(《文史知识》,2008,9)

更新日期:2024-12-04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djkk57@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djkk.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