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上海文化 - 吴君玉
吴君玉

吴君玉

吴君玉,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吴君玉出生于苏州,1950年3月拜评话名家顾宏伯为师,学说长篇评话《包公》,后改说长篇评话《水浒》。1953年加入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今上海评弹团),形成独特风格。曾改编演出现代题材长篇评话《四林山》《桥隆飙》等,并在《双按院》《神弹子》《三盗芭蕉扇》等中篇弹词中担任角色。他编写的评书《水浒传》,以“说、噱、演”表演手法,将100余个水浒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不仅在国内拥有广大听众,在海外也拥有众多的知音。
展开

吴君玉 - 生平简介

吴君玉是评弹表演艺术家。他编写的评书《水浒传》,以“说、噱、演”表演手法,将100余个水浒人物刻画得个性各异,栩栩如生,不仅在国内拥有广大听众,在海外也拥有众多的知音。居住在航华新村吴老平时一般在院子里摆弄花草,院子10多平方米大,种着月季、山茶、茶梅、杜鹃等10多种花卉,嫣紫姹红十分好看。每天下午4时,是吴老劳作的时刻,浇水、施肥、拔草、翻土、修枝,总要忙碌上半小时。吴老放下手中的铲子说:养生要讲究适度,像我这样75岁高龄的老人,在运动器材上蹦达是不适宜的,种种花养养鸟,这种轻微的劳动,既锻炼了身体,又怡养了心情,可谓一举两得。每次摆弄花草后,心情感到特别的舒畅愉快。吴老还叙述,他不久前作了一次体检,血糖、血压都很正常,内脏器官完好。据医生说,他的肺活量像小伙子一样。

谈到自己在饮食上的养生之道,吴老笑着说:就是讲究八大平衡:即主食与副食的平衡、酸性食物与碱性食物的平衡,荤与素的平衡,饥与饱的平衡,杂与精的平衡,寒性与热性的平衡,摄入与输出的平衡,干与稀的平衡。如果人们都能掌握并且做到,就能减少疾病,健康长寿。

经常有人问吴老:身体这么好是不是有养生秘诀?他说:我的秘诀就是能吃、能睡、能拉、能走、能讲,并且做到“四乐”:
一、苦中求乐。近20年来,已近耄耋之年的吴君玉经常应邀到外地演出,还先后登上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舞台,受到世界各地华人的热情欢迎。尽管工作十分辛苦,但苦中有甜,苦中有乐。吴老说:看到中华文化在世界各地传扬,得到这么多华人的肯定和喜爱,自己的欣喜之情难以言表。

二、助人为乐。吴君玉在评弹上成名后,经济上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他从没有忘记贫困的人。他常拍卖一些书画,捐赠一些钱,帮助一些孤老、失学儿童和低收入者。

三、知足常乐。吴老常说:我们这些演员是高收入人群,比比那些只拿三四百元的下岗工人,真是太幸福了,应该感到满足。

四、自得其乐。吴君玉的爱人徐檬丹是位评弹编剧,两个儿子也会说评弹。他们全家一起登上舞台,为广大观众演出,受到广泛好评。吴老称其为自得其乐。

“正是有了‘四乐’的心态,加之适当的运动,适当的工作,科学的饮食,我才有了今天的健康,这也算是我的养生之道吧。”

吴君玉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4月29日2时10分逝世,享年77岁。

吴君玉 - 评价

上海评弹团团长秦建国表示,不管是在评弹界还是南方曲艺界,吴君玉都是当之无愧的大师。

“我和吴君玉老师相交20多年,我是他的‘追星族’。”主持人曹可凡,2008年2月正好是吴老师患病一年零九天的日子,而他知道,这位大师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然心系评书。在曹可凡眼中,吴老师虽然年事已高,但表演上一点都不墨守成规,“吴老师可能是第一个在万体馆(现上海大舞台)上演评话演出的人,他还曾在法国的喜剧艺术节上表演评话,逗得当地观众哄堂大笑。”曹可凡说,上海文艺圈内,很多人都是吴君玉的粉丝。滑稽大师周柏春生前都十分敬重吴君玉,赞叹他思维敏捷、反应快,时时刻刻都在关注新事物,接受新信息。不断给自己增加与时俱进的新噱头。曹可凡说,吴君玉老师除了学术上没话说,生活上的吴君玉也是有口皆碑,“四乐”说的就是他的人生准则,分别为苦中求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

自从发现患病后,吴君玉一度心情低落,“他一下子变得很脆弱,但很快就坚强起来了,求生意志很强,直到后来癌细胞扩散,医生都建议不用再做化疗了,吴老师却依旧坚持做,想尽一切办法活下来,他说他舍不得他的评话事业。”

虽然对晚辈很和蔼,但吴老对自己的孩子却十分严格,他从不和小儿子吴新伯同台演出。曹可凡透露,临走时,吴君玉曾在神志清醒的时候对儿子说,“我还有四回书没有教给你,我教不动了,以后你只能自己琢磨了。”弥留之际的吴君玉,还在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醒来后,他说给太太、著名评话编剧徐檬丹听,说梦到和儿子同台演出了,结果儿子说错了,他就把儿子骂了一顿,下台后,观众对他说,他错怪了儿子,是他自己说错了。可见,和儿子的感情“隔阂”是吴老心底的痛。

吴君玉 - 扇子功

苏州评话泰斗吴君玉表演的扇子功

所谓讲的扇子功,就是我们说书台上又没有武器,十八样武器都在把扇子上,要把它反映出来。所以这个扇子功要借书里的人物,否则我就变杂技团的了。第一个我来表演大刀关胜,没有大刀什么办?全靠把扇子打开来——刀比较宽。关某来也。噗,风要(感觉出)跃出去大,哈哈哈,横刀立马。沙意思呢?这样气势大?因为大刀关胜是关云长子孙,长胜将军——实际败阵难得也吃的,这个是我吴君玉给他掳掉的。这是表演大刀。

双枪将董平左右手开工,两条枪,只有一把扇子,怎么派用场?说书也有办法的。这个是代表左面,碰,一条枪,回过头来右面一把枪,双手分开,眼神对两面一看,这个就是双枪。啪,合龙门抱拢来,这条手乓,噗,就是头上的两根叫稚尾,飘飘荡荡。双枪大将风度,两根稚尾威风凌凌。不过不能骨头轻的。因为插两根威风,那么我去插一把了,这个就不威风了,变鸡毛掸子,搞大扫除么灵的。

第三个神箭手花荣,也要这把扇子代表这张弓。嗨,夹夹夹,弓开满月。拉的时候注意一个问题,弓拉开来要提溜滚圆,因此在拉的时光,我眼睛,夹夹,嗨,看个半圆形,就代表这张弓拉圆了。但是不要拔草寻蛇,只有半圆哦,再去看半个圈子,这个就变近视眼了。过来身体,啪,一侧,是增加艺术一种美,美的时候身体一带。要注意一个问题,你不能袅,攮一攮就难看,这个就显得有点娘娘腔了。

这个是马背上用的武器,步下用的武器——黑旋风李逵用的是斧头,啪,这条手斧头拉开,这手没有扇子,这只手五个指头拉开。你老爷来也,喳煞。啥事体眼睛要动一动?显得他一种威风,天煞星。眼睛要动的平,显得威风、漂亮,如果眼角往两边下面一着,这个就是奸臣,还有小偷,坐电车眼睛东着着,西着着,一直在看别人袋袋里可带啥物事?所以要两面拉平,就有得气派了。

还有(步下)第二个啥人?景阳岗打虎的武松。啥体要一显?武松是个英雄。连下来扇子掖拢,就代表一把刀。俺来也。碰,这把扇子就代表武松手里的这把刀,要去杀西门庆,人没有看见,人到那边,仍旧是一把单刀,眼睛要看远三尺左右,啊嗨,碰!顶顶要紧一点,手里要有分量,一把刀。你如果一轻飘飘,甘蔗的分量还要重点!

石秀拿刀就要带三分杀气,因为他是拼命三郎。来了,我就——杀!手里也要有分量。这个是石秀。
鼓上蚤时迁出场,身体就要缩得一点点。这把扇子既不是大刀、亦不是长枪、也不是单刀,一把七寸长的匕首,因此拿在手上的范围要往里面缩。时迁拿刀,因为他的人比较轻,拿的方法有艺术上就要夸张一点。俺来也,呵呵。这是前面几种用法,还有一种擅自掖开来,用的方法又不同。你比方说西门庆,这把扇子掖之前,要往手指上转一转。被潘金莲一根竹头敲下来,敲到头上,开头是不开心的。那一个?正巧转到这里。嗨,身体,碰,侧转来看,哈!好美人。这个说明他是个色鬼。

那么这把扇子摆到孙二娘这里,也这样丢一丢,情况就不同,伊个是女英雄。对武松一看,你个朋友是啥地方来?(武松想)此女子是啥人?江湖人称母夜叉孙二娘。这朵牡丹花一显就代表她是女性,头两动也代表她毕竟是个女。动要当心啊,几来性要有气派,不能这样来,不是孙二娘,变卖酒女郎了。
我基本这点台上的这点扇子功,方法东西很多,时光来不急,我就表演(到这里)。

吴君玉 - 逝世追悼

国家一级演员、上海评弹团著名评话表演艺术家吴君玉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4月29日凌晨2时10分逝世,享年77岁。根据老人遗愿,届时将不举办追悼仪式,仅于5月5日9点30分在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简单的遗体告别仪式,谢绝挽联、花圈等繁缛礼节,一切仪式从简。

患上肺癌晚期的吴老先生已经卧病榻一年多,医生曾表示能坚持这么久已属不易。昨日在接受采访时,吴君玉的家人很是伤心,不愿多说,也不希望记者多加打扰。记者获悉,直至生命中最后一段日子,他仍心系评话表演艺术。

上海评弹团团长秦建国表示,不管是在评弹界还是南方曲艺界,吴君玉都是当之无愧的大师。青年演员高博文在回忆起与吴老先生的交往时告诉记者,吴老为人很好,风趣幽默,没有大师的架子,很能接受新生事物,不排斥年轻人的尝试———当年高博文尝试的摇滚评弹引起过很大争议,吴老先生尽管持保留意见,但依然鼓励他继续创新,这件往事令他至今印象深刻。

吴君玉出生于苏州,1950年3月拜评话名家顾宏伯为师,学说长篇评话《包公》,后改说长篇评话《水浒》。1953年加入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今上海评弹团),形成独特风格,深受观众喜爱。曾改编演出现代题材长篇评话《四林山》、《桥隆飙》等,并在《双按院》、《神弹子》、《三盗芭蕉扇》等中篇弹词中担任角色。

吴君玉 - 评话艺术后继乏人

吴君玉之子对评话艺术后继乏人深感忧虑

著名评话表演艺术家吴君玉驾鹤西去,上海评话界因此痛失“顶梁柱”。吴君玉的去世对上海评话界来说是个极大的损失。生病前还一直活跃于舞台和荧屏的吴君玉是这些年上海评话艺术的一面“旗帜”,如今不仅上海的评话演员中再难找到可与吴君玉比肩者,他的去世对于青黄不接、人才凋零的上海评话界来讲更是雪上加霜。吴君玉的儿子、上海评弹团评话演员吴新伯,在痛惜父亲离去的同时,吴新伯对于评话的现状也深感忧虑。

2007年,吴君玉就被查出患了肺癌并已转移,而在这之前,76岁高龄的吴君玉还一直活跃在舞台和荧屏上,他的幽默风趣令不少非评话观众也爱上了这位瘦削但中气十足的老人。虽然医生对于吴君玉的病情极不乐观,但经过一年化疗,吴君玉的病情曾一度好转。一个月前,吴君玉的病情再度恶化,医生认为化疗已不再有用。很恋家的吴君玉一直很想回家,此时家人作出了一个决定:接他回家,让他在家里度过最后的时光。吴新伯告诉记者,父亲在家住了20天,一开始情况还不错,但最后三四天,他开始不吃东西,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吴新伯伤感地说,我们看着他像灯一样渐渐暗下来。家人只好再把吴君玉送进医院,几天后,这位塑造了大量生动艺术形象、形成了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著名评话表演艺术家告别了人世。当问起吴君玉有哪些学生时,却发现他的学生虽多,但传人却甚少。吴新伯有些无奈地告诉记者,父亲的很多学生现在都当了领导,或是评弹团的团长,或是文化部门的负责人,而依然坚持在演员岗位上的则寥寥无几。评话演员“后继乏人”到底到了何种程度?弹词名角云集的上海评弹团现在依然是演员身份的评话演员仅吴新伯一人,其他人或改行或已担任领导工作。正在举行的“评弹金榜”苏浙沪优秀青年演员电视大赛共有近80位青年演员参赛,但其中评话演员仅3人。苏州评弹学校已连续多年招不到愿意学评话的学员。据吴新伯估计,苏浙沪三地依然坚持在第一线说书的评话演员加起来不过20多位,他还告诉记者,有的演员虽然是评话演员,书也说得很好,却多年不说评话而改唱弹词了。

吴新伯还告诉记者一个“奇怪”的现象:评话在评弹听众中“吃不开”,但“跳出圈子”在非评弹听众中却相当受欢迎,每次下社区演出,评话都受到观众的追捧,去年一年吴新伯演出180场,其中120多场是去社区演出,他认为,评话没有唱,等于是讲故事,对于非评弹观众来讲自然比有唱的弹词更能听懂。

吴新伯认为,除了缺少好书目、好演员,评话在评弹观众中没有市场,还与现在评弹的演出样式有关,现在一般书场的演出时间是两个小时,评话演员一个人在台上说两个小时的确稍显单调。而现在没有“花式书场”对评话来讲是个很大的损失,吴新伯解释说,“花式书场”就是一场演出有不同演员的三四档书,其中一档是评话,在这种场合,评话一般比较受欢迎。吴新伯认为,评话不是没有观众,“关键是没有开拓自己的市场”

 。

吴君玉

更新日期:2024-11-21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djkk57@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djkk.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