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法大师
个人资料
|
|
个人 简介
弘法大师,法名空海(774—835),密号遍照金刚,谥号弘法大师。为唐密第八代祖师。
据史料记载,大师生于日本歧国多度郡弘田乡屏风浦(今四国岛香川县善通寺市)一豪族家庭,父佐伯田公,母阿刀氏,幼名真鱼。自幼聪颖,五、六岁时即有神童的美誉。十五岁入京都长冈京(今京都市西郊),随舅父阿刀大足学《论语》、《孝经》及史传等,兼习辞章。八岁,入京城大学明经科,学习《毛诗》等经史。此时大师已敝屣仕途,志心佛道,作《三教指归》三卷。
又从石渊寺勤操大僧正受持虚空藏求闻持法,用心持念,并于四国岛的山林危峰之处苦修密行,得悉地成就。二十岁,于和泉国尾山寺从勤操大师剃度出家,法名教海。年二十二,于奈良东大寺受具足戒,改名空海。年三十,于奈良久米寺东塔下发现《大日经》,刻苦钻研,不能通达,于是发心入唐交流法。于日本延历二十三年(804)五月十二日随日本第十七次遣唐使团出发,历经艰险,于当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到达长安。大唐永贞元年(805)五月下旬,于青龙寺东塔院见到唐密第七代祖师惠果阿黎。六月上旬,弘法大师临胎藏界大曼荼罗受五部灌顶。七月上旬,临金刚界大曼荼罗受五部灌顶。八月上旬受传法阿黎位灌顶。三月之中,惠果将两部秘奥、坛仪印契,汉梵无差,倾囊授与大师。又将绘成的胎藏界金刚界等大曼荼罗十幅和《金刚顶经》等密典及新造道具十五件,付法于弘法大师。惠果阿黎遂于当年十二月十五日圆寂。弘法大师受唐宪宗之命为惠果阿黎撰写碑文。其后中国佛教遭会昌法难之厄,真言密教渐渐式微于中国,兴隆于日本。弘法大师师从惠果和尚不过半载,和尚倾囊相授并殷重嘱托,确是别有寄意。
大师递经四朝,皆为国师,为天皇开坛灌顶,为国建坛修法五十一度,并以高野山金刚峰寺与东寺为真言宗根本道场,前后授灌顶者数万人,日本真言宗自此确立。弘法大师所创立的日本真言宗(东密),不但鼎盛当时,且影响至今。至于“大师信仰”(专指信仰弘法大师)已成为日本文化的专有名词,而弘法大师在四国岛创立的八十八个遗迹寺(又称四国灵场),至今仍有巡礼者,著菅笠、草鞋、白色旅装,唱御咏歌(大师所作),并有曲调哀凄的风物诗流传于世……。日本承和二年 (835)三月二十一日寅时,大师于高野山入灭。日本贞观六年(864),赠大僧正法印大和尚。延喜二十一年(921),加谥号弘法大师。大师的肉身,至今仍封闭于高野山奥院的石洞中。
弘法大师的美质英才,无人能匹,大师对日本文化的贡献,可谓横绝千古:大师是第一个通晓梵文的日本人,大师所著的《梵字悉昙字释》,为梵文在日本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声字实相义》成为日本第一部极富哲理的语言哲学著作;大师所创立的真言宗在日本畅行千载,至今不衰;《十住心论》为日本佛教史上划时代的著作;他曾借鉴汉字草书创立了日本文字的平假名,还编著了日本历史上第一部汉文辞书——《篆隶万象名义》(共三十卷);其著作一直被视为汉诗文中的珍品,至今有大量版本或抄本、注疏传世;《文镜秘府论》是研究汉诗文非常重要的文论史料;大师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与嵯峨天皇、橘逸势并称“三书圣”;不仅如此,大师还创办了日本历史上第一所国民公学;同时大师将唐代先进的采矿、筑路、水利、架桥等生产技术引入日本,并亲自参与兴修水利等实践工程……成果之丰,千载之下仍令人高山仰止!
生平介绍
背景
弘法大师生于日本歧国多度郡弘田乡屏风浦(今四国岛香川县善通寺市)一豪族家庭,父佐伯田公,母阿刀氏,幼名真鱼。自幼聪颖,五、六岁时即有神童的美誉。佐伯氏是赞岐国地方管理虾夷族俘虏的富豪名门,佐伯一家和大师同时辈出有实慧、道雄、智泉、真雅、真然等高僧,皆为弘法大师弟子,还有天台宗智证大师圆珍也是弘法大师的俗甥。弘法大师随舅父阿刀大足学《论语》、《孝经》及史传等,兼习辞章。八岁,入京城大学明经科,学习《毛诗》等经史。此时大师已敝屣仕途,志心佛道,作《三教指归》三卷。十五岁时随大足上京,十八岁时就学于京城大学明经科。大足是当时的学者,为桓武天皇太子伊予亲王的侍讲。
远游中国
弘法大师在受其亲切地教导的同时,还随老师味酒净成学习《毛诗》、《尚书》,随冈田博士学习《春秋左氏传》。又从石渊寺勤操大僧正受持虚空藏求闻持法,用心持念,并于四国岛的山林危峰之处苦修密行,得悉地成就。二十岁,于和泉国尾山寺从勤操大师剃度出家,法名教海。
年二十二,于奈良东大寺受具足戒,改名空海。年三十,于奈良久米寺东塔下发现《大日经》,刻苦钻研,不能通达,于是发心入唐求法。于日本延历二十三年(804)五月十二日随日本第十七次遣唐使团出发,历经艰险,于当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到达长安。大唐永贞元年(805)五月下旬,于青龙寺东塔院见到唐密第七代祖师惠果阿黎。六月上旬,弘法大师临胎藏界大曼荼罗受五部灌顶。七月上旬,临金刚界大曼荼罗受五部灌顶。八月上旬受传法阿黎位灌顶。三月之中,惠果将两部秘奥、坛仪印契,汉梵无差,倾囊授与大师。又将绘成的胎藏界金刚界等大曼荼罗十幅和《金刚顶经》等密典及新造道具十五件,付法于弘法大师。惠果阿黎遂于当年十二月十五日圆寂。弘法大师受唐宪宗之命为惠果阿黎撰写碑文。其后中国佛教遭会昌法难之厄,真言密教渐渐式微于中国,兴隆于日本。弘法大师师从惠果和尚不过半载,和尚倾囊相授并殷重嘱托,确是别有寄意。
综述
弘法大师递经四朝,皆为国师,为天皇开坛灌顶,为国建坛修法五十一度,并以高野山金刚峰寺与东寺为真言宗根本道场,前后授灌顶者数万人,日本真言宗自此确立。弘法大师所创立的日本真言宗(东密),不但鼎盛当时,且影响至今。至于“大师信仰”(专指信仰弘法大师)已成为日本文化的专有名词,而弘法大师在四国岛创立的八十八个遗迹寺(又称四国灵场),至今仍有巡礼者,著菅笠、草鞋、白色旅装,唱御咏歌(大师所作),并有曲调哀凄的风物诗流传世……。
与真言宗
《三教指归》
空海年轻时作有《三教指归》 。三教乃指儒教、道教与佛教。书中以辩驳的形式,请“择乡为家,简土为屋,握道为床,德为褥,席仁而坐,枕义而卧,被礼以寝,衣信以行”的鸿儒“龟毛先生”讲先贤之论、儒学之本,请“淡泊无欲,寂寞无声,与天地以长存,将日月而久乐”的“虚亡隐士”讲道家的“不死之神术”、“长生之奇密”;最后作者托“假名乞儿”之名抑儒抑道,以“无常赋”、“三教诗”、“生死海赋”力陈佛教教义,盛赞佛德,更作“十韵诗”醒世。《三教指归》“为四六骈体汉文,是空海青年时代学习汉文典籍的实践之作,也是一名日本人向自己的同胞介绍、阐释儒释道教思想精髓的典范之作”。
传播佛教
空海于806年8月随遣唐使归国,10月抵达博多,此时空海是三十三岁。
他回国后,于10月22日表上《新请来经等目录》,共计新译经等一百四十二部,二百四十七卷,梵字真言赞等四十二部四十四卷,论疏章等三十三部一百七十卷,共计二百十六部,四百六十一卷,佛菩萨金刚天等像,法曼荼罗,三昧曼荼罗,并传法阿阇梨等影共十铺,道具九种,阿阇梨付嘱物十三种。这些经疏法物,无疑对日本平安时期佛教艺术产生了极大影响。空海带回梵汉两种文字的《阿罗尼》、《真言仪轨赞》等书,他还亲自学过梵文,并对日本的文字改革和音韵学的创立,具有深远的影响。空海还著有《十住心论》、《秘密曼荼罗教付法传》、《辩显密教二教论》等书,这些著作都是有关宗教论述的。空海在日本建坛修法五十一度,前后受灌顶者数万人,他有名的弟子有实慧、真济、圆明等人,空海在日本传播的佛教影响极大,迄今日本真言宗奉他为高祖。
日本思想史上的“双璧”
当时日本佛教各宗派皆有名声,空海为了抬高真言宗的地位,对密教教义进行新的阐释,加强条理化,把密教以外的经典一概称为“显教”;而把《大日经》、《金刚顶经》等宣说称为“密教”,并提出了密教的判教理论,“为密教作了教相判释,说明了整个佛教对密教的关系,阐明了整个佛教的终极妙义在于密教”。空海的叛教论,分横判竖判两种,以《显密二教论》横判显密,以《十住心论》竖判十种住心。 《十住心论》是空海晚年的总结之作,后与日本曹洞初祖道元的《正眼法藏》并称为日本思想史上的“双璧”。
生平贡献
弘法大师的美质英才,无人能匹,弘法大师对日本文化的贡献,可谓横绝千古:弘法大师是第一个通晓梵文的日本人,大师所著的《梵字悉昙字释》,为梵文在日本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声字实相义》成为日本第一部极富哲理的语言哲学著作;弘法大师所创立的真言宗在日本畅行千载,至今不衰;《十住心论》为日本佛教史上划时代的著作;弘法大师曾借鉴汉字草书创立了日本文字的平假名,还编著了日本历史上第一部汉文辞书——《篆隶万象名义》(共三十卷);其著作一直被视为汉诗文中的珍品,至今有大量版本或抄本、注疏传世;《文镜秘府论》是研究汉诗文非常重要的文论史料;弘法大师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与嵯峨天皇、橘逸势并称“三书圣”;不仅如此,弘法大师还创办了日本历史上第一所国民公学;同时大师将唐代先进的采矿、筑路、水利、架桥等生产技术引入日本,并亲自参与兴修水利等实践工程……成果之丰,千载之下仍令人高山仰止!
中日交流
弘法大师是日本高僧空海的敕赐法号,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一位值得纪念的杰出的人物。他和阿倍仲麻吕、鉴真大师等历史上许许多多的先人们一样,为促进中日两国文化的发展,建立了不朽的业绩,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先躯者之一。 弘法大师生于日本光仁天皇宝龟五年(即唐代宗大历九年,公元七七四年),三十一岁时(日本桓武天皇延历二十三年,唐德宗贞元二十年,公元八O四年),随日本第十七次遣唐使来中国,在中国留学约二年,于公元八。六年八月离开中国回日本。 弘法大师来中国以前,汉语素养已有相当的基础,能用汉语作文著书。他十五岁时,就开始阅读研习中国的经史。十八岁著《三教元归》,评论儒、佛、道三教。二十二岁出家为僧,对于当时从中国传去的俱舍、成实、法相、三论、华严、律等六种教义,无不研讨。他一心想研究密教,但因大日经中有很多难解的地方,虽到奈良请教当时的名僧,也不得要领,于是决心渡海来中国质疑深造,由和泉国棍尾山施福寺勤操僧,奏请派往中国研究佛教,得到朝廷特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