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菲格·哈基姆
简介
陶菲格·哈基姆著有自传体长篇小说《灵魂归来》。这是他的成名作,也是埃及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品。另外,还著有《乡村检察官手记》、《来自东方的小鸟》等十几部长篇小说和几部短篇小说集。
阿拉伯剧作家、小说家。埃及人。生于亚历山大市一个富有的家庭,父亲从事法律工作。1919年,他积极参加埃及革命,一度被捕入狱。出狱后,他写出一些剧本,后由欧卡夏剧团演出,其中有《新女性》等。1924年在开罗大学法律学院毕业。到法国留学4年后,获法学博士学位。1928年回国,先后在教育部、司法部和社会事务部任职。在这期间,他写出戏剧《洞中人》(1933)、《夏哈拉札德》(1934)等。1943年辞去公务,专事文艺创作,至今共创作了60余部剧本。他的剧作题材广泛,包括社会现实生活、历史故事、宗教故事、古代希腊神话和古代埃及法老神话等。在创作风格上,既有现实主义的作品,也有色彩浓厚的象征主义作品。在他的大型剧作中,东方哲理思想和一神教宗教信仰的影响十分明显,他着重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活动,表现时间、空间和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作品
《洞中人》取材于《古兰经》,描写7个坚信一神教的基督徒沉睡了300年后又复活了,但发现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所以,不再留恋人间,又回到山洞里死去了的故事。《夏哈拉札德》从《一千零一夜》故事的结尾开始写起,描写夏哈拉札德(又译山鲁亚尔)国王渴望了解世界及其存在的秘密,但最终感到人无法摆脱现实和物质、时间与空间束缚的故事,以此表明他的哲学思想。
50年代以来,他又创作了大量剧本,如《社会舞台》(1950)、《让我看看真主》(1954)、《伊希斯》(1955)、《彷徨的素丹》、《一宗交易》(1957)和《瞬息之间》等。这些作品不仅表现了他的东方哲理思想,注意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具有优美浓厚的民间气息,而且也反映了他针砭时弊,反映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创作思想。
特点
陶菲格·哈基姆以他深奥的哲理、敏锐的眼光、锋利的笔触和优美的语言,开创了阿拉伯当代戏剧文学。但由于他的剧本注重心理描写和东方哲理的表述,演出效果远不如阅读效果,因而成为“书斋剧”。他的许多优秀剧本被译成汉、英、法、意、德、俄等文字。
1956年陶菲格·哈基姆曾任埃及文学艺术最高理事会专职委员,后当选为埃及作家协会主席、阿拉伯语言学会委员。1958年获埃及国家文学荣誉奖,1977年获“地中海国家最佳思想家和文学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