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间谍 - 尼克尔斯基
尼克尔斯基

尼克尔斯基

尼克尔斯基(1889-1938),本名弗拉基米尔·涅伊曼·阿勃拉莫维奇。生于1889年,1921年成为俄共(布)党员。不幸的是,1938年,他因莫须有的“间谍罪”被捕,很快便在哈巴罗夫斯克被枪决。1956年,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委员会为他平反昭雪。尼克尔斯基是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两位共产国际代表之一,作为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另一位是荷兰人马林。
展开

人物简介

  尼克尔斯基(1889-1938),本名弗拉基米尔·涅伊曼·阿勃拉莫维奇。生于1889年,1921年成为俄共(布)党员。不幸的是,1938年,他因莫须有的“间谍罪”被捕,很快便在哈巴罗夫斯克被枪决。1956年,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委员会为他平反昭雪。

  尼克尔斯基是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两位共产国际代表之一,作为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另一位是荷兰人马林。

生平年谱

  ●1889年2月10日生于贝加尔湖巴尔古斯区。

  ●1916年至1917年在第16西伯利亚步兵预备团等当列兵。

  ●1920年4月转入红军。

尼克尔斯基

  ●1921年起为俄共(布)党员。

  ●1921年在俄共远东区书记处工作。远东区书记处机构内设领导委员会,设中国处、朝鲜处、日本处等4个分支机构。尼克尔斯基在中国处工作。

  ●1921年6月间,他代表远东国际间谍处、远东国际书记处、赤色职工国际这3个机构来到中国,来中国时使用的名字为尼克尔斯基。同年7月23日代表共产国际,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在会议上讲话。

  ●1922年到1925年在远东边区全权代表处间谍科工作,曾在满洲里等地从事地下工作。

  ●1925后,在远东边区工作,曾任远东边区领导委员会外事处处长。

  ●1933年到1935年,在远东边区内务部管理处工作。

  ●1935年到1937年,为原苏联内务部国家安全领导委员会第七处全权代表,曾到中国从事过地下工作。

  ●1938年2月,在哈巴罗夫斯克,尼克尔斯基以“间谍罪”被捕,同年9月21日在哈巴罗夫斯克被枪决。

  ●1956年11月8日,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委员为尼克尔斯基平反昭雪。

新闻揭秘

——中共一大“第15人”揭秘 女学者发现尼氏传奇一生

  熟悉中共党史的人都知道: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共有15位参加者,国内出席者13人,还有两位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

  15人中,14人的履历、照片和人生故事,都一清二楚,唯有尼克尔斯基,成了一个谜团,几乎无人知晓他的模样、他的故事。86年前匆匆走进上海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的这位俄国人,作为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被郑重委派来华帮助中共建党,并在“一大”有过重要发言和建议。如此重要的历史角色,却仿佛成了一个隐约的影子,一晃而过,音容杳然……以致有俄国历史学者撰文称之为“被遗忘的中共一大参加者”。

  于是,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第三展厅,在介绍15位出席者的版面中,14位均有大幅照片,唯独到了尼克尔斯基,成了一块醒目而无奈的空白,让许多参观者迷惑不解。

  这块历史的空白,到了今年初秋,终于将被完整地填补:俄、蒙两国学者,经由不懈的努力,几乎是同时发现了尼克尔斯基的照片和档案!

  中共党史研究专家闻讯,均分外惊喜。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著名党史理论专家李忠杰教授说,感谢俄罗斯、蒙古学者的热情帮助,也感谢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锲而不舍的努力。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副会长、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张静如教授也说,“真是重要发现,太不容易了!” 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教授、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学科组成员、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邵维正少将,听说中共创建史有如此重要发现,也格外高兴,称之为“重要成果”。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馆长倪兴祥、副馆长张小红,掩不住嘴角的笑意,向记者滔滔不绝地介绍这一重大发现的来龙去脉。

寻寻觅觅,女学者发现尼氏传奇一生

  本该悬挂尼克尔斯基照片处的那块空白,一直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心病”,他们从未间断过解谜的努力。据倪兴祥回忆:上世纪80年代,还曾通过外交途径,致信当时的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请求帮助寻找。这一信息,引起了苏联有关方面的注意。

  俄罗斯著名中国问题专家、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研究员卡尔图诺娃曾撰文说:1987年,苏共中央一位书记应中共中央邀请访华,回国后,他交给苏共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一项任务:寻找中共一大参加者尼克尔斯基的生平材料和照片。卡尔图诺娃接过了这项“解谜”工作。尽管她多方努力,也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却一直没有重大突破。

  直到去年,卡尔图诺娃在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中央档案馆的帮助下,终于揭开了尼氏的传奇经历。

  原来,“尼克尔斯基”是军人出身的弗拉基米尔·涅伊曼·阿勃拉莫维奇的化名。他生于1889年,1921年成为俄共(布)党员。不幸的是,1938年,他因莫须有的“间谍罪”被捕,很快便在哈巴罗夫斯克被枪决。1956年,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委员会为他平反昭雪。

  尽管尼克尔斯基的生平渐渐浮出水面,但是,因为找不到他的照片,他的面貌仍然模糊不清。热心的卡尔图诺娃教授忍不住在媒体呼吁:吁请远东和西伯利亚的档案工作者和研究者,一旦发现尼克尔斯基的照片,请寄给我们或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柳暗花明,俄教授携照片重访一大会址

  2007年6月29日,在一个闷热的黄梅天,转机出现了!

  小雨淅沥中,来自俄罗斯的参观者、远东国立大学历史学教授阿列克赛·布亚科夫,要求面见“一大”会址纪念馆的领导,称手头持有尼克尔斯基的照片。

  张小红闻讯,又惊又喜,一路小跑着来见这位特殊客人。

  原来,阿列克赛去年曾经来沪参观过“一大”会址。当时,同胞尼克尔斯基留下的那片“空白”,给他带来某种震撼:这个所有人都知晓的中共一大参加者,却又是一个不为人所知的人!

  哦,我要把尼氏照片送还给中国——阿列克赛暗下决心。

  原来,如同卡尔图诺娃教授一样,他也被尼克尔斯基独特的人生和谜团所吸引,一直在苦苦寻找他的下落,先后向尼克尔斯基工作过的数个边疆地区的档案馆致函查询,均无所获。直到俄罗斯有关方面向他建议,根据尼氏生平的一些线索,不妨向鄂木斯克州档案馆问讯。这封征询信在两个月后,终于有了让他喜出望外的回函,一张光盘中,有两张照片:一张是尼氏人事档案封面,另一张是带有尼氏本人头像的履历表。据称,档案馆中,还有尼氏的几十页文字资料,他的本名与化名均有明确记录,其自传中还披露自己去过上海工作。

  张小红凝视着阿列克赛展示的尼克尔斯基照片,这个神情严肃、眼睛里透着一丝忧郁的中年人,果真是尼克尔斯基吗?

  很快,倪馆长做东,宴请阿列克赛教授。席间,阿列克赛将解谜过程和盘托出。嗣后,又应“一大”纪念馆之请,影印了另两张带有尼氏照片的档案资料。

  至此,疑虑全消——尼克尔斯基,你终于出现了!

  只是,深谙史学研究方法的倪兴祥和张小红,仍有一层担心:阿列克赛提供的,会不会因为是孤证,而不被史学界采信呢?

更新日期:2024-11-23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djkk57@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djkk.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