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开国中将 - 何德全
何德全

何德全

何德全(1897—1983),湖南省长沙市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和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共七大代表,第四届湖南省政协副主席。1983年3月20日在北京逝世。
展开

何德全 - 生平概况

原名何正杰。1897年9月5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县贤塘尾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3岁丧母,4岁被迫随姐姐沿街乞讨,后给地主当长工。迫于生计,1914年投湘军。1922年入湖南讲武堂学习,后任排长。北伐战争时在国民革命军第2军任连长。后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1930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3军团第3师特务营连长、营长,第3师第10团团长,军团特务团团长,军团教导营连长,军团司令部管理科科长。1934年任红3军团第5师15团参谋长,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高虎脑战斗中,曾率1个营坚守阵地,抵御数倍于已之敌的轮番进攻,胜利完成阻击敌人、掩护主力转移的任务,获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的二等红星奖章。同年10月参加长征,任红4师12团、陕甘支队第2纵队第12大队参谋长。到陕北后,任红1军团第4师12团团长,第4师参谋长,军团教导营营长,军团随营学校校长。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等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教导大队大队长、独立旅兼鲁西军区、第343旅参谋长、教导3旅兼鲁西军区参谋长。参加开辟和巩固鲁西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参与指挥樊坝、朱庄等战斗。1941年回延安,后任八路军第18兵站部部长。在大生产运动中,身先士卒,率领干部战士垦荒种田,自己曾种出46斤重的大南瓜,受到广大指战员的高度称赞。1943年冬,在延安大生产总结大会上,荣获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签署的“建立革命家务”奖状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授予的劳动模范称号,所领导的第18兵站部获生产竞赛红旗。抗战胜利后,他调离兵站部随军进入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东满护路军司令员。1947年起任松江干部学校校长,东北军政大学第1团团长。东北解放后,随军南下进军中南,任中南军政大学湖南分校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南军政大学副教育长,中南军区公安军副司令员。1955年至1964年任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共七大代表,第四届湖南省政协副主席。1983年3月20日在北京逝世。

何德全 - 先进事迹

延安时期,何德全担任八路军十八兵站部部长。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场轰轰烈

烈的大生产运动迅速在陕北地区展开。

何德全首先带领兵站部130多名干部、战士收集废钢铁打了300多件生产工具,他还特地为自己打了一把重4斤半的大锄头,每天天还没亮,就带着百余名干部、战士步行到延安郊外的七里铺披荆斩棘,垦荒生产。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劳动,开垦荒地900多亩。秋收时,收获小米78石,包谷30多石,土豆3500多公斤。用自己的双手解决了粮食问题。

何德全是兵站部的一把手,里里外外忙个不停,还利用业余时间刨了二分地种上南瓜、豆角和烟叶等。经过他精心培育,浇水施肥,第一年就获得了大丰收,一个24公斤重的大南瓜,一根二尺多长的豆角和一片九钱重的大烟叶,被选送到边区政府举办的大生产成就展览会展出,受到广大军民的赞誉。为此,他荣获了毛主席、朱德总司令亲自签发的“生产模范”称号。

何德全白天领导兵站垦荒生产,开展整风学习,晚上还利用时间将新兵换下来的破旧衣服洗干净后撕成布条,再用面糊糊打成本帮子,和夫人余伟一道在煤油灯下做布鞋,一直干到夜深人静。布鞋做好后,何德全穿上便衣拿着到延安市场上去卖,当时一双布鞋可卖到一斗小米的价钱,一年下来,夫妻俩攒得五担小米的钱,这些钱除用一点买做布鞋的辅料外,其余全部交公。当时,延安还流传着“何部长卖布鞋”的故事。

何德全 - 影响

劝儿孙务农
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何德全随军南下,到达长沙,被任命为中南军大湖南分校校长。他住在长沙市文艺路一所中学的简朴校舍内。


他惟一的亲生儿子何罗生从长沙县农村来到城里。儿子已29岁了,惟一的要求是垦求父亲给他安排个合适的工作,离开农村到城里落户。何德全抹去泪水,深情地说:“现在刚刚解放,百业待兴,找个合适的工作是不难。但农业生产也是工作,只是分工不同。你要听爸爸的话,在农村安心生产,建设美好家园……”何罗生遵照父亲的教悔,勤勤恳恳从事农业生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当上了农村支部书记,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多次受到当地政府的表彰。

后来,何德全的长孙何树根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在海军部队服役。他曾多次写信给爷爷,要爷爷给海军部队的老战友﹑老部下说个情,帮他解决提干的问题。何德全多次去信耐心开导孙儿,路要自己走,提干要靠自己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凭关系解决提干的事是坚决不能做的。1974年何树根从海军部队复员回来,想要爷爷出面给地方打个招呼,安排个适当工作。何德全硬是不肯,反而教育孙儿要服从组织分配,并说:“参加工作和回家种田只是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大可施展才华,大有用武之地……”

1997年,在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前夕,有位记者来到何德全将军家———长沙县明月村,采访了将军76岁的长子何罗生和51岁的长孙。

当记者问:“何老是开国将军,一生对革命贡献那么大,职位那么高,怎么没有带你们进城里工作呢?”何罗生说:“父亲一生是这种脾气,没带一个亲朋好友进城,总是教育我们说,种田也是工作,只是分工不同。”何树根接着说:“我从部队退伍回来,想要爷爷出面讲句话,安排个工作,被他骂了一顿。”何罗生说:“解放后,爸爸常有机会回来,每次都要看看家乡的老人,看看周围的农田,一有空就自己挖土种菜。那时候,农业基础很差,他还多次拿出自己节约的津贴费帮生产队修建猪场,搞橘园呢!他总是给我们讲:要安心农业生产,农村是个广阔天地,是大有作为的,种田并不比在城里工作差。”一堂生动的课

1961年10月初的一天,正是阳光灿烂的收获季节,笔者陪同长沙晚报的女记者朱希伦去采访何德全将军。


何德全闻讯赶忙从菜地里回来,他身着一件补了几个补丁的旧军服,手里拿着一顶破了边的草帽,全身散发着泥土的芳香,脸上流着汗水。

在简朴的小会客厅里,朱记者请将军谈谈勤检节约、艰苦朴素的事迹。何将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我这个人说不上什么勤俭,只不过吃、穿、用,我不大讲究。我穿衣服喜欢穿得干净、整齐,损坏不在乎,破了,只要补好就行。我身上穿的这件衣服是1955年发的战士服,已经补了十几个补丁了。近两年,本来可以领到三套夏装,我只要了一条裤子。公家发的将军制服也只是在节日里穿一穿……”将军从卧室里拿出了一套已经洗白了的旧军棉衣说:“这是1953年在广东时发的,虽然已经很破旧,但只要把它补好,还可以穿几年哩。”我们看到将军的卧室,床上铺的仍是部队发的白色床单,绿色被子叠得棱角分明,几乎同连队士兵一样。一顶用了多年的蚊帐,我们数了数共有补丁17处,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是难以相信!

朱记者又问:“何老,听说您很少买菜,都吃自己种的,是吗?”这下子可把何老的话匣子打开了:“菜还用买?自己种的还吃不完哩,今年我种的南瓜收了1200多斤,还种了些粮食,收获也不少,如麦子130斤,各种豆子60多斤,高粱120斤,另外,还收获干烟叶2斤多……”

这时将军夫人余伟上校插话说:“1956年春天,何老开荒种菜时,在草丛里发现几棵茶树,叶子已经焦黄,他细心培养,如今……”她指着窗外的四棵茶树说:“从此,我们可以吃到自己亲手做的茶叶了,每年能收四次,每次可收干茶叶三斤多。”

1961年10月17日,长沙晚报头版发表了这次采访———《延安精神永放异彩》,报社编辑部还配发了一篇短评:《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对何德全将军勤俭清廉的事迹给予很高的评价,号召青年学习老一辈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战胜当前的困难。

也许有人会说,何德全堂堂将军,战功赫赫,在生活方面何必那么寒酸、吝啬。人们也许不知道,将军对自己和家人要求很严,从不乱花一分钱,但他把勤俭节约下来的钱都用在最有意义的事情上,一是支援家乡集体农业生产,每年他都要花一笔钱,帮助家乡购买粮种、化肥、农药,修建集体猪场、搞橘子园等,二是支援农村贫困家庭子弟上学和烈士孤儿读书。他先后资助了11个孩子读书,他把爱深深地注入到了孩子们的心田。

何德全 - 个人荣誉

  

何德全

中将军衔

二级八一勋章

一级独立自由章

一级解放勋章

更新日期:2024-11-21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djkk57@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djkk.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