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馆长 - 李松堂
李松堂

李松堂

李松堂,又名李伟,共和国同龄人。中国民间收藏门墩第一人。1968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附属高中,同年插队到内蒙古包盟,任赤脚医生。1977年回京,曾任北京市教育局东城电教部主任。1987年创办中国首家临终关怀医院——松堂关怀医院,任院长并兼任北京医学伦理学会临终关怀副主任委员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2001年,创办北京松堂斋博物馆并任馆长。著有《社会沃母——临终关怀的理论基础》、《临终关怀学》及《临终关怀与伦理道德的思考》等论文。
展开

李松堂 - 简介

 

在李松堂的名片上一面是写着北京松堂斋民间雕刻博物馆李松堂馆长,另一面写着北京松堂关怀医院李伟院长。一张名片,两个名字,两种身份。他自己解释两者一点也不矛盾,其实就是干一件事情。办博物馆和临终关怀医院,都是尝试临终关怀,博物馆是关怀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医院关怀这些临终的老人。他将门墩错落有致地摆放在医院各处,这让在此居住的老人,尤其是曾在四合院生活过的老人们非常感动,让他们有落叶归根的感觉,有的老人走不动了,也要坐轮椅让人推着每天摸摸那些门墩。

李松堂 - 收藏人生

八岁收藏头件宝为护门墩挨巴掌

李伟从小在北京的四合院中长大,爷爷是有名的老中医,家人都喜爱收藏玉器、古钱币,受家庭影响他很早开始集邮、集币。1994年故宫举办的第一个私人展览就是他的古钱币展。目前李伟收藏有门墩400多对,最早的收藏品是他8岁时挨了一巴掌换回来的。

门墩是伴随李伟长大的好朋友,8岁时赶上他家住的地方拆迁,看着工人把别人家的门墩劈里啪啦地用铁锤砸碎运走。李伟一个劲儿地央求爸爸一定要带上院门口的门墩,带着上百斤重的石头搬家在大人眼里不过是小孩子的无理取闹,爸爸坚决不同意儿子的要求,于是他又哭又闹求爸爸把门墩带上,忙着收拾东西的父亲急了,给了他一巴掌,那是他长这么大头一次挨打。挨了打的小李伟又去求奶奶,由奶奶出面这个门墩终于得以保留,这也成了李伟第一件收藏品。“当时我并不懂要保存文物,只是觉得跟这些石头有感情。”李伟说。

李松堂

李松堂 - 拆迁工地寻宝

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随着北京四合院的逐渐消失,那种单纯的喜爱成了一种四合院情结,对门墩的深深热爱。上世纪80年代初,李伟开始系统地收集门墩等建筑构件,遭到了朋友的一致反对,都认为这是一项没有经济回报的投资。可李伟认为他没能力完整地保存四合院,但可以保存它的建筑构件,那一砖一石都是历史的见证。就这样,李伟开始出没于各种拆迁工地,只要看到哪里墙上写上了大大的“拆”字,他就会马上赶到那里去淘“宝”,还被不少人误会为投机倒把的文物贩子。

李松堂 - 护宝故事

半生呵护“玉壶春”首次办起门墩展

去年年底的煤市街拆迁中,还凭借他的细心保住了有两百多年历史的石雕牌楼。

李伟小时候经常到煤市街的“玉壶春”南式点心铺买点心,在记忆中那座老店的石牌楼雕刻相当精美,传说“玉壶春”三个字还是乾隆御笔。

四十几年后,再来到这条街上时,早已辨不出当年的模样,来回走了几遍都没找到当年老店的旧址,他不死心,终于在一处老房子门前发现上面有非常漂亮的花檐,而门脸的形状也隐约像牌楼,不过上面都用石灰糊住,看不见任何字迹。拆迁工人告诉他马上有推土机过来把这房子推倒,他嘱咐工人千万不能推倒,并出2000元让工人一定要一块砖一块砖地慢慢拆,因为后面可能藏着珍贵的文物。这样他也不放心,每天天不亮就来监督,当刮去厚厚黄土和石灰后,“玉壶春”三字露出真容,李伟欣喜万分。现在这个牌楼已经被保护起来,不再拆除了。

2000年石刻博物馆与李伟联手举办了首届门墩精品展,李伟挑出个人珍藏,共拉了17卡车、217件藏品。在这次中国首届门墩展上,李伟的门墩精品,令世人大开眼界。曾被媒体广泛报道的收藏门墩的日本人岩本先生第一次见到了那么多的中国门墩,直呼李伟是老师。

李松堂 - 藏品一绝

为求一处石雕梁买下整座大宅院

除了对北京四合院感兴趣,李伟对中国各地的民居古建也十分喜爱,安徽宅院、山西民居等都成了他的“保护对象”。只要一有机会他就出去寻找那些民宅雕刻。十几年前出差到江西,他听说深山里有百年古村落,于是翻了几座山来到山沟里,果然发现有一座大宅院建造考究,可是已成为大杂院,第一进院子竟然成了饲养牲口的地方,李伟提出想买门楼的石雕,可是主人不卖,却要他将整个院子包括院中的几间瓦房一起买下,并开出了十万元的高价,要知道当地买一座普通院子只需两万元。想到江西门楼在民间几乎绝迹,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李伟最终还是一咬牙用6万多元买下了整个院子。然后,他请人小心地将门楼拆下,用马车花20多天时间才运出山里。现在这座门楼上的精美石雕成了他的松堂斋民间雕刻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李伟介绍这块长2.25米、宽0.35米的皇帝巡游石雕梁,这块石雕上有60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工匠从3个方面打出空隙进行雕刻,就连并排两匹马的四个蹄子都被清楚地表现出来。完整记录了一次皇帝出巡的壮观场面。亭、台、楼、阁上的吹鼓手,演奏的乐曲好像随即可闻。这里有伞盖、有刀枪、有司仪也有武官大臣。麒麟、瑞兽、喜鹊、画眉也尽在其中。

李松堂 - 收藏成果

琉璃厂开博物馆馆藏文物近千件

李伟说到目前为止,他没有出卖过一件藏品,他搞收藏不是为了钱,而是纯粹出于对四合院的深厚感情。他计划买下一块地,用他收集来的这些建筑构件,盖一座最精致最传统的四合院,好让这些老物件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目前这个愿望在他位于琉璃厂东街的博物馆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清代传下来的二层小楼,明代雕刻的大象门墩,彩绘雕花的古朴门窗,就连门前的栅栏都按照旧时大栅栏一带的规格建造。展品从春秋年代的双鱼纹罗锅瓦,到民国石刻八仙门墩,近千件展品穿越两千年。“这可以说是琉璃厂保存最完好的一个老店铺。从内到外全是老的,没有一件新东西。装修全按老规矩,柱子都是大漆匝麻18道工序,地面是金砖漫地,13道工序磨出来的。但我又增加了很多集萃,镂空的顶棚能叫参观者看到上面的梁、柁等建筑结构。墙面装饰由隔扇、窗花完成。三个实物门楼(江西石雕门楼、北京木雕门楼、山西砖雕门楼)巧妙地安置在展室中。”说起这些,李伟显得特别骄傲。

前不久朝阳区政府决定支持李伟在高碑店村再建一座规模更大的民俗博物馆,这样李伟那些放在库房的宝贝将得以重建天日。

李松堂 - 门墩探秘

门墩为何多鼓形 李伟破解千古谜

在一次众多专家学者参加的门墩研讨会上,有位古建专家提出为什么门墩多为鼓形的问题,一时谁也回答不出来。

李伟站起来讲,古时人们都愿意在门前显示自家身份地位,表达美好愿望,于是将门墩延伸出来,好在上面雕刻图案,雕成鼓形是取希望家里能出个状元,一鸣惊人之意。他还即兴编了一首歌谣来解释:“小小子,坐门墩,门墩是我的第一个伙伴,曾经多少次骑着它背诵功课,那是父亲指定的唐宋诗篇。别人的门前曾经,鸣锣开道,出了探花榜眼。爷爷的爷爷请来了石匠,将我家的门墩雕得鼓圆,哈哈,我家一定能出状元。”说完,在场专家无不致以同意的掌声。

更新日期:2024-11-21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djkk57@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djkk.cn All Rights Reserved